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当您走在中亚、西亚或俄罗斯一带的国家,当地百姓见到一位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会亲切的喊“起大义”。这词在当地话里就是“中国”的意思。您可能会感到奇怪,中国不是“China”吗?而“起大义”的发音,则是——“契丹”!对,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辽”。(契丹和辽在他们的历史上反复交替使用)契丹,是来自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这个名词至晚在东晋时期就出现在汉人史书记载中。而“契丹”这个名字的在他们自己民族语音中的原意,是“镔铁”。是当年,世界上最坚硬的金属,也是他们制作征服世界武器的原材料。契丹发源于大兴安岭南端和医巫闾山西端的两河流域——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他们在草原和山林里练就强健的体魄,又具有果敢坚强的性格,是一群执行力极强的部落。我有一个同事就是契丹后裔达斡尔族人,思维敏捷,干活利索,可想而知一群这样的人,足以做出震惊世人的功业。在公元年,契丹迭剌部落首领耶律阿保机在今天的蒙东、辽西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国号:契丹。此时的中原,大唐已灭,中原混乱,大量的汉人投奔北方。阿保机则吸收任用汉族人才,壮大自己。公元年,就在临潢府建都,这就是后来的辽上京,在今天的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航拍?许凯章契丹是吸纳了大量唐末向北迁徙的汉族人才,逐渐壮大的。他们的建筑、艺术风格也就很好的继承了唐。大致从唐武宗灭佛开始,大量的佛教人士往北方逃难,契丹部落开始有了佛教信仰。至年建立上京临潢府,这里就开始兴建佛寺。之后的辽太宗、辽兴宗、辽道宗等皇帝也纷纷支持佛教,佛教一时在辽地大行其道。公元年,中原的五代继续乱战之中,后来臭名昭著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就在此时,将长城以南十六个州送上门来。契丹国当然笑纳,这其中就包括了年成为辽南京的幽都府(后改为析津府)今天的北京,和年成为辽西京的大同府今天的大同。与南京同时成为四季捺钵之另一个重要都城的还有东京辽阳府,这里今天还叫千年前的名字——辽阳。年,耶律隆绪迁都至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定为“辽中京”,以上就是大辽“五京”。公元年,耶律德光攻破开封,后晋灭亡。辽太宗改国号为“大辽”。这时,“辽”的国号正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公元年,赵匡胤建立了宋,辽宋之间开始拉锯。随着辽宋双方政权稳定,经济发展,谁也不愿意在军事方面更多投入,于是在公元年1月,双方签订条约,宋朝用货币换和平。从此辽宋保持和平,和平时间太长,辽国自己的军事力量变弱了,年后的年,辽被金所灭。有人笑谈说,大辽最后是建塔建的把自己的国力消耗没了。诚然,21世纪的今天,全国保留下来的辽代遗存,绝大部分都是砖塔了(另有木结构建筑仅剩八座)。而这些辽塔也的确花费了当年辽朝大量的国力倒是没错的。这些辽塔广泛的分布在大辽五京周边及全辽朝境内。在今天的山西、河北、内蒙、北京、天津、辽宁甚至到吉林、黑龙江省。辽塔遗存近百座,尤其是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有些佛塔规模巨大,彰显着辽代经济、技术、工艺、艺术水平的高峰。营造中华课程在大辽五京线路中,看到博物馆里一副辽塔分布图,上面列了74处塔。杨老师说这其中有个别塔应该是后来金代仿辽塔建造的。另外咨询好朋友郎智明老师(新浪博客:辽塔)讲,这个图里的也不全,我也发现至少有我们游学去过的青峰塔和佛真猞猁迤逻尼塔,图里就没有。辽塔到底有多少?其实除了国内有,外蒙古和俄罗斯也还有呢,这么多处,我就不统计了。下面针对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前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涉及的辽塔(国家局给出的年代为“辽”)进行一个罗列,仅供刷保的朋友参考吧。下文中的辽塔编号按照这幅图中的编号对应,以便大家了解其大体位置,请注意该图位置为粗略示意,不能作为寻找辽塔之用。很多塔本人没有去过,借用网络上其他辽塔爱好者的照片,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1、内蒙古赤峰巴林右旗释迦佛舍利塔(国三-IV-18)辽兴宗重熙16年至18年(~)建,俗称庆州白塔。位于辽庆陵的奉陵邑内,地图上有。八角七级,通高73.27米的砖木结构拱阁式塔。系辽兴宗耶律宗真为其生母“章宣皇太后”特建。塔身通体白色,遍饰各种精美的浮雕,七层出檐上缀挂个生铁铸造的风铃,铜制鎏金的刹顶及塔身嵌装的几百面铜境。拍摄?蔡景晖2、辽上京南塔(国一-V-24)位于辽上京遗址南石盆山上,地图上有,从上京向南方远眺肉眼可见。南塔为砖筑八角七层密檐式空心塔,高25.5米,须弥座塔基边长3.8米。塔檐残破,刹杆不存。塔身原来有石刻浮雕,刀法刚劲,形象逼真而优美,体态柔润丰满,动感强烈。早年被盗,部分原件追回后收藏于内蒙古博物院和辽上京博物馆。复制一批浮雕修复时嵌回原位,后又被盗。遂不再修复。现在塔身浮雕位置都是空着的缺口。推测为辽重熙十二年(年)建。重熙十二年(年)3、上京北塔位于巴林左旗城里,地图上有位置。目前的北塔经过前几年维修,挺新。根据样式推测为唐到辽过渡期。4、辽中京半截塔(未入前七批国保)位于内蒙古宁城辽中京遗址南侧山脚下,地图上有。半截塔建于辽清宁三年(年),平面为正八角形,实心密檐式砖塔。周围有高5米的砖头和废土堆积物。残体全高14米,东西南北四面有佛龛,佛龛两侧有雕砖云纹两朵。佛龛中原有佛像,今无存。此塔疑在元至元二十七年(年)武平路(辽中京大定府元代曾为武平路)大地震时倒塌,后无修复。5、内蒙古宁城大明塔(国一-V-25)辽大安八年年建,所在地是辽代的中京。塔高80.22米,在高度上是全国第三高塔,体积为全国第一。基座直径36米,周长米,每面雕有菩萨坐像浮雕。6、敖汉武安州塔(国7--1-)位于赤峰市敖汉旗南塔乡白塔子村河对岸高岗上。建于辽代早期,八角密檐式,塔檐残存十一级,残高三十六米,塔座每边长六点二米,塔身正东南西北四面佛龛,四斜面为砖雕直棂窗。正南面佛龛被破坏打开,露出塔内空腔。亦可见不少塔内构造,也是残塔另人心痛之余的一点意外价值。具体建造年代未知。7、敖汉五十家子塔(国7--1-)位于敖汉旗玛尼罕乡五十家子村西,孟克河西岸一级台地元代宁昌路遗址(辽代降圣州遗址)上,宁昌路遗址为国七。摄影?郎智明五十家子塔是辽代最早、最具有代表性的佛塔之一。该塔为八角形密檐空心式,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檐13级,通高34米,底边宽6米。经千年风剥雨蚀,已多处残损。8、塔子山白塔(未入前七批国保)位于赤峰市元宝山区小五家乡古佛山上。又称静安寺塔。据郎智明老师推测其建造年代应为辽咸雍八年()至大安七年()之间。9、内蒙古呼和浩特万部华严经塔(国二-III-3)辽圣宗年间(公元-年)建,蒙古语称“查干·索布尔嘎”,因其白色,又俗称“白塔”。高55.5米,砖木7层塔,内壁上写满了从金代起,来自祖国各地的各族人民用汉、藏、契丹、女真、蒙古、维吾尔等文字书写的题记。10、山西灵丘觉山寺塔(国五-III-)辽大安六年()建,十三层,高43.54米。塔基分三层,下为八角形须弥座,中为平座勾栏,上为莲台。雕刻多在须弥座束腰处和中层平座、上层勾栏华板处,题材丰富。摄影?蔡景晖摄影?陈吉吉11、大同禅房寺塔(国六-III-73)照片来自百度禅房寺在大同城西南五十里,唐大宝年间建寺,塔则建于辽代。清代寺毁,只留塔。其高约20米,六角七层,实心砖石结构。塔基为须弥座,全部用规整的长方石料砌成,石条间不用泥灰粘合,而是用小木榫铺垫。塔造型美观,稳健大方,形若石柱,高高耸立在丈人峰顶之上,衬在青峦叠翠和缥渺的云烟之中,气势秀美而壮观。12、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国一-III-24)辽清宁二年()建,别名应县木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五层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立方米,吨,内部的彩塑佛像。13、14:河北涿州双塔(国五-III-24)辽太平十一年()建南塔,又称智度寺塔,五级,通高44米。北塔称“云居寺塔”,六级,通高56米,辽兴宗重熙6~7年(~)。双塔均为八角形砖仿木构楼阁式舍利塔,彼此相距米。形制基本一致,南塔略显粗壮,北塔更秀美匀称。15、涿州普寿寺塔(疑似已毁)16、涿州永安寺塔(国7--3-)密檐式砖塔,南向,八角形,面积42.54平方米,残高约18.82米,整体由塔座、塔身、塔檐、塔刹四部分组成。此塔因年久修残损严重,塔座的雕刻装饰已无存,塔身砖仿木构件严重破损,塔檐顶层塌毁,塔刹无存式样不详。17、丰润药师塔(丰润车轴山花塔,未入前七批国保)18、丰润天宫寺塔(国六-III-26)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汽车站附近;该塔为密檐砖塔通高24米,共13层,八角,实心,保存辽代建筑特色。天宫寺塔造型优美,雕刻精细。年遭地震破坏。年重修时,从塔残部分7~13层发现有两个塔心室及塔内保存的一批珍贵文物,其中有木板刻经数卷,鎏金铜佛5件,文殊普贤石像及陶器、瓷器等。照片来自百度19、易县圣塔院塔(国六-III-27)又名荆轲塔。八角形实心砖塔,十三层,通高25.36米。砖石结构,塔基为上下二层束腰须弥座,塔身下身素面,上层砖雕双抄五铺作计心造斗拱,斗拱上承栏板和望柱,再上为四层仰莲。束腰部分八角施雕花石柱,塔身第一层高大,仿楼阁式,八角均施塔状砖雕倚柱,门上雕出圆形铺首,为辽代典型建筑手法。照片?二叶舞鹤草20、涞源兴文塔(国六-III-29)兴文塔建筑形式为八角五级阁楼式实心砖塔,修缮后重新测量,通高27米。21、河北涞水庆化寺花塔(国五-III-29)辽,花塔为砖结构,通高13米,围长19.2米,八角形基座,基座上须弥座高3.4米,束腰各角皆雕力士一尊。22、涞水西岗塔(国六-III-28)位于涞水县城西约一公里的西岗上,原名不详,后人因地名而称西岗塔。塔平面呈八角形,为十三层密檐楼阁式砖塔,通高36米,须弥座式基座,下面有八角形砖砌台基。须弥座束腰八角及八面各雕饰腾飞的角柱和问柱,各柱之间为素面壸门。根据形制推断为辽代。23、河北蔚县南安寺塔(国五-III-25)辽天庆元年()建,8面13级实心密檐砖塔,因坐落在南安寺,故名南安寺塔。此塔上下浑然一体,巍峨矗立,宛如一幢造型精美、典雅庄重的阁楼。24、北京西城天宁寺塔(国三-III-98)辽天祚帝天庆9年至10年,即公元-1年建,是北京城区现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筑。塔高57.8米,为八角十三层檐密檐式实心砖塔。25、法均墓塔、26、法均衣钵塔(国四-III-16)位于戒台寺戒坛院的山门外。始建于辽大康元年(公元1年),高约13米,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塔座为砖砌八角形须弥座,须弥座上有砖雕花饰图案,座上方由砖雕三层莲花瓣承托塔身。塔身的四个正面和四个侧面均设砖雕门窗,塔身正面门上方有塔铭:“大辽故崇禄大夫守司空传菩萨戒坛主普贤大师之灵塔大明正统十三年中秋日筑坛知幻道孚重建”。铭文写的很清楚明代重建,所以严格意义上说不算辽代塔。27、忏悔上人塔(未入前七批国保)28、云居寺北塔(国一-III-19)又称红塔,辽代创建。高30.4米,砖砌,塔身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八角形,四周有拱门、假窗、佛龛浮雕,上层为圆锥形,相轮九重,塔顶宝珠突出天空。顶部近似圆锥形的覆钵相轮,为明代改建。29、云居寺老虎塔(国一-III-19)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西北的山顶上,建于辽代(公元-年),为砖砌八角形五层密檐式塔,高约9米。砖砌八角形须弥座上方,由砖雕仰莲承托塔身。塔身四个正面设拱券门,四个侧面设假窗。塔身上方五层叠涩密檐。刹顶为宝珠。此塔俗称老虎塔。30、北京房山万佛堂花塔(国五-III-6)辽咸雍六年(),是中国现存准确年代最早的花塔。砖砌,六角形五层密檐式,坐北朝南。弧形塔檐,造型优美。塔刹早已无存。此塔为万佛寺高僧之灵塔。31、天开塔;32、照塔;33、玉皇塔;34、鞭塔;35、刘师民塔(未入前七批国保)36、良乡昊天塔(国7--3-)又称多宝佛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东北1公里燎石岗上。五层楼阁空心式。砖木结构。通高47米,平面呈八角形。塔身正东南西北四面辟有砖砌成的拱形券门,其余四个侧面为砖砌成的方形直棂假窗。塔身每面转角处各砌有肩扛力士以承托上层塔身。塔内为空心结构,里面设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直到塔顶。塔刹为八角形墩台,上面雕出仰莲瓣,就像一顶高僧的毗卢帽,典雅而别致。37、蓟县白塔(国7--3-)始建于辽代清宁四年。塔高30.6米,平面为八角形,基石用花岗条石和青砖垒砌,由斗栱、栏杆、蓬花组成。塔刹后世维修。38、蓟县福山塔;39、蓟县天成寺塔(未入前七批国保)40、朝阳南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双塔街北端。因市内原有三座古塔鼎足而立,依其方位,俗称东塔、南塔、北塔。十三级密檐式砖筑佛塔,现高42.6米成。辽大康二年建。41、辽宁朝阳北塔(国三-III-88)辽重熙十三年()维修,更名为延昌寺塔。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是皇后冯氏在三燕龙城宫殿旧址上,为其祖父北燕王冯弘而建“思燕佛图”,木构楼阁式塔。后毁于火灾。隋文帝仁寿年诏命原址重建密檐式砖塔。42、辽宁朝阳云接寺塔(国六-III-)辽,该塔为方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高37米。分为塔座、塔身、塔檐、塔顶四个部分。塔座为须弥式,四面各有一假门,两侧各雕有三个壸门。43、大宝塔(未入前七批国保)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凤凰山主峰北面的“王秃子沟”村东山头的南坡上,是凤凰山三座辽塔之一。当地人又称为“王秃子塔”。塔为方形空心,十三级砖筑,残高约17米。塔座中部束腰,雕刻莲花、火焰、伎乐人等图案,每面原有24组,现存14组,每组各异。塔身每面雕坐佛一尊,下有莲台,束腰处四面分别雕有五马、五象、五鹰、五鹏。佛像两侧有小塔。各层塔檐均叠涩砌筑。刹顶为莲座上直立尖圆柱形刹杆。此塔规模不大,但小巧精美,塔身细高,收分较小,显得十分峻俏。更有特色的是,塔座周围雕有梵文,这是辽代塔建中所少见的。照片?马蜂窝电鱼44、朝阳黄花滩塔(国7--3-)位于朝阳县大平房镇黄花滩村西塔山上。塔山南坡下即为辽代建州城址。此塔为辽代建砖筑八角实心十三级密檐式,高约32米。照片?陈吉吉45、朝阳八棱观塔(国7--3-)位于辽宁朝阳市西约45公里塔营子村北山上。南临大凌河,与辽代建州城址隔河相望。塔建于辽代早期,因山下清代建有八棱观而得名。为砖筑八角十三级密檐式,高34,4米。塔座分上、中、下三节,上、下两节每面设三龛,浮雕蟠龙、力士、小塔和神仙人物,姿态各异;中节素面。塔身各面雕坐佛、胁侍、仙童蹈云等。各层密檐均有砖雕斗拱,风格独具,形式特异。照片?马蜂窝电鱼46、朝阳东平房塔(国7--3-)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东平房村,东北约1公里的塔山上。砖筑六角形九级密檐式塔,六面辽塔少见。照片?马蜂窝电鱼47、朝阳双塔寺双塔(国7--3-)位于朝阳县木头城子镇东10公里郑杖子村西北的悬崖上。南塔空心八角形,高11米。北塔在南塔北侧23米处,为八角形楼阁式与覆钵式相结合,高11米,方向78度,塔基八角形。据双塔的建筑风格及材料,两塔当为辽代所建,清代重修时将顶上损坏部分拆除,建覆钵式新塔刹。照片?新浪博客安东老王48、沈阳无垢净光舍利塔(国7--3-)位于沈阳市西北,皇姑区塔湾街45巷15号,辽重熙十三年(年),清崇德五年(年)重修。因佛塔内供藏颗“舍利子”。49、锦州广济寺塔(国五-III-88)建于辽道宗清宁三年(年),砖实心密檐式,现高57米,塔檐共十三层。塔座在年曾用青砖维修。古塔体量宏伟,是辽西最高的古代建筑,是京沈途中唯一能从列车上望到的辽代高塔,被认为是锦州古城的标志。50、锦州凌海班吉塔(国7--3-)班吉塔八角七级实心密檐式花塔,建于辽道宗清宁四年(年),纪年明确,清代曾维修。关于清时的维修,有两种说法:一种为局部维修、一种为完全重建。具有典型辽代建筑风格,是我国现存仅有的几座辽代花塔之一。51、抚顺高尔山塔(未入前七批国保)52、兴城白塔峪塔(国7--3-)俗称八角玲珑塔,亦称九龙烟塔,是兴城古代八景之一。位于辽宁省兴城市白塔乡塔沟村九龙山南的山丘上。该塔原名为“空通山悟寄院舍利塔”,属于觉华岛海云寺空通山悟寂院,始建于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安八年,即公元年。53、兴城磨石沟塔(国7--3-)在兴城古城西北的红崖子乡二道边村磨石沟屯西沟山坳里,南距山下季节河50米;北距黑凤山约米,东西各有小山,依山傍水。照片?新浪博客风雨行进54、新民辽滨塔(未入前七批国保)55、绥中妙峰寺双塔(国7-0-3-)位于辽宁省绥中县境内长城脚下,永安堡乡塔子沟里妙峰山上。古塔两座,东西对峙,大小各一,全系砖石结构。大塔高达24米,八角九级,边长2米。塔身刻有“辽天祚皇帝宣赐舍利塔”。小塔高约10米,六角五级,形状与大塔相似。56、绥中前卫歪塔(未入前七批国保)57、义县广胜寺塔(国7--3-)坐落在辽宁省义县县城内,建于辽开泰年间(公元年),是北方诸多辽塔始建年代久远且保存完好的古塔之一。塔的建筑形式为八角形实心密檐式,十三层,高约42.5米,塔台正八角形,每边6米,高2.9米,原来形式已不可辩,现用白灰平抹加固为平削式。58、义县八塔子塔(未入前七批国保)59、辽宁辽阳白塔(国三-III-)辽代建,塔高71米,砖石建造,全塔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结构。基座塔身都以砖雕的佛教图案为饰。塔身八面都建有佛龛,龛内砖雕坐佛。60、葫芦岛安昌岘塔;61、复州永丰塔(未入前七批国保)62、海城金塔(国7--3-)位于海城市析木镇西北2.5公里的羊角峪西山腰上。塔北原有塔寺,名为“金塔大禅宝林寺”,又称金塔寺,依据金塔的整体形制,技艺手法及塔座人像的契丹装束等特征推断为辽代。金塔还保留着辽塔中最好的壸门狮子照片?冷老师63、海城铁塔;64、开原崇寿寺塔;65、喀左大城子塔;66、铁岭圆通寺塔;67、凌源四官营子塔;68、凌源十八里堡塔;69、阜新塔山塔(未进前七批国保)70、阜新塔营子塔(国7--3-)塔营子塔就位于懿州的中心偏西,此古塔为青砖建筑,塔高32米,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因年久风化,现在塔檐只可看出8级,8层以上均已残坏,塔刹已经不存在了。照片?郎智明71、阜新东塔山塔(国7--3-)位于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红帽子乡境内,根据形制推测此塔建于辽中晚期。照片?新浪博客安东老王72、辽宁北镇崇兴寺双塔(国三-III-99)辽,因塔北有崇兴寺故名。塔东西对峙,相距43米,形制相同,均为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青砖砌筑。辽代中晚期的遗物。是中国辽代密檐式砖塔的重要实例。73、康平宝塔寺塔(未入前七批国保)74、长春农安塔(国7--3-)位于吉林省长春西北农安县内农安镇城西门。建于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三年至十年间(-)。至解放前已破败不堪,濒临倒塌。照片?渡桥1年,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规模修缮,使古塔恢复了本来面貌。年对农安辽塔进行修缮时,在塔身第十层中部发现一砖室。砖室的西北角设有一砖砌小台,台上为一硬山式木制的圆形骨灰盒、盛骨灰和舍利子的布包、瓷香盒、瓷香炉、银质小型圆盒、单线阴刻佛像银牌饰等。其中瓷香炉极为精致,瓷香盒施用搅釉技术,褐白相间,密密层层如花辨状呈辐射式展开,晶莹秀丽,是辽瓷中难得的珍品。还有一些图中未有,但国保名录中有,且明确为辽塔:75、辽宁朝阳青峰塔(7--3-)辽代,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砖筑,存高约36米。基座长方形,南北长8米,东西宽4.8米。基座南面开卷门,有门楼式抱厦,砖雕斗拱承挑瓦檐,通过劵门进入塔心室。76、佛真猞猁迤逻尼塔(国7--3-)位于河北宣化县塔儿村西侧,兴建于辽天庆七年(年)。石条墩台高1.9米,周长33米,墩台呈八角形。塔基的南面有七级石阶通塔基面,有十三层六棱实体砖塔。塔体通高20米,在塔的南面靠下方镶嵌方砖一块,镌刻阳文:《佛真猞猁迤逻塔》和《维天庆七年岁次》字样,现基本保存完整。77、廊坊大辛阁石塔(国7--3-)位于永清县城西大辛阁村南。现通高六米。为八角密檐式实心塔,汉白玉质。由座、身、檐等部分组成,塔刹已缺佚。塔底座埋于地下,为八角须弥座。每面束腰处雕兽头,须弥座上有仰莲圆形盘状石雕,莲瓣三重。其上为塔身,亦做相同分布八角形,每角雕出凸棱做角柱,直达塔檐。塔身正南面下部浮雕两扇四抹头球纹格扇门,门上浮雕团龙;塔身东南、西南两面浮雕披甲执兵力士各一尊;塔身正北面浮雕佛像一尊,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着覆塔双肩袈裟,手结禅定印。最上一层塔檐以八角攒尖式结顶,塔刹早失。照片?新浪博客乌合有之78、伍侯塔(国7--3-)坐落在顺平县城东北15公里腰山乡南伍侯村西北隅,坐北朝南,为六角密檐式五层空心砖塔,塔的外檐及塔刹均为琉璃构件,这在辽代塔中是不多见的。79、北京通州燃灯塔(国八)位于通州区北城,辽代创建,明清多次重修。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约45米。须弥座双束腰,每面均有精美的砖雕。塔身正南券洞内供燃灯佛,故名燃灯塔。整座塔上共悬风铃2枚,雕凿佛像尊。塔刹为八角形须弥座,上承仰莲,再上为相轮、仰月、宝珠。塔顶部原生长有榆树一株,高数米,浓荫华盖,蓊蓊郁郁,堪称奇景,为保护古塔,今已移植塔下。历史讲坛老白
原创都是心血打造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xw/18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