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城市 >> 晋城市资讯 >> 正文 >> 正文

晋城ldquo十大碗rdquo背

来源:晋城市 时间:2020-10-22
咱们晋城的美食里有一个“大宝贝”它叫做“十大碗”听着这个名字就知道里面是有10样美食但是关于这个“十大碗”你知道多少它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越野e族)

晋城“十大碗”

木耳圪贝

传说商汤丞相伊尹祈雨中暑病危,百姓送绿豆凉粉、炒木耳以及生鸡蛋给丞相解暑治病,不料中途赶路匆忙,把鸡蛋打破洒到刚制作好的绿豆粉和木耳以及用来炒木耳的猪油上面,见到丞相后,百姓送上解暑食物时,丞相身边官员拿去蒸笼加热后,喂给丞相食用,丞相食用后身体康复,问起此药何物制作,清香可口,当地官员如实相告,丞相大喜,亲自制作此菜分发中暑士兵,并命名“木耳圪贝”,后来,此菜作为晋城名吃“十大碗”的头道菜,流传至今。

烧大葱

相传,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时,慈禧太后出走西行,路过泽州府(今山西晋城市)时,知府设宴接风,请慈禧太后品尝地方名菜“十大碗”。宴席上,知府献媚取宠,夸起“十大碗”,并一一介绍各碗菜的名称。可是,点来点去只有九碗,知府大惊失色,急忙悄悄地让手下人传唤厨师,正在惊恐之际,一位厨师急中生智,把案头上仅有的几棵葱切了几刀,裹了点肉,用油一炒,匆匆送上。结果,宴席上唯有这碗“烧大葱”被吃得一干二净。从此,“烧大葱”便在晋城一带流传开了。

毛头丸

清朝时期有位诗人名叫宋琬,他与邻居家富商千金张小姐情投意合,但由于宋琬家境不太好,张小姐的父亲并不同意这门亲事,张小姐送来一方手帕并附上打油诗:毛头小子莫灰心,状元自古出寒门。明朝定有出头日,张灯结彩迎君归。告诉宋琬一定要努力学习考取状元,然后再来提亲,宋琬勤奋苦读,终于被皇帝钦点为状元,在宋琬回到老家的时候,张小姐用肉和粗粉条做成了丸子,和宋琬一起将丸子送到自己的父亲面前,张小姐的父亲同意了这门婚事,而张小姐做的丸子由于寓意毛头小子中状元,因此也被称为“毛头丸子”而流传至今。

过油肉

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十四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由阳明堡进入崞县境内,抵达原平镇,在当地富户邢士廉家中休息。邢士廉尽心竭力款待“两宫銮驾”,以当地特产食品供应皇室人员。其时,他让府中厨师做了一道“过油肉”端上了桌。备尝颠簸劳顿、饥饱无着20多天的慈禧太后,只有进入山西后心情才宽慰了些,对饮食方觉有味。所以,当这一盘过油肉一俟上桌,色香味顿时刺激到了她的味蕾,她尝了一块肉,入口即大呼好吃,然后催皇帝也快品尝。之后,从忻州到太原,再到晋南,这一路上,慈禧太后点名要吃“过油肉”。后来,慈禧太后回宫,一再夸耀说“这是先祖赐予儿孙们的珍馐,切切不能忘怀”。因此,过油肉在清宫中进一步改进,又称“抓炒里脊”,并成为“四大抓炒”之一。

糊卜肉

据传在清朝的时候,东沟有一家姓胡的有钱人,在母亲过寿的时候,请了一个大师傅,在家里给他做菜。做菜这个大师傅姓卜,大师傅在做菜的过程中,一不留神就把这道肉给烧的有点发了糊。因为烧的时间长了,颜色也发了红了,大师傅着急就把肉放到碗里上了蒸锅,蒸了以后就给上桌了。老太太吃了以后说:“这道菜入口就化,而且肥而不腻。叫什么菜?”这个大师傅急中生智说:“嗯哟!今儿个你是老寿星呢,你家姓胡,请了我一大师傅姓卜,那咱就叫它糊卜肉哇”。老太太说:“这不错呀,这个菜真好”。以后这道菜就出了名,流传下来就叫糊卜肉。

油圪麻

这个名字的由来跟晋城方言有关,晋城人管青蛙叫“圪麻”,因为在油圪麻的制作过程中,面糊放进油锅里很快就会飘上来,样子很像青蛙,所以就管这道小吃叫油圪麻。在晋城有一个风俗,油圪麻是丈母娘特意招待女婿的一道美食,油圪麻上桌的同时,还会放一碟蜂蜜和一碟蒜汁,蘸蜂蜜,代表丈母娘希望日子过得甜甜蜜蜜;蘸蒜汁,代表丈母娘希望日子过得精打细算。

小酥肉

糖醋溜丸

甜饭

天鹅蛋

像是十大碗里的小酥肉、糖醋溜丸、甜饭、天鹅蛋都已经无从查起了,时间带留下的故事很多,带走的也很多。

到了晋城,可一定要试试这十大碗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zx/176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