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城市 >> 晋城市旅游 >> 正文 >> 正文

晋城这里藏着一个国宝级景区还是千年古刹

来源:晋城市 时间:2024/2/20
上海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6.html

在中华灿烂的文明史中

山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后

山西共处

稳居全国第一

而晋城有国保单位72处

位列全国第四

就带领大家来晋城

领略它们不同的风采

///

形声。从艸,连声。

本义:莲子,荷的种子)

莲,扶渠之实也。——《说文》

佛教以为莲花清净无染

故常用以指称和佛教有关的事物

说到晋城的莲

就不得不说到千年古刹“青莲寺”

是一座有着清雅、雍容文化气质的建筑

一座园林式的山野寺庙建筑群

千百年来

络绎不绝的游人

来这里祭拜、游玩

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人们

一直流连于此

今天

小文子想和大家一起探秘

“青莲之旅”

佛都美名

青莲寺

背依高山,南临丹河

因周围山势如出水莲花而得名

青莲寺由古寺、上寺两部分组成

古寺即下寺,北齐创建,天台宗道场

新寺创始建于隋唐,属弥勒净土派

初名硖石寺

创建年代可追溯至北齐天保年间(-)

创始人是为隋代高僧慧远大师

▲慧远是隋代高僧,20岁时受具足戒。经过多年学习成为声名鹊起的义学新秀,返乡在硖石山讲经说法,与东晋的慧远合称佛门“南北二远”,皆为我国佛学净土宗的顶级大师,于天保年间创建硖石寺,即下寺。后因修行僧人众多,唐太和二年(年),创建上院即今青莲寺(新寺)。咸通八年(年),敕赐“青莲”为额。

青莲寺与著名的少林、法门寺比肩而立

“山田百顷,僧众七百

钟鼓之声与天籁齐名”

在我国佛教史上

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故一直流传有“隋唐佛都”的美誉

是最重要的净土宗寺院之一

文青莲武少林

青莲寺以“文”著称

自创寺以来

历任住持都非常重视文化教育

寺内各院配备主僧、副主僧

均要通过考试来决定

类似过去的科举制度

唐咸通八年

皇帝亲赐名字“青莲”为额,为“青莲寺”

自此名声大振

与比其早建50余年的少林寺齐名

此后,一文一武

一张一弛,并驾齐驱

便有了“文青莲,武少林”之称

口口相传至今

唐宋彩塑

寺院正殿内佛坛宽大

塑有释迦牟尼、阿难

迦叶、文殊、普贤

供养人等7尊彩塑,唐风犹存

为我国现存唐代寺观塑像三处之一

即使历经千年

这些塑像依然面容丰满

肌肉健美,身势微曲

姿态自然,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主佛释迦牟尼像高4.2米,为唐代中晚期佛像中的精品。他头饰螺髻,肩披架裟,眉宇镇定从容,面容饱满俊朗。双腿自然下垂,服饰衣纹流畅,端坐于高高的须弥座上,左手放在膝盖上,微抬着的右手和微启的嘴唇,好像再向肃立的弟子们讲述佛法的奥妙。

▲古寺释迦牟尼彩塑,高约4米,雕塑精细,金光映人。其右手的处理自然妥贴,颇具重量感,与西方名画《蒙娜莉莎》具有相通之处,艺术价值极高。雕刻手法仍沿袭唐风。碑首线刻弥勒佛殿图(亦称弥勒讲经图);它所显示的佛殿,布局完整,山门、围廊、讲坛、佛殿莫不具备,是研究唐代寺院格局和形制的最好资料。

▲弥勒殿,佛坛宽大,整体罩上玻璃罩。内奉佛像与上寺释迦殿类似。由此看出两殿重修时间一致。唯一不同之处就是主尊换成弥勒佛。两菩萨文殊、普贤坐像,两弟子阿南、迦叶立像两殿一致。还有一点不同在释迦殿没看到供养童子,正殿内有供养童子。七尊彩塑,塑像面容庄重,体态匀称,略微前曲。

奇特无影塔

古寺东侧有八角形舍利塔

是晋城市今存唯一的藏式塔

建于明嘉靖万历年间

每年夏至前后

塔内就会出现十几分钟“无影”的奇景

因而被称为“无影塔”

▲塔尖原为铜制的相轮,抗战时曾被当地百姓取下来做了炮弹,后来的塔尖是新装的。此外,塔下的地宫也保存得十分完好,由于仍处于保护阶段,目前尚无法一探究竟。

从外面观察舍利塔

你会发现塔上有13个相轮

说明此塔级别较高

所葬之人多为当时的得道高僧

古寺西侧立着唐代慧峰法师的灵塔

全塔造型优美,比例适度

雕刻精致而不繁琐

是唐代音乐繁荣

与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

千年古树

青莲寺内树木众多

以参天银杏和“子母柏”最有名

“子母柏”生长在青莲寺后院

大雄宝殿前的台基上

一粗一细,紧紧相依

“弱子护母”的孝道传奇景观流传至今

“子母柏”也由此得名

▲据说,当年母柏枯死,寺院住持准备将其砍伐,请来工匠时天色已晚,就准备第二天再砍。不料当晚,一株幼柏依母柏根部挺然而起,树干上下一般粗,紧抱母柏盘旋而上。第二天,住持见状,以为是神意,就留下了这株母柏。

与子母柏不同

院里的银杏树则是一雄一雌

巨大的树冠,让人仰望

每一株枝条,每一片叶子

比翼齐飞,形影跟随

与世无争,千年默默相守

坚守和信奉着对古佛青灯的忠诚

它扎根在青莲寺的后院

有些许的光留下斑驳的影

好似流泻的时光

现在这株千年银杏

更是成为网红打卡地

吸引无数游客竞相拍照

款月亭

古寺东侧有一座款月亭

是赏晋城四大景观之首

“珏山吐月”的所在

每到中秋之夜

秋风送爽之时

便有无数游人云集在此

看一轮皓月

从珏山双峰之间冉冉升起

欣赏山川大地尽染银辉的美妙景致

古往今来

有多少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不朽名篇

一代高僧慧远,掷笔台涅槃疏就留佳话:“十八文士相约,过月亭同声酬和步步高。”

明嘉靖《创建珏山一天门》碑文曰:“每年八月望,月自中出,谓之珏山吐月,亦游览之胜景也。”

今人段永贤《珏山赋》曰:“读古人阅今人,逸兴翩翩;呼浊气吸清气,神思飘飘。似见月色朦胧之中,杜牧之徘徊吟哦:月牙如钩之时,苏东坡纵情挥毫;光风霁月之夜,李俊民放怀讴歌;彩云追月之时,王国光举杯相邀。”

今人柏扶疏《中秋青莲寺款月亭望月》诗云:“珏山一带好风光,款月亭中景物芳。待到二峰玉盘吐,窗成明月月成窗。”

碑碣

青莲寺存碑甚多

有80多通

占到泽州县现存碑碣的一半以上

从唐以来,历代皆有

▲释迦殿前有一通唐碑和两座唐幢。唐碑内容无法辨识。唐幢幢身都刻有“尊胜陀罗尼经”,它们高度基本一致,东边略微矮些,都用玻璃罩罩着。

▲释迦殿东西两侧满满的石碑,为万历四十一年刻制,下图中这通更重要为崇宁四年刻制的。

▲五代后晋天福七年(年)刻制的功德碑。详细记录捐资人及捐资额。都说看庙先看树,其实庙中的碑碣才是最有说服力的。青莲上寺的始建历史要在此年代之前,信然!

走在千年的古寺

总是能够让人产生一些敬畏之心

同时却又能在不经意间

给人带来一种心灵上的温馨

在繁忙的生活中

抽空来晋城逛一逛国保

去古寺转一转

领略气象万千的千年古刹

追忆唐宋文人的情怀之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ly/210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