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城市 >> 晋城市小吃 >> 正文 >> 正文

古代四大书院

来源:晋城市 时间:2021-3-11

公元年,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官学遭受破坏,中国开始出现一批私人创办的书院。年4月,国家邮政局在商丘举办"四大书院"邮票首发仪式,邮票所选书院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

·应天府书院·

应天府书院,又称为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商丘古城南湖畔。由五代后晋时期的大儒杨悫所创办,杨悫去世后,他的学生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办学。北宋开科取士,这里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科举登第者竟然达到五六十人之多。

"学子不远千里而至"、"远近学者皆归之",成为北宋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书院。范仲淹曾执掌书院并有题记“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

应天书院也是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宋史》评价睢阳书院:“宋朝兴学,始于商丘。”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岳麓山脚下,湖南大学校园内。五代时期,智璇等二位僧人在此讲学,初步形成了书院的雏形。

后来的北宋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办岳麓书院。

年,宋真宗赐"岳麓书院"题额,"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有"潇湘洙泗"之誉。在南宋时,朱熹曾两次来此讲学,当时学生达千人。

岳麓书院自始建到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年)改成湖南高等学堂,绵延年,历宋、元、明、清四朝,原名不变,到现在已越千载,不愧为"千年学府",培育了大批人才,名人辈出。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的南麓。始建于南唐的升元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权在都城以外设立的国家官学。

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一度被称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都曾在该书院讲学。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五条教规,影响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这首诗,就是五代著名诗人王贞白在此读书期间,写下《白鹿洞二首》记录自己的读书生活,表达惜时如金之感。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东峰,原为嵩阳寺,宋代著名书院之一。

嵩阳书院环境幽美,为读书胜地。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完成的。明末书院毁于兵燹,清代康熙时重建。"程门立雪"的典故源于嵩阳书院。书院内有著名的唐代遗迹、重达80多吨重的"大唐碑",为唐天宝三年(公元年)刻立,素有"嵩山碑王"之称。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xc/18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