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湘峪古堡之中并未觉得陌生,熟悉和亲近有时候取决于一座城池包容的心和温暖的情怀,而绝非刻意的拉拢和冷漠。很多人钟情于古老建筑,源于古建筑中的每一块碎石、每一寸草木都述说了无数的曾经。就像这湘峪古堡中的每一块砖石,每一块城墙都代表了那段遥远和厚重的历史。
被誉为“铁面御史”的明朝重臣孙氏三兄弟是湘峪子民的骄傲。“三都上殿,文武打颤”一说,早已在民间流传。历史上罕见的同期为相的三兄弟中,孙居相官至户部尚书,时称“第一清官”,孙可相升到御史都堂,而孙鼎相官居四部首司。孙居相长期担任御史职务,被他弹劾、惩处的贪劣官员多达百余人。作为一名普通官员,孙居相清醒地看到了明王朝行将崩溃的政治危机:“当今内有宰相,外到郡守县令,没有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治道日乖,天变人怨,迟早要土崩瓦解,即便珠玉金宝亘地弥天,对于拯救危难又有何用?”在他的奏折中,不仅批评了自己的同僚,并且毫不留情地触及万历皇帝贪财吝啬的性格缺陷。能够说出这样的警示恒言,不仅需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更需要鞠躬尽瘁的责任感和批逆龙鳞的惊人勇气。
崇祯年间,孙居相出任户部尚书、仓场总督。就在此时,他的同僚杨时化弹劾了一名贪官,但这个知县却手可通天,不仅依靠朝中后台企图逃避制裁,同时还对杨时化发起反击。再寄给孙居相的私人信件中,杨时化以一句“国事日非,邪氛益恶”表达了自己的愤懑之情。
人们说,“明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倔强地与官僚集团对抗了三十年的万历皇帝尚且容得下孙居相的逆耳忠言,一心想扶大厦于将倾的崇祯皇帝却没有这样的胸襟,这封书信被厂卫特务机构获得后,崇祯皇帝龙颜大怒,孙居相因为同僚的这句牢骚而株连下狱,受到贬官戍边的处分。崇祯七年(),也就是湘峪城竣工的这一年,孙居相孤独地死在戍边所。
村东有被称作“装头”的孙居相墓地。墓地在一片片油绿的麦田中,四柱三间三楼式石牌坊上刻有“恩荣四世”四个大字,触摸着那七竖八残破的石人、石马等物时,曾被誉为“铁面御史”的孙居相为贪官小人所害,遭逢身首异处的结果。史可为鉴,但愿天下官者多姓“廉”。孙鼎相为万里二十六年进士,曾担任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孙鼎相先后出任工部营缮司主事;兵部武选司主事;礼部主客司主事;吏部三司员外郎,孙鼎相故居门匾上的“四部都司”指的就是他担任过的这些职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ls/18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