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晋城打造全域旅游的时刻,泽州县率先以获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契机,连续在山西卫视公共频道,以17个乡镇为单位,组织竞演《谁不说俺泽州好》,向全国观众展示泽州。
某看了几期之后,觉得各乡镇的宣传片拍得不错,组织的节目也很有看头。可以看得出,各乡镇确是卯足了劲道,为宣传本土,争个好名次,弯下了身子,撸起了袖子。也是拼了:高都镇书记在线颜值高,金村镇书记上街能拜票,周村镇书记评书一声笑……
这就是全域旅游?但在节目的在打造及推介上,泽州可能犯下了一个方向性错误。
方向如果选错了,即使你再努力再勤奋,都可能离目标越来越远。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陷入“穷逼忙”的泥潭死循环。泽州犯下的方向性错误呈现三个表相:政府抢戏;乡镇互残;群众自嗨。
第一个“政府抢戏”其实说的是主体定位的事情。政府不能包办社会,这样的电视竞演,“社会”角色应该冲在前面,而不能沦为官员的明星秀。铁打的家园流水的官员,三年五载一过,高颜值书记是否还能代表高都?另一个,作为权力的执掌者,更应“知其雄守其雌”,要隐身幕后,让作为软实力的社会(百姓)登台。诚然,《人说山西好风光》也是市长上台演讲,但其身份只能化身为一个“符号”,而无需成为“偶像”。
“乡镇互残”等同于“兄弟反目”?是说这个竞演的游戏模式不好。泽州17个乡镇,确是各有各的特点,土地,人口,资源,产业各不相同,怎么放在一个起跑线上赛跑?泽州北面的以巴公为首的工业型城镇,和南面的以南岭为主的农业性乡镇,本不在一个量级和维度。全域旅游,讲究的是系统性,大多乡镇资源禀赋趋同,这样的同质化舞台竞争,必然导致厮杀激烈。换句话说,17乡镇,谁都单独无法代表泽州,不应“内讧”。
我相信那些在朋友圈里疯狂转发拉票的,带着对家乡深深的自豪,流露的都是真情实感。但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只能是“吃瓜群众”。如果仅凭政府登高一呼,就能实现全域旅游,何须等到现在?没有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没有良好的市场准入条件,没有前瞻的战略顶层设计,就不能吸引资本进入,继而研发出成熟的可持续的旅游产品,进而吸引各种类型的游客到来。于是,这档节目的短暂火爆,所消费的,是泽州17个乡镇群众的自我高潮。
泽州打造全域旅游努力的方向在哪里?或者,在哪里突围?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是需要放平心态,看看周边邻居的步伐。应该说,目前来看,晋城的旅游正在迭代,正在处于一个大变革的前夜。
当节假日的司徒小镇,挤满乌泱乌泱的外地车队的时候,皇城相府的心里是复杂的;当山下的云台山喧闹着全国各地游客方言的时候,山上的王莽岭在阳光下感受到了阵阵的寒意;当以上庄为主的古村落迎来《白鹿原》剧组的时候,曾风光一时的老牌锡崖沟难掩落寞……
晋城为什么要搞公里的“太行屋脊大通道”?就是要解决晋城景点规模小、分布散、零统筹的现实问题。皇城相府托不起晋城的全域旅游,王莽岭代表不了太行山全部,锡崖沟只是人文晋城乡村的一个点。
更明白的说,在晋城,依托全域旅游一盘棋,各县区正在联动作战,自动洗牌。阳城喊出“悠然阳城”的时候,基础设施已经做了五年,从美丽乡村建设到古城复兴,阳城第一批进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高平以炎帝文化为主体,以国家祭祀活动为平台,站在更高视野,建设的是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陵川与沁水,分别以太行山和赵树理为主题,山水与人文分工协作,夺取晋城东西两域的制高点。
敲黑板,划重点:太行屋脊全域旅游大通道建设途经陵川、泽州、阳城、沁水4县8个景区18个景点、将建成总长公里的太行屋脊全域旅游大通道工程,把全市六县市区景点全部串联起来。
泽州县的旅游发展不应偏离“主旋律”,要加入区域的“大合唱”。从战术上说,需重点抓好两条轴线的建设。第一条横轴,即太行屋脊大通道的串联,泽州南部的山河,柳口,李寨等都在南太行的范围内,配合大通道的建设,将泽州南部建设成为旅游“大走廊”,以此为触媒,同时激活旅游地产,农产品输出等相关产业。第二条是纵轴,以晋庙铺,大箕,南村,高都等乡镇,围绕太行陉古代地理交通线,中俄万里茶道国际贸易线,做好人文泽州的大文章,带动周村古镇,大阳古镇等一批传统历史文化村落的发展。
没人敢说泽州不好,但泽州的旅游发展战略,起码在《谁不说俺泽州好》节目中来说,不是“拆”,而是“合”。不是17个乡镇各自为战,左冲右突,突出自我乡镇的小情小调,而是要折叠,合并同类项,在大开大阖中完成整合重塑。
更重要的,泽州不应彷徨,不应浮躁。疾风火燎,难炼真金。
泽州,蕴藏着古代晋城的基因密码,是区域文化的核心所在。谁能重新识别,释放出从容大度的古泽州精气神,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
■文章代表作者自身观点,文责自负。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xs/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