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回到阔别的山西老家,我太开心了。看着黄土地上玉米地里农人劳作的情景,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十来年过去,少年变青年,青年变壮年,壮年生白发,心生感慨:自然状态下的一切都是最精致,最极致,最美好的。
我也不再风华正茂,所以回忆逐渐洇了出来,蔓延,生长,发芽,藤藤绕绕,兜兜转转,总是无限眷恋。
抽空去了一趟庙会,看到久违的摊煎饼,大妈说:一天可以卖个,每个2元,一个月大约呢。
小米磨面,混少许玉米和白面,加水搅拌,成了稀状。煎饼鏊子烧热,均匀地抹油,然后大妈卖油翁一般地娴熟,用勺子摊进鏊子里,盖上盖子,不一会,放红糖,再不一会,一个漂亮的香气四溢的煎饼就形成了。
大妈操着本地口音说:煎饼趁热最好吃,冷了味道有变,所以人多了,摊不出来。
放了红糖,糖慢慢融化,盖上盖子,一会儿,煎饼就好了。这是山西晋城民间的一道小吃,高平好多地方叫“桶底”,赵树理写的《谷子好》里面,有一句这么说“磨成糊糊摊煎饼”,说的就是它。
除了摊煎饼,还有炸油糕。油糕也是山西很有名的小吃,甜软可口,十分有家的味道。
排队吃的人,如山似海。天下了小雨,微微的冷,各种热乎乎的小吃自然受到人们不一样的青睐。
里圪抓,山西晋城名小吃。皮薄,馅多,粉条汹涌,味道很棒!
再有就是著名的烧豆腐,多少年了我也不知道。以前走街串巷的老人,挑着担子,在巷子口拖着长长的声音:烧豆腐喽~孩子们便围了过来,凛冬已至,热气腾腾的烧豆腐格外惹口水。
我是在十月一日回到我的故乡晋城的,回家后,看到一切依旧,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父母苍老了一些,窗台上的杏仁由前面的更新为去年的了。
窑洞我小时候还有人住,如今满目荒草,有的已经坍塌,进不去人。
以前的碾子。房子塌了,它无家可归了。我小时候和奶奶碾过玉米面,小米面,用来摊煎饼。碾子有松木做成的推手,我们就在推着玩,底下是高粱的空穗,柔软的很,踩上去唰唰地响。
柿子树上都是柿子,没有人采摘。叶子上,一条张牙舞爪的毛毛虫正在贪婪地吃树叶。
我家地里的玉米熟了,还有2亩没有采摘。
黄土地里,有人已经种了冬小麦。
蜘蛛有吃不完的虫子。
另一个本家的院子,里面有两棵树,一棵杏树,一棵梨树。杏树是我们村的村树,到处都有,各种品种的杏子,林林总总十几种。
路边的野果,汁液很红。小时候,女生用来染指甲。
家乡的记忆,永远是最美的回忆!
来源:天涯论坛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xs/1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