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着很多的人生选择,可以考研继续深造,可以考公务员,也可以留在城里打工,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而郭子涵,一个只有23岁刚走出校门的女孩子,却选择了很多人理解不了的另一条路,执着并坚毅地往前走着。
郭子涵父亲郭建平原来是晋城市兰花集团培训中心主任,年11月份,被派驻陵川县附城镇台北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年8月2日,年仅51岁的郭建平因劳累过度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一直在父亲呵护中长大的郭子涵,面对残酷的现实,不得不对今后的人生道路进行重新规划。
郭建平去世后,陵川县委决定,按以往“因公殉职安排子女”的惯例,招录郭子涵到陵川县人社局工作。但是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大二入党,多次被评为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的郭子涵,并没有选择这份让很多人羡慕的安逸工作,而是决定到台北村扶贫,接任父亲的第一书记工作。理智选择也好,拍脑门也罢,郭子涵的选择让很多人难以理解。
在各种声音当中,郭子涵还是毅然上任了。年9月5日,在父亲去世33天后,她怀着万千思绪,甚至有些恐惧的心情,第一次踏上了台北村的土地。选择容易,干起来难。当纷至沓来的关心和厚爱渐渐散去后,没有农村生活经历,没有农业生产经验,对扶贫工作知之甚少的郭子涵,迎来的第一道拦路虎就是独自面对农村生活。
就这样,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全村49户贫困户口人,郭子涵跑了个遍,谁家几口人、有啥困难,她都摸得一清二楚。她的的辛勤工作也得到了乡亲们和村干部的认可。
00:19郭子涵在熟悉基础工作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参与村里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村里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村中整体规划方案、村民秦荣喜的危房改造等等事关台北村村民生产生活的事情都清晰可见,郭子涵不仅记在了自己的扶贫日志上,也都做到了心中有数,尽早去落实去完成。
采访前,我们一直都心存疑惑,到底是什么信念,让一个95后小姑娘愿意选择放弃安逸的生活,选择农村、选择扶贫、选择吃苦。就在采访中,郭子涵的一句话让我们找到了答案。“要把父亲未完成的扶贫工作善始善终地做下去”。这看似的简单的一句话,却是一个当代年轻人,在面对人生抉择时应有的情怀。习总书记勉励青年朋友,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而郭子涵的选择正是对这句教导最好的诠释。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xw/22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