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高平“炎帝陵”唐代碑刻)
我恨你!高平
我是一方石刻
来自遥远的唐朝
“高平王”李道立用铁锤钢钎把我锻造
我也曾在炎帝故里君临天下
万民敬仰无尚荣耀
我是一块石头
见证过大唐盛世也耳闻过金兵鬼子叫嚣
平日里烟熏火燎、乱世中敲碎扳倒
我也曾卧地不起、一蹶不振
隐瞒历史遗忘功劳
我是一通石碑
离开了炎帝陵的献殿
从此浪迹天涯、受尽煎熬
主人背起我离开了战乱的纷扰
唯恐因我而惹是生非或招贼被盗
躲进深山收为藏宝
我是一通碑刻
时刻挂念着老家高平
我也想带着主人去寻找乡愁
但我老家人却冷若冰霜
官员观望学者欣赏还有歹人
诋毁中伤我真假否
我是一块唐碑
如今被遗忘在破落的墙角
无人问津、穷困潦倒
主人不忍心送我到外乡发财享福
是因为我原本属于羊头山下
的那个威震四方、播种五谷
扬名天下的华夏始祖故里——高平
我恨你!高平
为何如此绝情?
平方公里的土地
竟然容不下我区区半方身躯
我在黑暗中呐喊
我为我的主人鸣不平
我有能力带着我的主人远走高飞
去争抢我大名的陕西宝鸡、湖北厉山、
湖南茶陵等地卖身求荣
但我主人还是说:做碑和做人都要厚道,
等等!等等!再等等!
我恨你!高平
我苦苦期盼,想要回到你的怀抱
但我割舍不下疼爱了我半个世纪的主人
我走了,钟爱我的主人咋办?
我只想让他伴随在我的身边
一起回到我日思夜想的故土——高平
年10月焦语录
碑,
兴于西汉而盛于东汉,
先铸刻于钟鼎彝器,
后以石代金载功记事,
即为金石铭文。
(高平炎帝陵)
高平文明悠久,
人文荟萃。
上溯至炎帝时期,
中溯至唐宋金元,
下溯至民国解放,
炎帝陵碑、空仓岭碑、骷髅庙碑、
舍利山开化寺碑、定林寺功德碑、石末翻身解放碑.....
(炎帝陵唐碑拓片)
而这通碑——炎帝陵唐碑,
目前排名在第几?第三!
翻开《三晋石刻大全·晋城市高平市卷》,
北魏北齐唐五代七通碑刻,
除大周资圣寺北魏正光二年郭将军墓志铭(年),
和高平文博馆北齐天保九年四面造像碑(年),
就要数这通唐武德三年(年)的炎帝陵碑。
再下来才是唐代麟德二年(年)三甲北庄李君墓志铭。
炎帝唐碑,比目前国内号称发现最早的炎帝陵
明万历三十九年(年)石碑整整早了年。
这一碑刻,距今整整年。
但这通珍贵的碑刻却成为《三晋石刻大全》的漏网之鱼。
它的面世又把我国面世炎帝陵碑刻历史推远了近千年。
如今,它的命运又如何?
让我们打开这尘封的历史,
走进遥远的大唐,
去看看李唐世家的李道立是何许人也?
他又和高平“团池村”有何渊源?
度娘曰:武德(年—年)是唐高祖李渊的年号,也是唐朝的第一个年号。唐朝使用武德这个年号一共9年。
李道立,字道立,
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
唐朝宗室大臣,唐太祖李虎曾孙,
雍王李绘之孙,高平王李韶之子。
武德二年,叔叔李孝基战死沙场,无子嗣位。
唐高祖下令李道立出继李孝基为嗣,
册封高平王。唐高宗永徽初年,卒于陈州刺史任上。
陈州刺史、高平县公,李道立,
武德三年在团池题题写“炎帝陵”碑刻,
用中华民族特有“铭文”的方式,
来缅怀和祭奠华夏始祖炎帝。
(上图为高平炎帝陵明万历碑刻)
从年原高平团池乡书记米东明,
在庄里村五谷庙发现明万历炎帝陵碑刻,
到年《山西新闻》和央视《上古炎帝陵碑重见天日》播出,
才有了后来炎帝陵景区的正式重建。
历史总是让人琢磨不定,
当年五谷庙里的40多通碑刻大多已不知去向,
一位村民建房曾用60元买走13通碑刻,
另一位村民也曾买走过7通,
曾在炎帝陵献殿的这通唐代碑刻,
被李家后人收藏,
胆战心惊、历尽沧桑,
但其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图为高平“炎帝陵”新面世的唐代碑刻)
遗憾的是,
它并没有被理所当然地安放在新建的炎帝陵“皇坟”,
更没有进入当地的文博馆。
也许哪天?
它又会像其他无数的古碑一样,
流落在炎帝故里的境外、从此浪迹天涯。
它和西游记的故事一样,
在人间万世传颂,
又在人间无尽漂泊……
(上图:高平发现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和陵川知县赵孟乾采风碑刻)
(上图为高平朗公山仓颉庙遗址碑刻)
只要你的“种子”是独特的,我们就会尽可能一点一滴和你一起浇水施肥,一层一层积累,一路走来,自成气象,让文化发扬光大,让人性闪耀光辉!
特别声明:《鹰视太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ly/18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