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关村
天井关村,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地处周碗公路旁边,是历史上“孔子回车”之地,年1月,天井关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01
天井关
天井关,亦曰雄定关。为晋豫边境雄关,雄踞于山西晋城市境内,太行山的最南部,是通往河南焦作的关隘,史称"太行八径之一",因关前有三眼深不可测的天井泉而得名,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井关,始建于西汉阳朔三年(前22年),古为南北要冲也。刘歆《遂初赋》:驰太行之险峻,入天井之高关。又王梁为野王令,北守天井关,蔡邕曰:太行山上有天井关,关在井北,为天设之险。慕容垂攻慕容永,自滏口入天井关滏口,见河南磁州。天井关以南几华里所辖星轺驿、横望隘、小口隘、碗子城等重要关隘,至河南沁阳水南关均被羊肠古道所包围。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干戈迭起,硝烟不散,为兵家必争之地。
02
孔子回车
明万历24年()前后,泽州知州冯瑗立“孔子回车之辙”碑。在天井关村南的拦车村,还看到作为古来商业重镇的气魄与神韵。整个村落依南北一条大道分为东西两厢,虽说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但四五里的大道两边皆为各种建筑讲究的清代或民国店铺,大道的北端是完好的堡门,上刻砖雕“晋南屏翰”,旁门檐上书“拦车北库”,仿佛一座凝固的历史画卷。
公元前年,孔子驱车行经天井关,在此地留下数道距今年的“中国最古老车辙”,以及“孔子回车”动人传说。
天井关雄踞太行山南端,当晋豫要冲,左丹右沁,背负三晋,俯瞰中原,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四面深壑,一途独通,地势险要,为古太行道之咽径,太行八陉之一,是三晋东南第一大关。
产生于鲁哀公二年(公元前年,距今年)的孔子回车车辙数道。总长约米,宽8.5米,辙迹宽14-26厘米,深20厘米,为全国最长、最宽、最深、最古老、最清晰古车辙印迹。
修建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公元年,距今年)的“孔子回车遗迹”石碑。
修建于东汉建宁二年(公元年,距今年)的孔庙遗址。
中国历朝历代,曾有13位君王登临天井雄关。其中,东汉末年,曹操讨伐袁绍余部,行经天井关羊肠坂道,写下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的《苦寒行》,诗中写道,“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天井关古道之峥嵘崔嵬,可见一斑。
一条几乎与“中国编年史”并驾齐驱的碑廊,成为游客们学习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绝佳去处。孔子回车亭、“孔子回车之辙”石碑,历经岁月沧桑,把人带入幽远的历史深处。村中的明清古街沿街建筑,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建筑风格,如一把无声的古琴,带给人以古典宁谧之遐想。
(图文来源:百度百科、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END—
扫码获取旅游指南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xc/18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