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旧的人都对古镇有种执念,它们或是藏匿在尘世,或是隐蔽在山水间。
皖南的古村落,江南的水乡,像是笑容甜美的少女。
北方中原地区的古镇,却在低调之中又带着一丝霸气。
民间建筑,一直以来都有「北看山西,南看安徽」的说法。
皖南古民居是一抹粉墙黛瓦的清新,而山西古镇则是一种庭院深深的富丽。
人们常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就是因为这里的土地虽然朴实无华,却坐拥着数不尽的古老文明。
挑个安宁的季节,好好去拜访一遭那些历经沧桑的建筑。
在这片古朴晋地之上,它们都曾辉煌过,也没落过。
某处不起眼的墙面,可能都伴随着一段繁华历史。
王家大院“民间故宫”
“山西紫禁城”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王家大院的建筑,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特征。且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去过之后就会懂,那句“王家归来不看院”真的是名不虚传。
平遥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年)扩建,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世界遗产中心描述称: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皇城相府“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皇城相府(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碛口古镇“九曲黄河第一镇”
想看山区的窑洞民居,一定要来黄河岸边的这座古镇。碛口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之南端。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晋商发祥地之一。镇内的西湾村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西湾城堡,距离碛口不远,有明清时期古建筑群,和黄土高原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大阳古镇“中国古镇活化石”
山西省泽州县太行山麓,有一座拥有两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古镇在—大阳古镇。大阳古镇拥有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漫步古镇中,城池寨堡、街巷纵横、官宅商居、楼阁津梁、寺庙祠庵比比皆是,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散发出沧桑韵味。大阳古镇远处群山怀抱,气象万千。在壮丽的自然景观中,尤以“香山十景”最为著名。由西汉至明清,大阳的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的传奇人物,色艺双绝的赵飞燕,首创诸宫调的孔三传,耿介不阿、上万言书的茹太素,为国捐躯的武状元张大经等等,他们在大阳的历史上先后都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古镇是一处布满伤痕的时光遗迹,却也正是那些伤痕才让它更美丽。
那些上了年纪的石雕,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那扇布满灰尘的旧窗,承载着许多记忆。
似乎轻轻一推开,就会有故事入梦来。
-END-此篇文章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扫码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xs/19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