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城市 >> 晋城市习俗 >> 正文 >> 正文

古风晋城风俗儿子结婚闹爹娘

来源:晋城市 时间:2017-7-27

巍巍太行山,雄姿展奇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晋城优美的自然景观,久远的历史积淀赋予了晋城市深厚的人文内涵,围棋源地、石头传奇、太行山水、雄奇壮美、明清古堡、村落奇观、古建瑰宝、艺术奇葩、原始生态、奇幽妙景,一切尽在老晋城。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了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尴尬婚礼办得热热闹闹,就有了“闹新房”的举措,喻为借大家的智慧,用欢乐喜庆的手段,演绎“三日无大小”的习俗,促进新婚人能彼此了解,把一家人日后“酸甜苦辣”的生活常态,用诙谐、幽默、嬉闹无稽的方式排解成“幸福、友好、忍让”和睦相处的新局面。这也是每个新婚家庭最为热闹,充满喜庆的一瞬,彰显了平日家族成员接人待物、性格豁达粗小的最好验证,同时也在考证着新婚夫妇面对亲朋友人、邻舍同事各种诘难的应变能力。

  而在我们晋城,却有着“儿子结婚闹爹娘”的风俗,不妨记录一二,博看官一笑。

腊八,天气晴朗,阳光普照,此日,据说是佛陀成道日,在这佛光映照下,冬日暖阳促使联接“百年好合”的吉庆节日里,一路上,连续碰到了好几家车如游龙的接亲嫁娶阵面,我们未到友人家,半路就见到了迎亲送亲的队伍,熙攘的人群个个喜笑颜开,在锣鼓敲打的渲染下,人群中推出了装扮一新的新郎爹娘,好一幅乔装打扮:

公爹——头戴朱纱帽,身穿大红袍,七彩涂成花脸猫,好似“糊涂县官”访民间。

  道路中间扎一势,威风凛凛,分不清李逵与李鬼。

  脸上堆满笑嘻嘻,远看近瞧,胜过剧台“小丑”逗友朋。

  大花脸,笑嘻嘻,朱丹染得脸腮绯,锅灰描成黑眼眶,胡须倒插翘脸

  端,额头一团无名火,猩红嘴唇翻又番,众友一看就知我“烧火佬”偏

  好偷嘴吃。

  大红袍,身上披,前胸描绣“鸳鸯交颈戏水图”,后背镶有“凤求凰”

  ,眼见新婚儿媳爱缠绵,我老公公看了好着急。

  左手扶着旱烟袋,右手提双水胶鞋,腰上还插一烧火棍。提醒我老公

  公时时别忘“拔灰烧锅”补虚空。

  再看身边公婆这身靓装,不管你平日多端庄,也会捂嘴乐淘淘。

  好一个阎婆来窜亲,宛如幺娘跳大神——

  红袄袄,绿裤裤,手上摇个粉扇子。

  脸红红,嘴红红,鼻间画个小痦子。

  睁只眼,闭只眼,耳边挂个破镜子。

  后背一对布娃子,前吊一个奶瓶子,

  三步摇一摇,五步扭一扭,

  欢欢喜喜跟着老公的脚步子。

  背一程,歇一程,众友陪着笑一程,儿媳妇脚跟一落地,公婆就得派送红包费。亲友笑弯腰,老公公累得腰弯地,急坏了傍边的新郎蹦蹦跳,抓耳挠腮不知后头还会怎么闹。

  换个姿势爷俩组成新花轿,蹦蹦跳跳抬起新娘向家跳,进得新家门,新郎终于抱得新娘滚新床。

  花炮齐鸣,婚礼开始,司仪戏说罗曼史,风趣调侃公婆礼。

  羞羞答答喊爹娘,公婆“嗯、吆”笑哈哈,

  柔声娇气叫爹娘,“哎---啊---”声响上云霄,

  嗲声嗲气拜公婆,换了一个大红包。

  人生本是一场戏,情深意切乐融融。

  拜完天地进洞房,公婆跑进后厨房。

  一桌吵,二桌闹,三桌把酒唱欢笑,

  谢亲朋,答好友,老公公还得背着儿媳逐个把酒倒。

  日偏斜,客散去,累得老公公爬在厨房只会傻傻笑。

我们的

新浪微博:爱上老晋城

百度贴吧:老晋城

涨知识、长见识、长个子。。。

老子曰:“执大象,天下往

意思就是:一个晋城人要是连《老晋城》







































怎样治白癜风
哪家医院治愈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xs/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