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城市 >> 晋城市旅游 >> 正文 >> 正文

山西省晋城市的由来

来源:晋城市 时间:2021-2-1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m.39.net/pf/bdfyy/tslf/

晋城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是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接壤处,全境居于晋城盆地,总面积平方公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美誉。

晋城市是华夏文化发祥地之一,两万年前便留下高都遗址、塔水河、下川等人类遗址。是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禹凿石门、商汤筹雨等神话发源地,高僧慧远、名将陈龟、名医王叔和、天文学家刘羲叟、李俊民、郝经、荆浩、贾鲁、陈卜、孔三传、张慎言、王国光、陈廷敬等名人故里。全市现有文物总量处,其中国家重点文保单位66处。包括冶底岱庙、青莲寺、崇寿寺、玉皇庙、阳阿古城、海会寺、开化寺、程颢书院、崇安寺、炎帝陵、柳氏民居以及湘峪古堡、天官王府、皇城相府、长平之战遗址群、羊头山石窟、中华名山析城山、太行至尊王莽岭等众多名胜古迹和自然遗产。

晋城市古为冶炼之都,有“九头十八匠”之称。是战国“阳阿古剑”产地,境内泽州铁器、兰花炭曾名扬海内。蟒河、历山等保护区,生长有猕猴、大鲵等稀有动物,素有山西"生物资源宝库"之称。

晋城市是山西省中高档铸件、电力、畜牧业基地。二广、晋侯(阳翼)、陵沁、环城高速与国道交织成网,太焦、嘉南及侯月铁路贯穿全境,拥有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荣誉。

历史沿革建制沿革

晋城古称建兴、建州、泽州与泽州府。高都、塔水河、下川、和村、八里坪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据今两万年前,今晋城市丹河与沁河流域即有人类繁衍生息的足迹。远古时期,中华人文始祖尧、舜、禹汤,均活动于今晋南一带,而晋城属“京畿之地”,由此产生了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尧封丹朱、蚩尤冶铁、舜“耕历山、渔于获泽”,禹凿石门、商汤桑林祈雨等一系列神话。

上古时期:冀州

陶唐时期,尧分天下为九州,晋城全境属冀州之域,帝都畿内。

虞舜时期,舜分天下为十二州,此属冀州。《墨子》载:舜耕(沁水)历山,渔于获泽(今阳城)。

夏代时期,十二州复合为九州,此属冀州。《战国策》载:夏末汤伐桀,桀由安邑迁都于垂(今城区与郊区)。

商代时期,属冀州畿内地,境内有商盖国(今高平境内)。《吕氏春秋》载:商汤桑林筹雨,获雨遂作桑林之乐。(桑林在今阳城境内)

周代时期,属冀州畿内地,境内有原国(今沁水西北有原城)。《穆天子传》载:周穆王休于获泽,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

春秋时期:晋国

春秋初期,境内为铎狄所杂居,后晋士会灭铎狄,境内各国为晋征服,属晋。

春秋中期,经过高都入晋,晋取泫氏、获泽,赵浣城泫氏等历史事件,境内形成高都、获泽、泫氏、端氏四大城邑,均属晋国封邑。

春秋末期,赵魏韩三家分晋,迁晋末帝静公于端氏聚(今沁水)。

战国时期:韩、魏、赵

战国初,为韩上党之地,战国末兼属赵、魏(秦赵长平之战前,冯亭献韩上党17城于赵,本境东部属赵,西部近魏国都城安邑,属魏。

秦汉时期:上党与河东

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立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晋城西部属河东郡、东部属上党郡。

东汉灵帝中平五年(),划全国各郡为13州,全境分属并州上党郡、司州河东郡。

东晋时期:建兴郡

东晋太元八年,西燕慕容永称帝,分平阳与上党,置建兴郡(郡治高都,辖高都、阳阿、获泽、端氏、泫氏五县)。

北朝时期:建州

北魏永安二年,改建兴郡,为建州,州治高都,辖高都、长平、安平、泰宁四郡。(高都郡辖高都阳阿二县、长平郡辖高平泫氏二县,安平郡辖获泽端氏二县,泰宁郡辖东永安西河西获泽高延四县)。

北齐天保七年,改建州道行台,治高都,辖高都、长平、安平三郡。(高都郡辖高都县,阳阿县省入,长平郡辖高平县、泫氏县省入,安平郡辖获泽、端氏二县、西获泽县省入,泰宁郡废为永宁县改属安平郡)。

北周建德三年,复建州,州治高都,辖高平、安平二郡。(并高都长平二郡为高平郡,辖高都高平二县,安平郡辖获泽、端氏、永宁三县)

隋唐五代宋:泽州

隋开皇三年,文帝废天下郡,改建州为泽州,依获泽河为名,省高平郡、安平郡入泽州。泽州直辖五县,即高都、高平、获泽、端氏、永宁,州治高都。

隋大业三年,炀帝复改州制为郡制,改泽州为长平郡,义宁二年,复为泽州。

唐武德初年,分泽州置建州、盖州、泽州三州。贞观元年,盖、建、泽三州复并入泽州。泽州辖县六,即晋城、高平、获泽、陵川、端氏、沁水,州治晋城。

唐贞观元年,分全国为十道,泽州隶于河东道,辖域不变.

唐天宝元年,改泽州为高平郡,乾元元年,复为泽州,时泽州仍辖六县,即晋城、高平、阳城、陵川、端氏、沁水,州治晋城。

唐至德元年,改道制为节度使制,泽州始隶于昭义节度使,会昌三年刘稹辖昭义叛,李德裕率军讨伐,大胜之,四年割泽州于河阳节度使,天复元年泽州复隶于昭义军。

五代时期,军阀混战,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互为角逐之地,泽州其名不改。

北宋太平兴国,宋师北征,泽州赐名高平郡,乃归入宋朝版图。

北宋至道三年,宋分全国为十五路,泽州高平郡隶河东路,时泽州高平郡辖六县,即晋城、高平、阳城、陵川、端氏、沁水,州治或郡治于晋城。

金代时期:忠昌军节度

金灭北宋,置19路,将宋河东路分为南、北二路。时泽州隶河东南路(今山西南部),辖域不变。

金天会五年,泽州,因与北京泽州同名,改为南泽州,南泽州辖六县,即晋城、高平、阳城、陵川、端氏、沁水,州治晋城。

金天德三年,南泽州,复改为泽州,仍辖六县,辖域不变。

金元光二年,升泽州为忠昌军节度,节度军驻晋城,辖五县一州三节镇,忠昌军节度所辖五县即:晋城、高平、陵川、端氏、沁水,一州即勣州(阳城),三节镇即巴公、周村、星邵驿。

元代时期:泽州司侯司

元中统元年,置泽州司侯司,直属中书省,为腹里。泽州司侯司辖县六,即晋城、高平、阳城、陵川、端氏、沁水,司侯司驻晋城。

元至元三年,复为泽州,隶于中书省平阳路,泽州辖五县,即晋城、高平、阳城、陵川、沁水(省端氏入沁水县),州治晋城。

元大德九年,因地震改平阳路为晋宁路,时泽州仍辖五县,隶属中书省晋宁路。

明清时期:泽州府

明洪武初年,分中书省置山西行省,泽州直隶于山西行省,时泽州辖县四,即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州治晋城省入泽州。

明洪武二年,升泽州直隶州,山西行省改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泽州直隶州仍辖四县,直隶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清雍正六年,升泽州府,复附廓置凤台,泽州府辖五县,即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府治凤台城。泽州府隶属于山西省。

现在时期:晋城市

民国三年,废府设道,废泽州府留五县,府治凤台复称晋城,时山西省泽州府所辖五县,划归于山西省冀宁道。

民国十九年,山西省冀宁道撤销,原泽州府五县改直属山西省,后直属山西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抗战时期,我党于晋冀鲁豫边区成立临时政府,晋城、高平、阳城、沁水、陵川五县划归晋冀鲁豫边区太岳第二、四及太行第八区行署领导。年6月,今晋城地区全境陆续解放。

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年10月,析晋城城关区,置晋城市,和沁、高、阳、陵各县一起划归华北人民政府太岳、太行区行署。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复隶于山西省。

年5月,今晋城各地划归山西省晋东南地区。

年7月,复设山西省辖晋城市,分设城、郊二区,由晋东南地区代管。

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东南地区,置地级晋城市,直属山西省,将原晋东南地区所辖阳城、高平、陵川、沁水四县划归晋城市领导,为所属行政区,其管辖范围与古建兴、建州、泽州及泽州府版图一致。

历史文化

在晋城市区范围内,祈福寺最能体现晋城文化特色的是晋城老城。不论是程颢书院,还是景德桥、景忠桥、张院民居、玉皇庙,这些都是晋城老城的组成部分。晋城老城始建于唐武德初年(公元年),有着上千年的建城史。历史上有无数名人踏上了这片土地:唐代大诗人陈子昂登上泽州城北楼,写下了《登泽州城北楼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隰川王和宣宁王迁于此,建有隰川王府和宣宁王府。于谦在这里写下了《到泽州》。近代,朱德、冯玉祥、赵树理等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可以说,晋城老城是晋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重要的承载晋城文脉的历史遗存。

自古以来,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相传女娲氏、神农氏、九黎部落首领蚩尤及尧、舜、禹等都曾在这里活动过。四大名胜"珏山吐月"、"白马拖缰"、"松林积雪"、"孔子回车"等历史古迹和古老传说在这里辉煌。女娲补天(传说中华人文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遗址和栖息地——娲皇窟,在晋城市郊水东乡丹河北岸浮山北谷)、神农播种(中华第一大帝神农氏采五谷尝百草的羊头山和古墓冢在高平市境内)、禹凿石门(晋城市阳城境内有石门)、愚公移山等历史传说都有实地可指。古书《墨子》中曾有“舜耕于历山”(今晋城市沁水境内有历山舜王坪),“渔于获泽”(今阳城东有获泽河)的记载。

还有以沁水下川、陵川塔水河、西瑶泉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高都、沁水八里坪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年,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就发生在晋城高平市一带。后周世宗显德元年(年)后周世宗大胜北汉军于巴公原(今晋城市郊北),更是留下著名的巴公原遗迹。

晋城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之乡"之美称。始于商周、盛于春秋的冶炼业,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中日精月进。春秋战国的“阳阿古剑”就产自晋城。北宋,晋城境内的“大广冶”为冶铁官炉,所铸“大观通宝”被誉为史上最美铁母(钱)。明清时期,境内熟铁炉数有百余座,晋城被誉为“九州针都”,“大德”牌钢针畅销海内外,“泰山义”剪刀名扬天下,日用铁货、“九头十八匠”更是名扬全国。时至今日,在当地以“头”字作地名的仍有50多个,以“匠”字作地名近30个。

仰历史文明之光,这里曾哺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如唐代著名佛经注疏家高僧慧远,宋代文学家刘羲叟,首创诸宫调的艺术家孔三传,明代经济学家王国光,诗书大家张慎言,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编纂陈廷敬,数学家张敦仁,当代著名作家赵树理等,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名称由来

晋城二字作为地名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是中华地名文化的特例。其最初使用始于唐武德三年,宋太平兴国年间,乐史所撰写的《太平寰宇记》中曰:赵魏韩三家分晋,迁晋静公到此,故曰晋城。

经济状况

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7亿元,增长1.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第二产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5.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7%;第三产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8.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9%。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75.2亿元,增长8.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5.4亿元,增长12.0%;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5.0亿元,增长3.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2.9亿元,增长6.4%;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50.0亿元,增长9.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为美元。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0亿元,增长27.8%。其中,增值税98.8亿元,增长71.7%;企业所得税30.2亿元,增长18.3%;个人所得税6.9亿元,增长21.0%;资源税33.8亿元,增长7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亿元,增长13.5%。其中,税收收入75.0亿元,增长35.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亿元,增长3.4%。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4.0%,教育支出增长0.4%,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0.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5.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下降8.1%,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增长5.1%,节能保护支出增长19.0%。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23.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20.9%。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5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74%。

第一产业

全年粮食产量83.6万吨,减少6.4万吨,下降7.2%。其中,夏粮20.7万吨,增长12.0%;秋粮62.9万吨,下降12.1%。

全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6.2万吨,下降2.1%。全年猪牛羊肉总产量14.0万吨,下降5.1%。其中,猪肉产量13.3万吨,下降4.7%;牛肉产量0.1万吨,下降42.3%;羊肉产量0.6万吨,下降5.1%。年末生猪存栏95.9万头,下降6.9%;生猪出栏.9万头,下降4.9%。牛奶产量0.05万吨,下降18.1%;禽蛋产量8.5万吨,增长2.5%;水产品产量0.2万吨,下降3.8%。

全年全市设施蔬菜产量9.7万吨,下降12.0%;食用菌1.1万吨,下降13.6%;蚕茧0.2万吨,下降23.0%;蜂蜜0.2万吨,下降13.0%;药材0.8万吨,增长9.2%。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8.6万千瓦,下降46.6%。机械耕地面积.1千公顷,下降4.4%;机械播种面积.2千公顷,下降3.9%;机械收获面积92.9千公顷,下降2.5%。全市农机化经营总收入5.3亿元,增长7.8%。[61]

第二产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

全年全社会原煤产量万吨,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发电亿千瓦时,增长5.3%;水泥万吨,增长20.1%;农用化肥(折纯)万吨,下降9.8%;焦炭50.0万吨,增长50.3%;钢材万吨,下降1.3%;生铁万吨,下降2.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亿元,增长41.1%。其中,煤炭、冶铸、装备制造、化工、电力和煤层气开采六大行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亿元、.6亿元、.3亿元、.2亿元、77.3亿元和62.7亿元,分别增长58.5%、40.5%、19.0%、26.1%、7.1%和33.1%;建材、医药、炼焦和食品制造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亿元、7.4亿元、3.9亿元和1.7亿元,分别增长31.7%、52.8%、34.2%和34.6%。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0亿元,增长94.8%;实现利润.3亿元,增长.8%。

年末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家,完成总产值56.3亿元,增长0.3%;房屋施工面积.8万平方米,下降6.2%;签订合同额.3亿元,增长12.5%。

第三产业

年末全市共有A级景区20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7个,3A级景区11个,2A级景区1个。共有星级饭店18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0家、三星级5家、二星级1家。全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32万人次,分别增长6.92%和24.79%;旅游外汇收入.66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08亿元,旅游总收入.56亿元,分别增长7.66%、24.66%和24.66%。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亿元,增长7.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亿元,增长7.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2.5亿元,增长10.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亿元,比年初增加.9亿元,增长5.5%。各项贷款余额.8亿元,比年初增加.0亿元,增长12.0%。

全年全市保费收入46.3亿元,增长21.0%。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8.2亿元,增长22.0%;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2.4亿元,增长8.2%。

旅游信息

主要景点晋城市著名旅游景点 

白马寺山森林公园

白马寺山森林公园:位于晋城市市区北4公里处的城区境内,面积达1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相传唐僧去西天取经,回来的路上经书掉落水中,而在此山晾晒经书而建寺。主要景点有“白马寺拖缰”、“白马禅寺”、“景公塔”、“石佛像”、“黑龙潭”等。景区内有缅旬僧人赠送的六尊“玉佛像”、台湾佛教基金会赠送的三千册《大藏经》。原中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为寺院提名。怀覃会馆怀覃会馆(水陆院)是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彰德、卫辉、怀庆3府在泽州府的行业会馆。据考证,拜殿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侧殿建于清嘉庆七年()。今存建筑多为明代遗物。由大小两个院落组成。占地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照壁、东西戟门、舞台、钟鼓楼、大殿、拜亭、耳殿、廊庑等。院内有一对高2米多的石雕雄狮,气度非凡。青莲寺青莲寺初名硖石寺,位于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莲寺分为古、新两部分,依傍丹河畔山势展开。古青莲寺在下,新青莲寺居于上。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年),唐代咸通八(公元年)重修并赐名青莲寺。古寺东侧有明代建造的砖砌藏式佛塔,西侧建有唐代建造的惠峰石塔。冶底岱庙

冶底岱庙,也叫东岳庙、泽州岱庙,是除泰山以外的唯一一座岱庙和道教主流全真派道场。岱庙最晚宋代就已有之,历金、元、明、清等各朝又屡加修葺。岱庙沿中轴线从南往北依次为山门、鱼沼、竹圃、舞楼、天齐殿。下院有清泉、鱼沼各一。年被列为全国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庙

玉皇庙,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皇庙重建于北宋熙宁九年(年),坐北朝南,占地余平方米。建筑有山门、仪门、成汤殿、献亭、玉皇殿、东西配殿、二十八宿殿、十二辰殿、十三曜星殿、关帝殿、蚕神殿等,其中玉皇殿为北宋遗构,成汤殿建于金,余为元明清建筑。各殿内有宋元明塑像三百余尊。

崇寿寺

崇寿寺,始建于北魏,唐开元七年(年)予以重修,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年)改称今名。宋宣和元年(年)重建,金元明清屡有修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修建的第19所寺庙。

程颢书院

程颢书院,是公元5年,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任泽州晋城令时,兴办的学堂。程颢,坚持“以教化为先”,兴办乡学,发展教育,建立乡校72所、社学数十所。程颢、程颐两兄弟以其大儒、“程朱理学”创始人的身份,都曾在古书院讲学。宋时的提刑学士黄廉赞誉“河东人物气劲豪,泽州学者如牛毛”。

景德桥景德桥,俗称西大桥。中国著名古桥之一。横跨在晋城市西门外的沁水河上,连贯两岸公路,因通沁水、阳城一带,一度称沁阳桥。创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年)。清乾隆四十八年(3年)改今名。桥用二十五道立券石并排砌成,桥面长30米,券高3.7米,跨度16米,券宽6米,两端各负一券,以分剪洪水冲击面,减轻大桥的荷重力。桥面两侧石雕兽面、海成、行龙、海水等纹图案,券门上雕离首,均精巧。珏山珏山,位于晋城市区东南13公里处丹河的南岸。主峰海拔米,珏山风景素以险峻、雄奇驰名,古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珏山吐月”为晋城四大名胜之一。自宋代起,历朝逐年在珏山双峰间建起玄帝殿、真武宫、灵官顶及一、二、三天门等。唐代诗人杜牧、明代尚书王国光、明代文学家董绪、清代阁老陈廷敬等在此游历后均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山里泉山里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造就了举世罕见的、独特神奇的地质地貌奇观,涛涛的沁河水九曲十八弯盘绕婉延犹如一条蛟龙雄踞在大山深处。景区近邻国道18公里,距晋城市区50公里、济源市区51公里。侯月铁路从景区穿越而过并设有车站,交通十分便利。九女仙湖

九女仙湖:东距晋城市30公里,位于太行山沁河峡谷中,是一处占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以水上游乐为主的自然风光旅游景区。主体景观为一回水长达20华里的高峡平湖,拥有晋城市境内最大的水域面积,并以湖中耸立的巨石奇观——九女仙台及九仙女的传说而得名。湖水源自于晋城第一大河沁河,延河泉也是最主要的补充水源。

柳氏民居柳氏民居位于晋城市沁水县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永乐四年,柳宗元遗族耕读发家,始造河东柳氏府邸一进十三院,占地三万多平米,是中国目前唯一以同祖血缘世代聚居的原始古村落。蟒河风景区蟒河旅游风景区:位于晋城市阳城县南33公里的桑林乡,面积5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米。蟒河景区有“秀、险、幽、奇”四大特点,享有“北方小桂林”的美誉。蟒河的水清澈见底,终年不断,主要水景有:出水洞、二龙戏珠、水帘洞、饮马泉、小黄果树瀑布、流银瀑布、黄龙瀑布、黑龙瀑布、天龙瀑布、蟒湖等,数百万年形成的地表钙化景观,据专家评价可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皇城相府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距晋城市阳城东北约20公里处,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里,为国家AAAAA级景区。其建筑依山就势,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年,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播映,也是《契丹英后》重要外景地。年1月14日,皇城相府升格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析城山析城山,方圆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8米,在万年前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析城山地表为8.平方公里亚高山草甸,地下有数量众多的溶洞景观和地下河水,其封闭式岩溶洼地,属非常珍贵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湘峪古堡湘峪古堡,位于晋城市沁水县,建于明天启三年(年),被称为“三都古城”。湘峪,原名相谷,因为村被山水包围,故而在村名中加入了“氵”和“山”,是谓湘峪。湘峪城为蜂窝式城堡,全为砖石土木结构建造。王莽岭景区王莽岭:由高低错落的五十多个山峰组成,最高海拔米,最低处仅米。是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驻足山顶、太行雄姿尽收眼底。中原大地举目可睫。境内植被茂密,覆盖率达96%,暑期气温保持在18℃—20℃之间,素有“清凉圣境”之美誉。山上由下气候迥异,气象变化万千,一年四季皆为旅游胜地。棋子山棋子山,又名谋棋山,棋子山山势平缓,主峰海拔米。山上松树成林,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经国家有关部门考察论证,陵川棋子山均为中国围棋发源地。棋圣”聂卫平为“象天枰”进行了揭幕,并在巨型棋枰上进行了围棋表演。年1月棋子山风景区获评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晋城市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凤凰欢乐谷凤凰欢乐谷景区:位于晋城市陵川县东南约30公里处,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重峦叠嶂,林木茂密,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从天然门到黑龙潭,景观星罗棋布,“五步一景、十步一潭”,溪水流翠,清泉潺潺,到处可见翠滴流珠。上游河道因有天然形成的、石门一座,故称“门河”。历山风景区

历山,是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风景独特,景色迷人,到此一游,犹如人在画中走,神随仙景游,这里保存着晋城市最完好的一块原始森林,被誉为"天然大公园"。

舜王坪舜王坪:古老的舜王坪位于历山自然保护区内,传说是上古时代舜帝耕作的地方。舜王坪是历山自然保护区的主峰,海拔米,是华北最高的亚高山草甸和黄河中下游惟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地方特产晋城市主要地方特产 大理石晋城市陵川产的大理石质地坚硬,结构致密,磨光后呈镜面光泽,五光十色。品种多达28个,既有奇缺的绿斑玉,又有少见的金星墨玉、红云、晚霞及汉白玉等。猴头阳城蟒河,沁水境舜王坪下原始森林中栎树上生长的猴头,个大、色鲜、肉肥、味美、营养丰富、功于滋补。太行灵芝晋城地区特产,是著名的中药材,分白、紫、黄三种灵芝,其中最珍贵的白灵芝,形同人体,五官俱全,帽缨皆备,极为难得。琉璃制品是阳城传统工艺制品,色泽鲜亮,经久不褪。北京故宫,十三陵等地的古建筑在修缮中,阳城琉璃制品是其用料来源之一。随着制陶技艺的进步,陶胎由粗瓷变为细瓷,品种也有增加,色彩多样,工艺精美。陵川党参是著名的中药材,尤以产于黄松背的“黄背参”为最佳。其横断面呈“五花形”,油性大,无渣滓,含糖量和药用价值比一般人参高出1-1.5倍,有“一棵五花芯,强如十斤参”之说。沁水紫皮蒜

沁水紫皮蒜产于晋城市沁水县端氏镇。特点是蒜头大,蒜瓣大,辛辣味浓。为晋城地区名土特产品。

泽州红晋城为中部地区多样化果品基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较大,分布范围较广其主要栽培树种有山楂、苹果、梨、桃、杏、葡萄等,特别是以盛产山楂闻名中国。山楂栽培历史在晋城已有多年,是中国八大红果产地之一。太行菊又称野菊花,产在南太行的晋城、济源、新乡山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岩石上,当地以头状花序代菊花用。该科为被子植物的最大科之—,约有属,主产温带地区,其中17属为中国特有属。其清肝明目比菊花效果要好。泽州甜柿适生区主要为晋城郊区、阳城、沁水、高平、陵川等地海拔米以下的丘陵区和土石山区,多长于山麓。甜柿在晋城市栽培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为传统土特浆果类果品。现代医学认为:柿子有清热润肠、降压之功效,对痔疮出血、便秘有一定疗效。风味小吃

晋城十大碗:是晋城地区特色综合菜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说。十大碗的十大菜系主要有木耳圪贝、烧大葱、毛头丸、过油肉、小酥肉、糊卜肉、糖醋溜丸、油圪麻、天鹅蛋、甜饭等。其以凉菜、热菜、汤菜、主食为系统体系,按照“十大碗”、“六六”、“八六”、“八八”为区分标准,是本地区婚丧嫁娶、宴请宾朋的特色饮食。

十大碗

炒凉粉儿:是晋城市一道民间传统风味小吃,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先将凉粉切成长宽各3—4厘米、厚约1厘米的方块,放置待用。锅内放少量食油,烧热后将切好的凉粉块入锅翻炒。再将醋汁蒜沫浇入,加盖,待蒜、醋味入里后出锅。蒸槐花:蒸槐花是一道晋城小吃。蒸菜可用的原料很多,春季一般用野菜,如荠菜、面条菜、白蒿等来蒸,夏季多用荆芥、茼蒿、茄子,秋冬季节则用土豆、萝卜、胡萝卜、莲藕等来蒸,将蔬菜择洗干净,块茎类的经过切细丝,拌上面粉(或玉米面、小米面),上屉蒸熟,用调料拌匀直接食用,或者蒸熟后炒食,亦菜亦饭、方便快捷、别具风味。

蒸槐花

清汤饸饹:是最具晋城特色的一种小吃,做法简单又极具特色。清汤饸饹的配菜需要胡萝卜、豆角、豆芽、粉条,也可以加豆腐,加土豆等等。胡萝卜和豆角洗干净切成丝,过水粉条在水里泡好,放少许盐和味精,用手搅拌均匀,混合好的菜离很远就能闻到扑鼻的香味。

红烧带鱼:晋城一道著名的汉族传统小吃,带鱼肉嫩体肥、味道鲜美,除了中间的大骨外,鱼身便无细刺。带鱼属海鱼类,对病后体虚、产后乳汁不足和外伤出血等症有补益作用。

烫面饺:晋城传统风味小吃,此品种由北宋时期的“角子”演变改制而来。以七分烫面三分死面和面制皮,韭黄、鲜肉作馅,形似月牙,背面有褶如百叶裙,汤满肉鲜,面皮筋光香甜。毛头丸:毛头丸子是阳城的独特佳肴,其主材是萝卜。丸子表面毛茬茬的,如同黄毛丫头的头发,因此得名。素氽汤,是晋城特色风味小吃。起源于清朝的泽州府(今晋城),素氽汤不同于其它地方氽汤,别具风味,成为晋城人喜庆宴席必备的汤肴。

氽汤

胡辣汤,又名糊辣汤,晋城地方小吃,是中国北方早餐中常见的汉族传统汤类名吃。糊辣汤常见于街上的早点摊点,其特点是微辣,营养丰富,味道上口,十分适合配合其它早点进餐。巴公烧大葱:用瘦猪肉丝或羊肉及大葱加佐料烧制。制作时先将巴公大葱葱白切段8--10厘米,用开水煮熟,油炸,再过水,捞出去水备用,在碗中放入少量虾皮,把烧好的葱段放入碗底,中间放入炒好的肉丝,撒少量白糖,蒸后扣到盘中,浇上少量烧葱原汁即可食用。

阳城烧肝:晋城的地方名吃。以鲜猪肝加佐料,用花油包卷,经煎、蒸、炸等工序达焦黄酥软即成。其特点是外焦里脆,味美适口,佐酒佳肴,热食不腻。

高平烧豆腐:据说公元前年长平之战后,秦军将领白起坑杀赵军降卒40万人,激起了高平人的憎恨,便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火烧水煮而食之。不料,人们食后颇觉新鲜,别具一番风味。于是烧豆腐便在高平境内流传下来。陵川党参炖土鸡:是陵川风味美食,厨师们用党参与土鸡搭配,炖制出美味、滋补的地方美食,陵川炖土鸡。城市荣誉

晋城市是国际花园城市、中国花鸦动画之都、中国卫生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绿化模范城市、黄河流域魅力城市、中国环保模范城市、文明和谐城市、最具爱心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市、社会治安先进市、跨国公司最佳投资的城市、中国吸引华商投资最佳城市、中国城市信息化城市、中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十大诚信城市等国家第二批低碳城市试点。年入选“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强”。

晋城市将要建设成为山西乃至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竞争实力、人文魅力的城市。围绕建设宜居城市,着力打造富有太行山水灵气,彰显江南园林特色的生态、自然、现代化新型城市。

转自(百度百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ly/18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