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义城玉皇庙位于泽州北义城村西北,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构件的年代为北宋至清,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三千余平,有玉皇殿、献殿、东西耳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戏楼及其配楼等主要单体建筑,整体为二进院落,沿中轴线对称布置。
北义城玉皇庙全貌玉皇庙整体坐北朝南,山门进去是外围院落,中间一进院最南端为戏楼,两侧为东西厢房,二进院通过献殿进入一进院,一进院东西两侧为配殿,正殿带左右耳殿,居最北。玉皇庙曾被村里作为学校使用,最多时有学生一百多人。彼时玉皇殿被隔成数间小屋供教师居住和办公,东西耳殿、东西厢房(已拆、现为重建)、西配殿为教室,东配殿为食堂。
北义城玉皇庙平面布置图戏楼及其两侧妆楼为清代道光八年创建,戏楼建在原山门之上,第二层为表演场地,两侧有妆楼连通。戏楼面阔三间,采用五檩四架椽屋,通檐用两柱。前檐搭头木采用仿月梁的样式,镂空雕花雀替,具有典型的明清地方风格。脊部梁架使用叉手、丁华抹颏拱、蜀柱、顺脊串组合的结构。整体结构简洁明了,正面观感大气庄重。戏曲是旧时乡土文化中颇为重要的一部分,站在戏楼之上,可以想象出当年台下人声鼎沸的样子。
北义城玉皇庙戏楼北义城玉皇庙戏楼梁架结构拜殿位于院落中部位置,连接前后院落。结构形式与戏楼类似,面阔三间,采用五檩四架椽屋,通檐用两柱。前后檐各两颗方形抹角八棱石柱。前檐搭头木采用仿月梁的样式,凤鸟纹雀替,值得注意的是拜殿所用的雀替和故宫太和门、建福宫等所用的雀替样式吻合。脊部梁架使用叉手、丁华抹颏拱、蜀柱、顺脊串组合的结构。根据村民口述,拜殿之内原有石碑,年左右改造学校时被埋在了作为食堂的东配殿地基中,另一说是在后来修缮时被工人毁掉。
北义城玉皇庙拜殿北义城玉皇庙拜殿梁架结构玉皇殿位于一米二高的条石和砖砌台基之上,玉皇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筒瓦屋面,琉璃剪边。前檐使用方形抹角石柱,角柱生起,侧角明显。明间两颗石柱分别镌刻:“泽州晋城县莒山乡义城村重修玉皇殿,峕大观四年岁次庚寅二月十五日甲申,糺首维那李善男等”;“都维那李善男植,同修维那李道、李衡、李应、李定、李宁、焦千、张诚、李翌、李敏,木匠郭彦、吕确书,叚皐刋”。记录了宋徽宗大观年间重修玉皇殿时,当地维那(佛教团体活动组织者)组织人员共同捐赠了前檐的石柱。东侧前檐角柱镌刻:“雍正六年重修”,为当年重修时所刻。根据当地村民口述,正殿原来只有北墙,另外三面墙和门窗均为改造学校时所建。
北义城玉皇庙正殿(玉皇殿)北义城玉皇庙正殿前檐石柱铭文正殿台基前方,东西两侧原本各有一尊角兽。东侧的角兽为一只石雕卧狮,头部已毁。西侧的角兽整体佚失,根据当地村民口述,西侧角兽也是一只石狮,在后来维修庙宇时(一说是年左右)被施工队伍盗走。
正殿殿基前东侧角兽,西侧角兽已佚失斗拱共计十二朵,只有转角铺作和柱头铺作,没有补间铺作。总计采用五种铺作方式,转角铺作出两昂,柱头铺作均为出单抄不出昂。所有铺作的结构并不完全符合宋代或清代的官造做法。或许是历代以来多次修葺时的地方做法被保留了下来。
北义城玉皇庙正殿前檐斗拱前檐柱头铺作两朵:外为四铺作出单抄计心造,类似清代的三踩单翘斗拱;单抄里转为乳栿;壁内用单拱。
后檐柱头铺作两朵:外用四铺作出单抄计心造,类似清代的三踩单翘斗拱;耍头里转为三椽栿,壁内用单拱。
两面山墙柱头铺作共计四朵:
采用四铺作出单抄计心造,类似清代的三踩单翘斗拱;壁内用单拱。靠前檐两朵铺作耍头里转为枋通长安置,靠后檐两朵铺作耍头里转为爬梁。
前檐转角铺作两朵,后檐转角铺作两朵:
形制相同。45°方向施一层华拱(华头子)、一层角昂、一层由昂。角华拱里转安枓,枓上置耍头。由昂和角昂里转相叠,置于里侧耍头之上,向内托起大角梁。大角梁叠于牛脊槫之上。大角梁尾施短柱,向上托起下平槫和系头栿,下平槫和系头栿上安置隐角梁。角昂两侧的华拱分别与另一侧的泥道拱相列。鸳鸯交手拱与正出耍头、由昂相交,通过替木承接牛脊槫。
殿内彻上明造,梁架结构采用三椽栿对前乳栿,通檐用三柱。脊部屋架采用叉手、合踏、蜀柱组合的结构。两山靠后檐一侧柱头铺作通过爬梁架于四椽栿上,短柱(瓜柱)下的合剳牵爬梁尾端,具有典型的金元时期特征。结合整体建筑结构来看,可能在宋时北方地区民间已有此类做法。殿内四面墙体泥道处还残留有一些壁画,残存着如"携琴访友"、“高士抚琴”等风景人物图案。泥道壁和三椽栿底部还残留有龙纹彩画,年代有待考证。
北义城玉皇庙正殿明间梁架断面图北义城玉皇庙正殿内部梁架结构北义城玉皇庙正殿内部梁架结构北义城玉皇庙正殿内部梁架全貌值得注意的是,正殿使用的瓦当中,有一种纹样为憨态可掬的童子,双手似乎持有某种物品,被人们称为“化生童子”、“持莲童子”瓦当。此类瓦当仅此一例,为孤品。这种瓦当是什么年代修建上去的?跟当地佛道两家文化融合是否有关系?是否有可能为大观年间当地“维那”组织重修正殿时的构件?这些未解的疑问也是玉皇庙神秘莫测的身世之一部分。
北义城玉皇庙正殿quot;持莲童子quot;瓦当东西两侧耳殿均为悬山建筑,三开间四架椽屋。西耳殿外侧西侧山墙与围墙砌为一体并修建了三叠式马头墙。脊部采用叉手、蜀柱、顺脊串的组合结构,蜀柱上安替木承接脊槫,下插于平梁之上。整体结构简洁朴素。
北义城玉皇庙西耳殿北义城玉皇庙西耳殿梁架北义城玉皇庙东耳殿北义城玉皇庙东耳殿梁架北义城玉皇庙最大的谜团就是他的身世问题,由于庙中碑刻佚失殆尽,关于它的始建年代和历代以来的维修情况也共同埋没于历史尘埃之中。后人只能从遗存的建筑构件中推断历代留下的痕迹,唯有正殿前檐石柱上的铭文清晰地宣告着,它至迟在北宋时期便屹立在这片土地上了。
喜欢请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xc/20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