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城市 >> 晋城市习俗 >> 正文 >> 正文

晋城文化有一点,发展还很远

来源:晋城市 时间:2018-2-1

晋城:文化有一点,发展还很远

——在某文化沙龙“晋城地方文化漫谈”主题发言

(扯淡帮

平客出品)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文化,不过就晋城来说,和其历史上的行政区划紊乱有一拼的,就是晋城的地方文化。因为地方文化的衍生发展和其地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先不妨了解一下晋城纷乱的行政沿革,从上古时代的天下划分九州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晋城这块土地被整合过七十余次,期间之复杂,让历任地方志编著者大伤脑筋,到了年,当时给雍正打工的晋城市长朱樟不干了,他在编撰《泽州府志》时,顺便把自己的一些牢骚也给编进去了,他说“舆地沿革,他州郡亦多有,而未如泽之夥也。今一州也,而郡之、县之、州之,倏郡而州,州而县,方数百里而变易废置如举棋不定。”还说“前后五代时,其变如浮云”,即“在唐亦复隶属不一”。最后朱市长忍不住给晋城下了个结论:“沿革颇烦”,翻译成方言即为“真真努慌!”至于朱市长隐藏的潜台词,因涉及粗口,平某进行了敏感词过滤,过滤后全文如下:□□□□□□□□□□□□□□。(扯淡帮

平客出品)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换算到文化上面也是。有了这么烦了的历史行政区划,有此衍生的地方文化,到今天,也只能用一个“乱”字总结。以前总有人说,晋城是文化的沙漠。说这些话的人都是文化的短视者和狭隘的文化观察者,文化既有极大地包容性,一切皆可在时间,环境的发酵中产生出一种文化的物质和精神,晋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几千年来,虽然偏安一隅,长期远离一线城市,但传承上从没断过代。如上文所言,还今天我吃你,明天我吃他的玩了好几千年,衍生的文化其实是蔚为大观,结合近代社会发展来说,现在的晋城,有这么几种地方文化门类:

(扯淡帮

平客出品)

战争文化:以全球排名绝对靠前的长平之战为代表,还有巴公原之战等一批中小战争为被代表,联合组成了晋城丰富的战争文化,如果拍《阿凡达》的卡梅隆将《长平之战》拍成国际大片,以后晋城的国际识别身份,那就是“超级战场城市”。战争文化从上古一直影响到晋城的今天,不仅一系列的地名佐证出历史的现场,就连日常饮食都受其影响,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敏感词在高平大街上就吃过一碗烧豆腐——长平之战后产生的小吃。

(扯淡帮

平客出品)

神话文化:远古的著名神话“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女娲补天”都发生在晋城境内,长期以来,也一直深深影响着晋城人的精神生活,甚至影响着晋城人心灵深处的性格:锡崖沟人先学了愚公,敢挡我的路——我凿!干了三十年,楞是挖出了惊世隧道;当然也有像小沈阳穿偏裤子的,古有精卫填海,今有国企挖煤,精卫为报仇执着的要衔木填海,今天晋城人为发展经济,追求GDP,咬定煤炭不放松,一大批国企大型煤矿还将陆续上马,誓把晋城地底下挖空!

(扯淡帮

平客出品)

红色文化:晋城是盆地,更在太行山上,虽说发达时候不能和北京上海“共富贵”,但一到患难时刻,就显出“爹亲娘亲,不如太行山上的小米亲”来了。陆续解密的共和国资料显示,如若不是年,卢沟桥上日本人那一梭子子弹,蒋光头就还会继续围剿下去,当时红色政权就有计划在陕北抵挡不住的话越过黄河来,把晋城这旮旯变成第二个延安。就是到最后,也还是中央的军事政权建立在太行山了嘛。“红色文化”在晋城开出朵朵徇丽之花,你现在随便到阳城沁水一个偏远乡村,都有老百姓指着一间破房子郑重的告诉你,这是敏感词战斗过的地方,绝不危言耸听,你看一张小小的太行日报,都是邓世宗题词的呢。

(扯淡帮

平客出品)

戏曲文化:确切的说,晋城是中华戏曲梨园的发源地之一,因为当初李隆基在上党地区吃喝玩乐的时候,顺便在长治晋城这块土地上玩出了“上党梆子”的雏形,此后李隆基变成了唐玄宗,才由首都长安向全国推广“晋城经验”,唐玄宗也变成了梨园的鼻祖,上党梆的形象代言人。上党绑包括上党梆的重金属表现形式——上党八音会,也曾经进军北京演出,在晋城的民间,更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扯淡帮

平客出品)

古堡文化:就是官宦庄园吧,和晋中的大院不同,这里的大院的主人多是“讲政治”的,陈廷敬、王国光、孙居相之流,在我党无产阶级看来,无不是奴役广大劳动人民的官僚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其为保护私产所修建的古堡,其楼也高,其墙也深,让明末李自成那帮陕北爷们,费了老劲也没攻进去。如今,大力发展旅游,古堡没有原罪,沁河流域星罗棋布的特色古城堡挟裹着并不如烟的往事一同走进了世人,至今让人五味杂陈。

(扯淡帮

平客出品)

凤凰文化:有凤来栖源自一个美丽的传说,作为一种吉祥如意的暗示和象征,总之晋城人民相信了,脚下的这片土地,一定有着某种神奇的能量,才会引得凤凰飞来,于是“凤凰文化”迅速风靡晋城,凤翔、凤鸣、凤台、风庆、凤展、凤凰山、凤凰城,不管是居民小区,还是商业广场,都要沾沾凤凰的吉祥之气。民风之淳朴,可见一般。也无比坚实的证明着“凤凰”文化在民间的生命力。

(扯淡帮

平客出品)

煤老板文化:煤老板本身没文化,但煤老板花的钱多了,也就消费出了文化。或者可概括为财富文化,总之,提起晋城人,总能打两个字:有钱!就是现在,你数数晋城地面上这十几家四星级酒店和高昂的房价,大家都是众口一词的暗示你:这后面都有煤老板的影子。由此形成的“晋城大爷”数不胜数,什么崔□□一怒买凤展,吕中楼摆平中纪委都能在南方的报纸上占据不小的版面。

(扯淡帮

平客出品)

酒文化:对于杯中物,晋城人不仅能饮,更能善饮,创造出了仅次于“九头十八匠”手工业文化的另一重大发明,在晋城的大小饭店,如若不备骰子,就等于开了半个饭店;或者若晋城人不会耍骰子者,也只能算半个晋城人而已。酒文化在晋城,已成为不分男女,老少咸宜,饮酒人最爱的一种最普及化最亲民化的一种文化代表。至于老白汾酒在晋城的销量,杏花村的老百姓会告诉你:晋城人民就是亚克西!

(扯淡帮

平客出品)

除了以上种种,晋城还有“饮食文化”“围棋文化”“手工业文化”“山药蛋文化”“炎帝文化”等等等等,但无论怎么分类,都能看出一个,晋城地方文化何其多也,但都如春秋诸侯混战,从未有一个文化门类能足够广度和深度和高度的被外人所识别和认同。提起晋城地方文化,依旧混浊不堪,一直未能像上海的海派文化,北京的王朝文化,西安的帝都文化,甚至福建的土楼文化,西藏的佛教文化一样,有符号性的识别。这是因为,晋城地方文化虽丰富,种类繁多,但要在全国多个地级市里立足,依旧举步艰难。整体分析来看,主要有三个制约因素:

(扯淡帮

平客出品)

一、产生出的地方文化的品味不高:比如上文提到的战争文化,当今世界主流是讲和平与发展的,当今社会生活是讲和谐共生的。你说我晋城是世界古代著名战争,长平绞肉机,灭了赵国四十万,以此做城市名片,地球人不吓怕才怪。当然也可剑走偏锋,弄一个《长平!长平!》或者《拯救赵兵闰土》,或可到奥斯卡领一小金人,但作为城市文化来说,显然难以担当主流文化的位置。又或如“山药蛋文化”,我们自我满足,甚至各怀其志的追捧着赵树理(谁说三十年前打倒老赵的人和三十年后吹捧他的人不是同一个人?),殊不知文学的高度不是吹出来的,把牛B还给牛,人才会跟你做朋友。

(扯淡帮

平客出品)

二、营造地方文化的智力不足:官方也好,社会也好,一直说要打造“文化晋城”,但几年下来,折腾不少,收获不大。当反映晋中文化的《走西口》《乔家大院》《喜耕田的故事》,在央视周而复始的火热播出,引起巨大反响的时候,晋城人只能守着驴唇不对马嘴的《别拿豆包不当干娘》《文化站长》《黑金地的女人》,而不知所措的失望和凄惶,与其制作精良的,地域文化鲜明的《乔家大院》相比,在晋城拍的各类电视剧,显示出了十足的水货特色。还有花了三千万的《铁血长平》,只换回光碟社会发行的凄惨命运。这一切归纳起来,只能说明在打造文化晋城上,参与者们的眼光太拙劣了,心态太浮躁了。

(扯淡帮

平客出品)

三、配套的文化产业设施措施不利:晋城高楼很多,多是浅层次消费的场所,比如饮食、住宿和购物,文化消费的地方是少之又少。也许有人讲,市场经济,民众喜欢什么自然消费什么,但是请不要忘了,民众的消费都是被“引导”出来的,空调发明以前,大众只会消费电扇而已,并不是大众不需要。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晋城院线终于有了结果,这就说明,不是晋城人不知道走进电影院看大片,你到焦作奥斯卡影都门前看一溜的晋E车牌就知道了,是实在因为晋城没有可供大众消费的电影院。文化产业设施的欠缺,使地方文化的发展陷入“有米无锅下炊”的地步;而文化产业措施的滞后,又束缚了地方文化的大发展,晋城提出的“神奇太行,经典晋城”至今含糊不清,神奇何处?经典何方?把晋城换成其它城市名称还不都是一个样。

(扯淡帮

平客出品)

话说到此,打字打到虚脱,算了吧,这世间事,什么都是忙出来的,唯有文化是闲出来的。既如此,晋城的所谓的地方文化,也就让它在时光中慢慢沉淀和提炼,慢慢发酵和光大吧。[-6-30]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忽悠
有什么方法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xs/2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