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寺位于高平市东北20公里舍利山腰,寺创建于唐末天祐年间(-年),初名清凉寺,宋改为开化禅院,后易名开化寺。宋、金、元、明、清历代屡有修葺。现存主要建筑,前有大悲阁为明代建筑、中为大雄宝殿宋代建筑、东隅观音阁为金代遗构,后院东配殿及东西角楼为元代建筑,余皆明、清建筑。
大雄宝殿东、西、北三面墙壁上的壁画,创作于北宋绍圣三年,是我国保存面积最大的宋代寺观壁画,画面平均高度2.65米,三面墙壁长达26米,面积达88.68平方米。
开化寺壁画,以经文本生故事为主。主要是通过这些故事来宣扬因果报应等佛教伦理,均寓有惩恶扬善的劝世意义。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内容展载广而繁复。忍辱施舍、仁智信义、孝友善德、闻法持戒为其主展点。
西壁、北壁《大方便佛报恩经变》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绘制在西壁和北壁西次间,通壁表现,无明显间隔,以四铺相互分离且与壁面等高的说法图为中心,边缘描绘云气与周围故事图相隔,诸说法图之间表现9种故事图,分61个场面,采用叙事式布局,以生子、娶亲、逃亡、割肉救母、流落异邦等为主要情节,以忍辱、施舍、行善为主题,描述了释迦牟尼佛为法献身、播种福田的种种善行,表现了由孝行而成就法身,将孝道提升到菩萨行的高度。
北壁东次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变》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变》绘制了弥勒菩萨的兜率天净土,以及往生兜率净土的方式,中堂式布局,以光束相隔。
中部为说法图,分层绘制各场面,气氛庄严,富丽堂皇。伎乐歌舞场面浩大华丽,令人叹为观止。外貌秀丽的乐伎交脚而坐、排列成行,笛子、琵琶、箜篌、笙等各种乐器一应俱全,弹奏自如;
婀娜的舞伎位于乐队中央,翩翩起舞,喜乐的氛围洋溢在画面的每一个角落,表现出了妙音众出、自由自在的佛国世界的美好。
两侧表现相关场面和男女供养人群像,各场面多以云气间隔,无整齐的边界,供养人图像上方描墨线与场面图像隔开。
东壁《大方广佛华严经变说法图》
东壁《大方广佛华严经变说法图》分四铺画面表现,各铺面积接近,以带状纹样或光束相隔,每铺图像释迦牟尼佛均居中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弟子、胁侍菩萨、诸菩萨、护法金刚环伺左右,上面两隅飞天凌空舞动,菩萨及侍女乘云飞翔,下有僧众虔诚听经,画面层叠铺陈却充满秩序感,透露出佛国世界特有的安宁与祥和。
由与弥勒相关的图像、及供桌上的主题推测,第一铺表现了第五会,即兜率天宫法会,该铺为华严经变的开端。
由大莲花上赞叹菩萨、赴会神天、说法环境等推测,第二铺表现了第一会,即阿兰若法菩提场法会。
由象征“师(狮)子频申三昧”的狮子、楼阁建筑等推测,第三铺表现了第九会,即室罗筏国逝多林给孤独园大庄严重阁法会。
由十菩萨胁侍、十佛摩顶、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等情节表明,第四铺佛身依据入法界品绘制,图示修菩萨行,证得佛三昧的内涵,为经变终结。
开化寺壁画,由于技艺独特,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极高,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就被列为国家瑰宝级文物单位。七十年代曾被国家文物局、外事局定为壁画赴日展出单位。年,山西省赴日壁画临摹工作团进驻开化寺,临摹达三个月之久。期间,工作团顾问、我国工笔画大师潘絜兹教授,高度赞扬其为:“宋代壁画精品”。年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罗公柳也曾来此参观。观后,惊奇而深有感触地说:“郭发,这个在中国美术史上名不见经传的民间画师,在宋代能画出如此精妙的作品,说明我国绘画艺术在宋代就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古壁画摹制品:伽蓝菩萨
矿物质颜料绘制
砂质底材画面尺寸:公分*公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ly/18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