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吴坝乡位于台前县的最东北角,三面与山东接壤,处于三堤两河交汇处(即临黄堤北金堤、南金堤、黄河、金堤河)。北靠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东依山东省东平县银山镇,西南临夹河乡。乡政府所在地为晋城村。电话区号,邮政编码,离台前县城仅25公里。
政区划分年末辖北张庄、徐固堆、石桥、大洪口、吴坝、周庄、李坝、晋城、郑三里、东桥、西桥、丰庄、邵庄、前高等共37个行政村;下设38个自然村,领导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全乡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2.51万亩,辖37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户,总人口3.53万人。全乡非农业人口人,城镇化率10.25%。
名胜旅游乡政府驻地晋城村的晋王城遗址,相传五代时期后唐李存勖继晋王之位后与后梁大将王彦章在这里长期对峙,修建了城堡,后称晋王城。据明代于愤行编著的《兖州府志》第22卷记载“相传为晋王李克用屯兵垒也”。现设有墓碑一座,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堌堆文化遗址,年4月出土的文物,内涵丰富,属于龙山文化遗存,《兖州府志》、《东阿县志》、《苫山志》均有记载,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立碑纪念。抗美援朝英雄李玉安故居,位于吴坝村北部,年被列为台前县文物保护单位。《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各大报纸均有详尽报道。
经济概况至年底,全乡国民生产总值完成4.亿元,比去年增长50.8%,其中工业增加值2.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全乡社会商品零售额达1.亿元,全年粮食产量达到万斤,能够充分满足全乡群众生活需要。吴坝乡曾荣获全市“五好”党委、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全市“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县“综合工作先进乡”、“综合治理先进乡”等20多项荣誉称号。
吴坝乡地理位置优越,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吴坝乡立足与砂石料产地山东东平隔黄河为邻的地理优势,先后搭建了四座浮桥:银河浮桥、将军渡浮桥、富民浮桥、簸簱王浮桥。到年全乡共有砂石料场42家,年交易额1.2亿元,全乡砂石料运输车辆发展到了多辆,从业人员近人,人均年收入过万元。全乡建成了以沙石为原料的预制厂、空心砖厂28家。年销售收入超过万元,利税余万元,现已成为濮阳市及周边地区最大的砂石料建材市场。
基础设施全乡耕地面积2.50万亩,其中大蒜种植面积1.10万余亩,建有5座大型恒温库,申请注册了“吴坝大蒜”商标,成为濮阳市第一个无公害农产品地理商标,在省内外叫响了“吴坝大蒜”品牌,《濮阳日报》等多家媒体给予重点报道。全乡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林业资源丰富,林、药等资源优势突出。为全面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年投资46余万元,开垦治理背河洼地亩,修硬化渠米,修桥、涵、闸多座;投资22万元清挖沟渠条,4万多米,清挖土方15万余方;投资30余万元新打机井多眼,旱涝保收田达2.5万亩,其中井渠双配套0多亩;建六支渠堤排站1处,解决了内涝隐患。近年来,全乡劳务输出产业发展迅速,年全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1.20万人次,劳务经济创收万元。
社会发展吴坝乡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以乡政府为中心,辐射全乡37个行政村的高质量水泥路,郑吴路、S、临黄堤路自南往北贯穿全境,全乡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0公里,已形成村村相通、组组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道路硬化率达到%。东桥、李坝等34个行政村按新农村标准修建了自来水及下水道排水设施,使全乡集中供水率达到了91.1%。实现了户户通电和组组通电话,移动联通建成基站6个,覆盖全乡,固话装机容量达19余部,移动电话12余部,通讯普及率85%以上,电网改造升级全部完成,境内有张庄电排站一所和张庄入黄闸1所。全乡农户通电率达%,95%以上的居民看上了电视,其中35个村架设了有线电视网,有限电视入户达到82%,电视覆盖率达%。乡政府在进乡界位置设立了地名牌,各干道都设有地名标志牌,全乡设标率达95%。全乡现有中学2所,小学校舍11所,全乡教师总数达名。年投入万元,新建了吴坝乡中综合楼,全乡九年义务教育率达%。全乡有卫生院1所,新建门诊楼1座,村级医疗室37个,实现了“一村一所”的目标,基本解决了群众就医难问题。年全乡参加合作医疗群众人,参保率92%。年先后投资30万元扩建改造乡敬老院,改造房屋42间,为敬老院增添了健身器材20余台套,使52名院民老有所养,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47%。乡劳保所连年受到市、县各级政府的表彰。先后投入余万元建成了37个标准的村室。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5‰以内,计划生育率98%以上。年被濮阳市授予“市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称号,被县计生委命名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乡”。
城镇建设吴坝乡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镇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面积3.1平方公里。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新建门市楼52间,拆除乱搭乱建间,集镇门市达间。通过科学论证,合理选址,新建宾馆1处、购物超市2加,规划了占地亩的东桥新型社区,使城镇框架进一步拉大,供排水设施齐全,城镇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全乡森林覆盖率达90%,街区绿化面积达2.8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5平方米。城镇道路远景规划“三纵三横”,已建成两条主干道,加上各小巷道路,总长5.6公里,硬化率%。为进一步改善城镇面貌,按照监管并重的原则,年建成了容量为0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投资27万元购买垃圾清运车一辆,雇用保洁员10名,及时对垃圾集中处理,垃圾集中处理率%。推行新的卫生管理体制,加大卫生管理力度,城镇环境大为改观,城镇的整体形象和品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zx/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