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年轻的晋城市放眼整合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出“重拳”强化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将原晋城市教育学院、晋城师范学校、晋城市中等专业学校、晋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四板合仓”,构出职业教育的“航母”雏形——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四板合仓”以来,这所晋城唯一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不断进行全方位的内涵式“填仓”,稳步推进立体形的加固“扩板”,倾力打造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陆上“航母战舰”。
锻打内涵式发展“压仓板”优化教育教学资源。年,学院仅有高职、成教、师专、中专、艺术五个教学部,现已发展为十系三室一部一所,开设了37个专业,建立了80个校内实训基地和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3个、实训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还建设有音响灯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能容纳多名观众的排演厅,全封闭的标准运动场,省级标准化的食堂和公寓。晋城市文化建设重点工程晋城市图书馆也归学院管理使用。历经15年的发展,学院已建设成为一所高标准、现代化、多专业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从年开始,学院就首开了晋城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先河,制定了选拔中层干部实施方案,采取竞聘上岗的办法,先后选拔任用了一批素质良好、业务过硬的干部,优化了干部队伍的结构。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目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定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提高了干部队伍的素质。现在学院中层以上干部中45岁以下的占50.6%,硕士以上学位的占41.2%,副高以上职称的占47.1%,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增强师资力量。建院初期,学院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在编教职工人中,专职教师人;学历层次偏低,研究生学历学位只有4人;专业教师奇缺,“双师型”教师基本没有,不能适应教学需求。为此,学院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提升教师学历水平,每年投入近万元鼓励支持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学习,经过多年努力,专任教师人中有博士15人(含在读),硕士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达到了70%以上,在全省同类院校名列前茅;优化“双师”结构,先后投入多万元鼓励支持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下企业锻炼、到企业任职,考取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双师”素质教师达到了余人,7名教师荣获省“双师型”优秀教师称号,1名教师获省“双师型”教学名师称号,1名教师获市级教学名师称号;启动名师工程,先后出台了《骨干教师选拔评定办法》、《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办法》、《“双师型”教学名师优秀教师评选方案》,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评选出了院级院骨干教师23名,“双师型”优秀教师10名,“双师型”教学名师5名,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重视课改科研。学院先后成功申报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11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数学专业学生全国数学建模大赛获一等奖4次、二等奖10次以上,徐春丽同学成功申报5项创新型实用专利,机电系机器人兴趣小组两名学生自制的小汽车受到社会 走出科研冰期低谷,以自办的《职教园地》和《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新平台,以多种形式的研讨会为主阵地,先后立项院级课题项,省级课题61项,公开发表论文篇。学院学报还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凝练特色办学“闪光点”学院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资源优势,彰显“将艺术教育渗透于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开展“一会两节”活动,每年举办田径运动会、校园科技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精心打造艺术精品。年10月在首届中国歌剧节上,学院师生排演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荣获7项大奖,年4月,该剧荣登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赴京演出4场,受到首都观众的热烈好评,同时还荣获省委宣传部百部优秀文艺作品奖、省“杏花奖”和市“文化艺术精品奖”等奖项。音诗画《农颂》受到业内专家好评;电影《花开》获省大学生电影节推荐奖;戏曲专业7名学生夺得小梅花金奖;院健身操队连续四年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全民健身操大赛,获全国一等奖7次;承办第二届中国(晋城)太行山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善美晋城》文艺晚会,得到了省市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上党梆子剧目《悟因楼》赴山西大剧院参加了“山西省艺术院校戏曲教学成果展演”,受到业内专家一致好评。
把准订单教育“就业路”6年,学院成立了以政府副市长为主任的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探索与企业联合办学。逐年与瑞信房地产开发公司、森鹅服饰有限公司、兰花集团公司、皇城相府集团公司等企业联合办学,一批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先后挂牌。通过多年努力,与近百家知名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拥有会员单位余家。同皇城相府集团合作成立了艺术团,冠名设立了皇城奖学金、金辇奖学金、湖滨奖学金、泫氏铸造奖学金等,吸引企业资金投入办学达0多万元。
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举办了40期SIYB大学生创业培训班,培训学生名。邀请成功企业人士宣讲创业经历,邀请做出成绩的毕业生畅谈求职经验,增强学生的创业就业意识,掌握求职技能,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
输送创业就业“新人才”学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切入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专业或专业群每年组织一次职业技能竞赛,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
探索尝试建立“校中厂、厂中校”教学模式。晋城富士康工业园区先后把穿钢绳、刮毛边、压铸件、机器人等生产车间的流水线搬进课堂,流水线上作业的既是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职业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普遍得到了提高;开办了“皇城班”、“高都班”等以企业冠名的定向培养班,以企业车间为课堂,在企业实践、教学,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后投资多万元建立了全省一流的心理咨询中心,从新生入学开始,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心理测评,至今参测学生达00多人次。利用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疏导等方式,为有心理压力的同学提供服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并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选修课,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学院现有各种社团19个,参与学生0多名。最大的学生社团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现有会员多名,经常开展大型团体游戏活动,创办了《心桥》报,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社团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
学院推行双证书制度,学生技能等级证书、从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达到了90%以上,办学以来,从这里走出去的两万余名学子,大都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栋梁,还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宋威同学抢救群众英勇献身,被追授为“革命烈士”。
一朝“四板合仓”起,栉风沐雨15年。晋城职业技术学院15年的励精图治,15年的创新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累计向晋城和周边地区培养、输送和辐散了两万余名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入伍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单位”、“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高等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荣誉称号,是晋城市首批就业创业实训基地、晋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山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被喻为太行山上的职业教育“航母”。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巍巍太行之颠、清清丹河水畔孕育成长和磨练锻打出来的太行山品牌学校——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正坚定不移地实施“一二五”发展战略,朝着建设“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目标扬帆远航!(记者杨冰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xw/17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