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城市 >> 晋城市新闻 >> 正文 >> 正文

云南之旅令我意外惊喜的喜洲古镇

来源:晋城市 时间:2021-8-9
我们这次的云南之旅,主要目的地是美丽的西双版纳,顺便去大理玩两天,直到我们第一天身在大理古城,竟还不知道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还有一个特别吸引我们的名叫“喜洲”的古镇。听说有很多游客都从大理或骑行或乘车去喜洲古镇玩,便产生了好奇,感觉一定是个很不错的景区,上网查阅后得知:喜洲古镇位于大理市北部,西倚苍山,东临洱海,历史上曾是南诏的军事重镇,早在南诏迁移过来洱海周围之前,这里就是白族先民“河蛮”的聚居地,后来一直是白族聚居的城镇,也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古镇除了有着悠久的历史之外,还有令外地人流连忘返的美食、美景和纯朴的民风~《中国国家地理》这样描述喜洲:“最繁华最美好的世外桃源。”老舍先生也在《滇行短记》描述过喜洲:“喜洲镇却是个奇迹。我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远远的就看见几所楼房,孤立在镇外,看样子必是一所大学校。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街旁到处流着活水:一出门,便可以洗菜洗衣,而污浊立刻随流而逝。街道很整齐,商店很多。有图书馆,馆前立着大理石的牌坊,字是贴金的!有警察局。有象王宫似的深宅大院,都是雕梁画柱。有许多祠堂,也都金碧辉煌。不到一里,便是洱海。不到五六里便是高山。山水之间有这样的一个镇市,真是世外桃源啊!”(选自《滇行短记》)看到这些记载,我心中大喜!“喜洲”,还有比这更让我喜欢的地方吗?这不正是我追寻的理想之地吗?于是,到大理的第二天,上午逛完苍山,我们就乘坐旅游大巴直奔喜洲了。30多分钟后,我们如愿地到达了喜洲。3月的喜洲古镇正是油菜花开放的季节。古镇在油菜花、苍山、洱海的映衬下,像一幅美不胜收的天然画卷。我们住进了古镇一家叫“进士客房”的民宿。这是一家木质的百年老宅,屋子不大但很干净,布置得也很有民族特色,处处散发着古朴的气息。院子里种满了多肉植物等鲜花,周围是清一色的青瓦坡顶的房屋,古色古香的。老板娘告诉我们,白族的住宅建筑一般都是砖木结构的瓦房,结构多以“三坊一照壁”为主,少数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或走马转角楼”的布局。“三坊一照壁”就是四合院少一坊,做成照壁,三坊围廊,一堵粉壁,平常人家在照壁后通常是猪圈牛栏,照壁前是花台,摆上植物翠绿可爱。正房一坊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房二坊由下辈居住。“四合五天井”就是俗称的四合院,四坊围成一个封闭的院子,每坊都有三间两层,可以住一户人家。一个老四合院可以住上几大家子人。然而,我最期盼的是在古镇里随心所欲地穿梭,在幽静的小巷子里拍照,在文艺小店里看看稀奇古怪的小玩意,或吃吃当地我没见过的特色美食,放下行李,听完老板娘的介绍,在客栈老板热情的指点下,我们迫不及待地出去游逛了。午后的阳光在古镇里更加耀眼,石板路闪着光斑。喜洲,真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围墙的白族民居博物馆!街道两旁建筑的木质门窗在光影的变化中散发着古朴的味道。镇里保留最多的是白族民居建筑群,布局上大多如老板娘所说的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庭院格局。民居造型有雕梁画栋、门楼斗拱、翘角飞檐、照壁山墙,彩画装饰艺术绚丽多姿,做工古朴又精细。据说,喜洲白族人家非常注重大门,各家有不同的心思,有的一个大门就花费数十万。古镇中心的四方街是一片开阔的小广场,周边围绕一圈特色商铺,五花八门,卖什么的都有。

店铺里的商品大多数是很有特色的手工制品

比起大理古城,这里没有过度的商业气息,游人不太多,算是比较清净之地了。四方街正中央矗立着一座新建的石坊,名为“题名坊”。据说在明代镇上出了几位进士之后修建的“题名坊”,凡在科举中取得功名的人可以把名字刻在上面。

小巷子里到处有扎染制品

还有喜洲粑粑扎染和喜洲粑粑这些似乎成了喜洲古镇的标志。喜洲粑粑,是喜洲最有特色的小吃,又名破酥,有甜、咸二种,甜的以红糖、豆沙包心;咸的糅进火腿和椒盐葱花,都做成圆形小饼,刷上一层香油,放入一种用铁皮或者是别的材料做的桶装大灶里用炭火烘烤,大约10分钟后,一锅黄灿灿、香喷喷、又酥又脆的“破酥”出锅了,香酥可口,油而不腻,酥而不脆,征服了不少南来北往的游客,被誉为“小破酥,大乾坤”。扎染也是喜洲的一大特色。扎染的染料为苍山上生长的蓼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而为板蓝根居多。以当地的山川风物作为创作素材,其图案或苍山彩云,或洱海浪花,或塔荫蝶影,或神话传说,或花鸟鱼虫,妙趣天成,千姿百态。年,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艺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家叫“蓝续”的扎染店很有特色,你可以花上几小时的时间亲自体验做上一块扎染,邂逅一段喜洲时光。也可以到“薄技在”体验一下喜洲白族古老的甲马木刻版画。

还可以到“喜陶”的这家店淘淘喜欢的别具特色的白族手工陶器。

在春日暖阳下我们继续前行,误打误撞地来到了喜洲的网红建筑“转角楼”,虽然是旅游淡季,可想在转角楼拍照依然要耐心排队,而且地处十字路口,车辆行人来往不断,想拍张满意的照片并不容易。走过转角楼,很快就能看到大片的油菜花田,这里也是网红打卡地,我们来时已是黄昏,站在油菜花间,只见远处密云翻山而来,朝着洱海的方向慢慢消散再重组,不灭不息,尤其阳光冲破云层的那一瞬更令人感动。高原阳光强,云的影子也重,远处古镇民居的白墙也更闪亮。这片油菜花真是美得让人着迷,来到喜洲的第二天清晨,我又特意穿过镇子来到油菜花田,感觉别有一番风味,那时的花田里只有鸟儿鸣叫,呼吸着淡淡的花香,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劳动人民的力量,尽情享受惬意的小时光!油菜花田旁还有几个小小的咖啡馆,我们来到一家叫“佩索阿”的咖啡馆。坐在咖啡店门口,面对着油菜花田,沐浴着阳光,喝着咖啡和“风花雪月”啤酒。吃着刚出锅的热乎乎香喷喷的喜洲粑粑,望着远处的蓝天白云与麦田发呆,静坐了两三个小时,后来才知道这家咖啡馆也是网红店。在和咖啡店的老板闲谈时得知,附近有一个早市,我顿时兴奋起来,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逛当地的菜市场,因为,那里有最接地气的乡土气息,最浓烈的生活味。

于是,我急忙放下咖啡杯,跟随背着竹楼的“金花”们去早市逛了。

一辆辆漂亮的马车从古城门出来,高大的马车上挂满鲜花,伴随着叮叮当当的车铃声在油菜花田旁渐行渐远,充满欧洲风情。不多时,就到了我目前见过最纯朴最有烟火气的早市。早市由一条主街贯穿,中部左右两边分设蔬菜和肉类摊位,算下来也有百余个。很多游客和背着背篓的白族人穿梭其中,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主街的地摊最为精彩,附近的白族村民们把自己自家产的好东西全都拿来了。因为这里人口少加上天气好,水果蔬菜不需要大棚栽培,全是自然生成,我买了一个西红柿还有其他水果,几乎都特别甜。我当初不认识这个水果,以为是大丑桔,买回去好不容易掰开,里面特别硬,不知道怎么吃,后来才知道,这种水果叫香橼,属于柑橘类,具有疏肝理气、宽中、化痰的功效,香橼皮剥下之后也不要扔掉,可以先用盐水浸泡去掉香橼皮表面的蜡质之后,和糖水一起熬制,就可以形成美味的蜜饯了。香橼肉还可以入药,整体口感会发苦发涩,所以不建议直接食用,但是入药会有很好的消炎止咳的效果,对于咳嗽感冒的人有很好的医治效果。折耳根紫红色的生胡萝卜,朴实的当地人热情给我介绍,甚至让我试吃,很甜!还有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东西。让我惊讶的是,这里还有腌梨腌木瓜腌橄榄腌青梅腌菠萝,我一样买了一个尝尝,酸酸涩涩,有股泡菜的味道。喜洲手工黑糖,个头很大,说是炖黑糖生姜茶喝,味道很赞。乳扇,是牛奶做成的薄片,晒得半干后切成条,蘸上当地的玫瑰酱,是一道可口的风味小吃。当地人更多是将其作为一道待客菜肴,用菜籽油炸得金黄酥脆,撒上食盐或者白糖,口味甚佳,据传当年元世祖忽必烈远征云南,当地人受蒙古人影响,才开始饲养奶牛,出现相关乳制品,忽必烈更是作为白族的本主神被供奉数百年。漾濞小卷粉炒豆腐这个大慨是凉粉吧。还有各种香料,弥漫着尼泊尔香料和藏香的味道。早市里还有很多勤快的白族老奶奶,有的卖着自己家养鸡下的几颗蛋。有的卖自己亲手缝制的小鞋有的卖自己手编的竹制品。这些老奶奶,虽年逾古稀,但是个个从容大方,她们面对每一位熟悉或陌生的客人,不会讨价还价,更不会短斤少两,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弥足珍贵。在喜洲的时光匆匆而过,我好像出了个国,去了一趟欧洲的风情小镇,这里的苍山、洱海,油菜花、麦田,祠堂、古楼、牌坊,扎染、陶器、竹编、银饰、刺绣、木雕,咖啡、芝士,还有纯朴热情的白族老乡,“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的白族民居以及许多叫不上名字的白族美食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奇迹喜洲,这座经历了岁月洗礼的古镇,宛如一首古曲,亦或是一本让人百读不厌的书,诉说着茶马古道悠远的历史,这里还有太多太多不为我所知的奇迹,如果下次还来大理,我定会直奔喜洲,小住上一段时间!!蔡迎旭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xw/191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