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元旦时在浊漳河谷之行随后就是长治、高平。讨论行程时,过于耗时的羊头山石窟被高总断然否定,当然也是因为受到了我鼓吹的高平铁佛寺的诱惑,虽然俺们这些没门路的小虾米最终也还是没能进去铁佛寺的殿门。在种种挑挑拣拣之中,高平开化寺绝不能错过是大家的共识。毕竟高平开化寺壁画才是最终的诱惑。
开化寺并不正常开放。我们还算运气好,在我们之前已经早到了另外一拨爱好者,各种电话已经联系妥当,据说已经等了一个小时。我们自然乐享其成。大殿门口铁栅栏紧闭,开门入内需要求助于孔方兄。
大雄宝殿是开化寺内的主体建筑,创建于北宋熙宁六年,完工于元祐七年。青石殿基。单檐歇山顶,琉璃剪边。面阔三开间,当心间辟门,两次间置直棂窗。进深六架椽,四椽栿对乳栿通檐用三柱。檐下柱头铺作为单抄单枊五铺作,批竹枊锐利如刃。
如果仅仅是北宋大殿,虽然难得但在早期木构遍地的晋东南也只属平常。但加上满堂大幅北宋壁画,这可就是无上艺术瑰宝了。
高平开化寺壁画绘制于北宋元祐七年至绍圣三年。在寺内北宋大观四年刻石的《庆赞佛殿碑永记》记载:“以元祐壬申(元祐七年)正月初吉日绘修佛殿功德,迄于绍圣丙子(绍圣三年)重九燦然功成。”另外在殿内还有两则墨书题记(参考柴泽俊先生《山西寺观壁画》):
“丙子六月十五日粉此西壁,画匠郭发记并照壁”;
“丙子十月冬十五下手搞谷立观音,至十一月初六日描讫,来春上彩,画匠郭发记”
壁画主要分布于大殿内东西两壁以及北壁的两次间,主要内容分别为《大报恩经》和《华严经》。《泽州舍利山开化寺修功德记》碑文记载:“其东序曰华严,扆壁曰尚生;其西壁曰报恩,□壁曰观音”。在壁画内容上有大量图解内容的墨书榜题,也足以印证壁画内容确实分别就是《报恩经变》和《华严经变》。
壁画布局分为东西两路,两侧都是以佛说法图为中心,从前向后并分别延伸到北壁上的东西两次间,各有四铺说法图。
西路(西壁和北壁西端)内容为《大方便佛报恩经》。《报恩经》一般认为是一部伪经,共七卷、九品。从最外侧的第一铺说法图开始,这一铺说法图涵盖了报恩经里的《序品第一》和《孝养品第二》的内容。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二万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八千人俱......”在佛两侧环绕侍奉的是迦叶、须弥提等诸大比丘;观世音、得大势等诸菩萨,以及欲界诸天子、诸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等部众。
“尔时阿难承佛威神,于晨朝时入王舍城,次第乞食......”一名嫉妒佛法的六师徒党诘难阿难:你师生下来刚七天,其母就命终;逾城出家,其父苦恼至昏厥;娶妻而不行妇人之礼,令其愁苦,你师其非不孝不知恩之人?阿难闻听,心生惭愧,回来禀告世尊。于是引出了这部报恩经。在第一铺说法图的下部中央,一比丘背身跪在佛座下,正是阿难。
在说法之前,照例先要显神通。世尊从其面门放五色光,分别到达东方上胜世界喜王如来、南方光德世界思惟相如来、西方净住世界日月灯如来和北方自在称王世界红莲华光如来处。壁画中详尽地描绘了这一内容。“乃至四维上下十方诸如来大菩萨摩诃萨众,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至如来所,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应阿难之请,世尊开始说法。
在第一铺佛说法图的周围,以多幅连环画形式绘制有须阇提太子故事,画面上有墨书榜题记录相关内容的《报恩经》经文。《报恩经》上的这些故事都十分血腥残忍,变态远超二十四孝。这则须阇提太子故事也是如此。
须阇提太子实际上是一位皇孙。波罗奈国王罗阇王有三位皇子,都已分封就藩。须阇提是三皇子的独子,年方七岁。罗阇王有一位重臣叫作罗瞭。罗瞭起兵造反,杀了国王和前两位皇子。三皇子闻讯惊慌失措,带着皇妃、王子,一家三口避难邻国。慌忙之间走错了道路,所带食物不够支撑到目的地,而且一路荒凉并无补充给养之处,于是三皇子准备杀妻食其肉。须阇提太子是孝子,代母牺牲,以自身血肉供食父母,使得他们终于支撑到邻国。(经文中这则故事里的细节的血腥残忍之处,超过恐怖片,感兴趣者自己去看。不多作描述)
第二幅说法图的内容主要来自于《论议品第五》。画面布局和第一幅相类似。
在这幅图画面的最上方,祥云托举处,如来正端坐说法,两侧听讲者为一众比丘尼。这表现的是如来在忉利天为其尔其母说法:“尔时如来为母摩耶夫人并诸天众说法九十日。”
画面下面虽然略有斑驳,但一座楼阁式塔在佛座下还是十分清晰。这也是紧扣经文的内容表现。如来从忉利天下至阎浮提,有无数诸天、随从放大光明;天龙八部、一切大众、优填大王等围绕远迎;乾达婆弹七宝大琴鼓乐弦歌出微妙音。这时,有一座七宝塔从地踊出,停在空中。众人疑惑不解,应弥勒菩萨所请,如来讲述了自己另一前身忍辱太子的感人事迹。
太子因为“性善不瞋”,所以取名忍辱。忍辱太子聪明仁慈,但是遭到国王身边六大臣的嫉恨。国王身染重病不愈,大臣故意告诉太子,只有以“从生至终不瞋人眼睛及其人髓”为药才能治愈国王重病。忍辱太子于是入宫“断骨出髓,剜其两目。”国王服药病愈后,将太子所有身骨,以七宝起塔供养。成佛后,此七宝塔即从地涌出。
和第一幅说法图一样,在这幅说法图的周围,也是以连环画形式绘制有本生故事。虽然这里的榜题大多缺失,但结合画面中的七宝塔来历,很容易判断出为忍辱太子本生。尤其是下面这一局部,断臂制药,非常明显。
在这两幅说法图之间,除了忍辱太子本生故事,还表现有两则故事。转轮圣王见世间生老病死,诸多苦楚,所以发愿求大佛法,以解救世人。这时有婆罗门前来,自言能解佛法,但需要转轮王作大供养。需要转轮王在自己身上剜出千疮,灌油燃灯。下面这幅图表现的就是转轮王的悲壮场景。
华色比丘尼故事,其遭遇之惨绝人寰,实在是不忍看不忍复述。从略。
开化寺大殿西山墙上报恩经变的第三幅说法图,描绘的主要是《恶友品第六》的内容:“尔时世尊大众围繞,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尔时如来刣怡微笑,从其面门放大光明,青黄赤白,名曰大悲,远照十方。上至阿迦腻咤天,下至十八地狱,照提婆达多身,身诸苦痛即得安宁......”
阿迦尼咤是梵语译音,是色界十八天的最顶天,具清净无垢的色质,不受苦患忧苦所侵。佛经中常见“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咤天”的套路描写。
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的堂兄弟,处心积虑想谋害释迦牟尼,最后堕入地狱。在这幅说法图四周安排的故事连环画主要就是描绘释迦牟尼前身善友太子和提婆达多前身恶友太子之间的故事。善友太子和恶友太子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善友聪明仁爱,受到父王偏爱,恶友暴恶,心中嫉恨善友。
善友太子出城,看见牛马被屠宰,鸟鱼被捕获,又见到人民辛苦劳役,心中忧愁不悦,泪流满面。下面这幅图描绘的太子见织工:“见诸男女自共织作,来往顾动,疲劳辛苦。太子问曰此作何物?左右答言:太子,此诸人等纺织作诸衣服,以遮惭愧,荫覆五形。太子言:此亦劳苦非一也......”
善友回宫后忧愁不减,奏请父王将王室宝藏拿出来施舍众生。这慈善一做就耗费掉了王室财富的三分之二,善友王子再要钱做慈善就遇到了阻碍,于是决定入海求摩尼宝珠。恶友太子也居心不良地一同前往。在海边,善友太子击鼓唱令,因入海风险太大,生还者万无一人,众人畏难不前。
下面这幅图有多个场景,一是善友太子见牛马被屠;一是善友太子禀父入海;一是善友太子击鼓唱令。
善友太子不畏艰险,终于采得宝珠。恶友太子心怀嫉恨,趁善友熟睡之际,刺瞎善友双目,抢得宝珠回国,并谎称善友已经身亡。善友太子大难不死,辗转来到邻国,邻国公主见到盲目的善友,心生爱慕。善友吐露真实身份,双目也神奇复明,善友回国,恶友罪行败露被捕入狱。
报恩经变的第四幅说法图在转过弯来的北壁西段。这一幅壁画破损严重,几不可辨。略过不提。
高平开化寺大殿的东壁,包括北壁的东段,绘制的是华严经变。《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帙浩繁,博大精深,是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有“经中之王”之称。佛教一大宗派华严宗即是依华严经义而立宗。
在整部《华严经》的说法过程中,毗卢遮那佛分别在七个地方进行了九次法会,称之为“七处九会”。开化寺《华严经变》中描绘的主要内容即为其中的四处法会。
七处包括人间三处:菩提场、普光明殿、逝多林;天界四处: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和他化自在天。九会依次为:
初会:菩提场;
二会:在普光明殿,说十信法门;
三会:在忉利天宫,说十住法;
四会:在夜摩天宫,说十行法;
五会:在兜率天宫,说十回向法;
六会:在他化自在天宫,说十地法;
七会:在普光明殿,说等、妙觉因圆果满法;
八会:在普光明殿,说普贤行法;
九会:在逝多林,说入法界法门。
东壁南端第一幅中的主尊根据其手印可以很容易地明确为卢舍那佛。佛衣上绘满了各式内容,这也是一幅卢舍那佛法界人中像。“无尽平等妙法界,悉皆充满如来身”。在卢舍那佛身上描绘法界诸相,以阐明在卢舍那佛的法身中,法界诸像无一不现的道理。
后面的几幅说法图,按照柴泽俊先生《山西寺观壁画》里的说法,分别为在普光明殿的三次法会,即“九会”中的二、七、八会。东壁壁画相比起西壁来说更加残破斑驳,不再多费笔墨,直接看图。
北壁东次间为观世音法会,直接抄书(《山西寺观壁画》)了。“画面上描绘了雄伟庄严、宽阔富丽的三进寺院。第一院二层高阁居中,下筑厚壁,挟屋护持;第二院高壁露台,两侧花坛对歭,法堂居其正位;第三院位居上方,左右两侧有二层歇山顶楼阁相对称,正面居中置庄重巍峨的观音阁。阁内中央莲花法座上为观世音菩萨,左右分列胁侍菩萨,法座前有十二圆觉菩萨、四大天王、护法金刚和供养菩萨等。阁后十大弟子分作两坛,四菩萨乘云而降,二金刚司职守护。阁前庭院有乐伎、舞伎弹奏跳跃,姿态各异。寺院两侧有西方三圣和禅堂,下部还有男女邑子三十九人......‘’
在开化寺,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大殿壁画上。竟然忘记了附近的大愚禅师塔,大愚!
---TheEnd----
王婆卖瓜,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ls/18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