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城市 >> 晋城市资讯 >> 正文 >> 正文

晋城民间风俗

来源:晋城市 时间:2018-7-29
                                                                    

晋城八音会

                                                            

晋城八音会是在山西东南最流行的音乐组织和音乐形式,以古代把金、石、丝、竹、瓠、土、革、木称作“八音”而得名。至少已有多年的历史。境内多数县的大村大镇,都有八音会,乐器有大鼓、小鼓、板、大锣、小锣、钹、镲、小云锣、梆、巨琴、二把、胡胡、唢呐、木鱼等,和上党梆子的乐器完全相同。近年又汇入了丝弦、弹拔、电声等乐器,使其演奏的乐曲更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更受群众喜爱。演奏的曲牌有[十大番]、[小十番]、[十样锦]、[长皮]、[节节高]、[戏牡丹]、[得胜令]、[招军]、[如令]、[盗令]等。八音会的活动,过去主要是参加迎神赛社,也为娶亲或搬家助兴。遇到商号或住户在街中心摆上一张上面摆有烟茶或酒的桌子,就需停下来演奏一番。如两支八音会在街头相遇,则停下来展开竞吹,互不示弱。新中国成立后,增加了为结婚和送殡服务。演奏中增添了《东方红》、《小放牛》和各种民歌。上党八音会已被列为山西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

                                                                                                                              

龙灯舞

                                                                                                                    

龙灯舞是用竹篾编制而成,分龙头、龙身、龙尾3部分,上罩以画有龙鳞的彩布,内燃蜡烛。头尾和每截龙身上都安有长杆。舞龙时,每人持一杆。另一人持上扎火球的长杆在前导引。双龙舞者称“二龙戏珠”。其舞法有老龙漫游、蛇蜕皮、大翻身、盘龙戏珠等,音乐以唢呐为主,锣、鼓相伴。舞时巨龙摇头摆尾,翻腾邀游,气势雄伟。

扛桩故事

扛桩故事是晋城市民间艺术形式。流传于全市各县、市、区,形式大同小异。有扛桩、抬桩、抬阁等多种形式。扛桩者肩扛铁架,架上装饰扇、花、盆、云、山等景,景中桩上站立儿童表演者1—2名。扛桩者踏着鼓点在地上来回扭转,边转边走。桩上的小演员不停地做出各种活泼有趣的动作,上下配合,生动有趣。在沁水县潘庄一带流行木偶桩,扛桩者、桩架及装饰同一般扛桩,桩上站立木偶,动作由扛桩人抽动各个暗道机关调整、变换。

二鬼摔跤

          

二鬼摔跤是

晋城市民间舞蹈艺术形式。表演者头戴大头面具,背上背两个恶赖厮打的假人道具,通过滚、爬、摸、打等动作,使背上“二鬼”相互摔跌,逗人喜乐。?

狮子舞

              

狮子舞是用麻染色做狮子皮毛,附于用竹签扎成的狮子架上。表演时前后两人,另一人手举红色绣球在前面引逗,俗称狮子舞绣球。有独狮表演,也有大小狮子共舞。动作有狮子上山、下山、翻桌子等,雄狮龇牙咧嘴,豪放狂傲,形象逼真,非常好看。?

打铁花

泽州打铁花,是山西晋城市的一项民间表演艺术,打铁花需要架起化铁水的熔炉,倒进煤炭,用鼓风机吹,待通红的炉火烧起来。铁花师傅们带着几个人赶紧为炉子添加废旧的铁、铝、铜

等金属材料,因之使用这些材料打出来光线不一样。一般铸造用的铁水一般温度能达到-摄氏度,但是打铁花不一样,必须更高要到度以上,只有这样才能融化的更彻底,打出的铁花才会开的更大更美。夜幕降临,表演开始,只见一个又一个壮汉手操铁水,奋力一击,直接打到自己头顶,铁水在头顶迅速崩裂开来,宛如一把大伞将表演者笼罩。?

延昭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患者体验活动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zx/14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