晋城古堡的
历史文化特色
怎么通过“人物”
来传承呢?
一起来看看
学者张剑葳是怎么说的
张剑葳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
01
建筑作为民间旧社会纪念碑的作用,这一点大家都很容易理解,因为它的身上承载了很多具体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功能。当然从名义上讲这个功能是为了神而设置的,但是具体组织这些事情的却还是人。比如,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的东岳庙,它作为当地的信仰中心记载了非常丰富的信息。纪念碑的作用要通过人来完成,也就是通过一个一个的社,这个社就是由人群组成的,它是承担一些公共事务、社会运作功能的单位。这里跟神相关的,首先带头的是会首。然后才是具体的一个一个人,也就是信众。另外还有和建筑、古堡、神庙、神像相关的那些工匠。
▲皇城相府
02
举一个陕西咸阳的例子,它是一座铁塔,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这已经是铁塔发展最高峰的阶段:内部空间可以用,而外部铁的工艺也非常好,而建塔的工匠就是山西阳城县小城镇的金火匠人,他姓栗。阳城县(今润城镇)有一个叫栗景诚的金火大匠,他的第12代孙(后世子孙已经搬到了山西相邻的其他县),受邀组织人在咸阳造了这座铁塔。
为什么咸阳人要到阳城去请工匠?因为润城镇在冶铁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曾经叫铁冶镇,这位栗景诚就是当时最著名的一个金火大匠。金火匠就是冶炼、铸造都会的匠人,《隋书》《泽州府志》记得很清楚,北齐的时候泽州就是七大治铁局之一。宋代开了益国治,专门管理这项工作。到了明代,益国冶的起初产量非常高,志书说这个地方铁非常多,甚至铁比泥还贱,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
▲湘峪古堡
03
最近做的一个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的研究,我在追寻栗氏匠人,以及包括他们在内的华北其他金火匠人,并通过他们的作品,追溯考证他们的世系。砥洎城冶铁业非常繁盛,所以坩锅非常多,坩锅的特点是坚硬无比,因为是用冶铁做的,所以拿它来筑城。
东岳庙就在润城镇中间,它为什么重要?因为这里有一块碑记载了整个润城镇的几个坊,其中一个坊叫做铸佛坊。铸佛坊的会首姓栗,通过这个把历史人物和地方空间联系了起来。
不仅是历史,从这里还可以定位到栗家的房子。通过调查也找到了,这是一个活的传承。栗氏家族自己已经没有工匠传承,现在剩下一个70岁的老师傅,他就是一位金火匠,但是他不姓栗,他姓石,他的父亲向最后一代栗氏传人学了艺。其他姓栗的族人还有很多,但是他们已经不做这行了。这个老先生本身不是国家级传人,但是我帮助他呼吁过几次,包括到文化部说明情况。能找到一个从明永乐开始的六百年活的传承,是非常值得高兴的。
▲郭峪古城
对于晋城古堡,我们需要做什么样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我们当然要保护这些建筑本身,我自己也是学古建筑专业的,但是我们更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zx/17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