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小康网」
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文|卫东鲍贵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以书院的创新来助力乡村振兴,进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为基础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复兴“五千年历史看山西”,以良户书院为基地,开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求索之路,无疑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意义。
乡村肥沃的土地不但孕育和滋养着民族的文化信仰,而且决定着民族的伟大复兴。乡村是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乡村振兴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加持,文化复兴的根本在于乡村的振兴发展。
无论乡村振兴还是文化复兴,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方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基石。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国在古代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而书院又是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的重要载体以及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作为中国古代的教育机构,书院始于唐玄宗时期,在宋朝时正式成为教学机构。它的兴起和发展,在文化普及层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等传统书院更是塑造了一大批载于青史的文化名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笔者建议,要以书院的创新来助力乡村振兴,进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为基础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千年历史看山西”,在中国官办书院诞生周年、山西首家乡村阅读中心——良户书院挂牌5周年之际,以其为基地,开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求索之路,无疑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意义。
坚守乡土,开设讲堂,
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地标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而传承农耕文明的核心便是乡村。年,山西首家乡村阅读中心——良户书院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良户村挂牌,以此为基地,开启了传统文化复兴的求索之路。
良户村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高平市原村乡境内,高平市西南15公里处,是一座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极具特色的传统村落。坐落于良户村的良户书院是康熙帝师田逢吉的故居,田家“耕读传家”的家族传统便是从这里萌芽的。田逢吉致仕还乡,开课讲学,以孔孟之道、程朱理学为核心的传统私塾,培养了一大批心怀社稷、仁爱黎民、忠君爱国的官员,其高尚的德行惠及山西、浙江、河南等地,一大批学子深受其影响,身体力行,传承儒学思想,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良户书院成立5年以来,一方面,追根溯源,积极发挥书院“乡村阅读中心”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不断完善职能,恢复了传统书院的模式,现已成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文化智库和文化地标。
良户书院邀请国内知名人士、学者、作家等在书院开办论坛,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讨论交流,内容涉及传统文化弘扬、古建筑保护、乡村振兴、文旅发展等。先后在良户古村组织了四届全国性的“古村落保护大会”,邀请全国各地关心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古村落代表等参与,围绕乡村振兴、文化自信、乡村旅游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线下论坛和线上交流的方式,探索文化复兴之路、乡村振兴之法。
在专家学者讨论交流之后,当地不仅将这些观点汇编成册,还采取了可行性的举措,落实到后期的工作当中,使得良户书院成为助推乡村振兴与文化复兴的基地。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风雨雨,无数的仁人志士通过不断的追索和探求,让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区别于任何其他文明的人类瑰宝。
“敬天法地、自然和合”“百善孝为先”“忠君爱国、尊老爱幼”等等文明传统成为指导中华民族生产生活的核心价值,从天地万物到人,从修身自省到家国天下,从达官显贵到贩夫走卒,从百工百匠到手艺人,无一不含,无一不括,其价值不可估量,其力量不可忽视,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深远且重大。
为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弘扬,良户书院开设讲堂,组织了国学讲座、中医讲堂、女子学堂、学术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此外还与商务印书馆、医院、高平市委党校、山西大学、全国知名企业等合作,一周一次定期开展系列活动。
数十场国学讲座活动吸引了包括高平市新联会、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返乡青年、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各村两委工作人员等各类群体的积极参与。在数十次中医讲堂活动中,良户书院组织附近乡镇所辖村级村医及村民参与学习,并现场开展义诊活动,完善了乡村医疗培训体系。数十场“蒹葭女子学堂”的开办,为农村女性和企业女职工等生动讲解了礼仪、教育等课程。五场大型学术性论坛的举办,大力弘扬了传统文化,引导和带领了村民以及各界人士学习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柴加薪。
随着这些活动的广泛开展,良户书院成为高平市的文化地标。
创新模式,“数字”让文化再升级
在新时代传播传统文化,必须温故知新;而要使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知新而后创新。一味地固守非但无益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反倒有可能使复苏的文化之魂彻底绝迹。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不适应,短视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xw/20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