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城市 >> 晋城市资讯 >> 正文 >> 正文

太行娘亲亮相国家大戏院晋城上党梆子演

来源:晋城市 时间:2018-1-23

年12月29日晚,年新年戏曲晚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张高丽、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首都近千名群众欢聚一堂,一起观看演出,喜迎新年的到来。

年,新年戏曲晚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此举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每年元旦之前看一场戏曲晚会辞旧迎新的传统就此固定下来。从中南海怀仁堂到国家大剧院,从京剧到多剧种,近20年来,每逢岁末,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集体出现在晚会现场,与艺术家和观众一道辞旧迎新。

年1月1日晚8时,新年戏曲晚会在央视一套首播。次日晚7时30分,央视戏曲频道对这台晚会又进行重播。

晋城市民王来强先生是个戏曲迷,每年的新年晚会必看无疑。接连两天观赏晚会后,他感慨不已:“上党梆子作为单独剧种在新年戏曲晚会上唱了4分多钟,这在以前的戏曲晚会上较为罕见。”

王来强所说的上党梆子是在戏曲晚会中亮相的《太行娘亲》,是由晋城市上党梆子青年表演艺术家陈素琴、陈树涛联袂表演的。

这是晋城市上党梆子首次以独立节目的形式登上新年戏曲晚会这一全国重要艺术舞台。

《太行娘亲》亮相时长4分10秒

新年戏曲晚会由中宣部、文化部主办的。据晋城参加戏曲晚会的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的新年戏曲晚会着重呈现新创作品片段,加大现实题材比重,各剧种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角登台献艺,在晚会举办的第五年实现了31个省区市代表性剧种的全覆盖。

新年戏曲晚会共13个节目,75分钟。其中有7个节目为某剧种单独演唱,6个节目是多剧种多演员联唱联演。共有22个剧种演唱,48个参演单位近千人参加。晚会分三大版块,一是序曲和尾声,二是反映革命历史体材和现实题材的现代戏,三是集中展示传统艺术和古老剧种等绝活技巧,彰显了中国戏曲的风采。

上党梆子《太行娘亲》的主演陈素琴和演员陈树涛一起表演了剧中片段。这也是继去年后,陈素琴再次登上新年戏曲晚会的舞台。

《太行娘亲》主要剧情是:太行山上柳树村一村民赵氏喜得孙子。恰巧遇上张伯和田大娘欲将八路军王营长儿子铁牛托付其儿媳梨花奶养。赵氏怕受牵连,多番犹豫后勉强同意收养。鬼子扫荡,张伯为掩护赵氏一家壮烈牺牲,而后被鬼子抓走修军火库的赵氏独生子根旺被八路军救回,使赵氏更加感激。鬼子再次包围柳树村,逼令交出八路军孩子。为保全村人的性命和王营长的孩子,赵氏抱着自己的亲孙子被鬼子活埋。

《太行娘亲》的出炉,对于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太行精神,进一步打造上党梆子品牌、擦亮晋城的文化名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剧荣获文化部年度戏曲剧本孵化计划项目,还被确定为年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

在戏曲晚会众多精彩节目中,《太行娘亲》精彩片段赢得全场阵阵喝彩和热烈掌声。

此次上党梆子第二次登上新年戏曲晚会舞台,有别于去年只有几句唱词、时间较短的开场联唱。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今年《太行娘亲》片段时长4分10秒,是第四位登场表演,节目时长4分10秒,在全场演出中属于时间较长的表演。看似不长的4分10秒的演出,却掀起了晚会上半场的小高潮,在现场观赏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为《太行娘亲》鼓掌。

一个地方剧种的幸运

“一个地方剧种能连续两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晚会,是十分幸运的事。”《太行娘亲》主演陈素琴说,对于登上新年戏曲晚会舞台表演,在业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则,无关角色大小、唱功如何、剧目剧情等因素,除了京剧等大剧种,很少有剧种能两次入选新年戏曲晚会。

“去年参与演出时,当时的总导演就曾说过,一定要珍惜演出机会,因为在短期内,你演唱的剧种很有可能不会再有机会登台。”陈素琴觉得,上党梆子连续两年参演新年戏曲晚会,充分说明了上党梆子的艺术魅力。

“演出经验再丰富,面对台下的多位国家领导人,上台前也会有少许紧张。”陈素琴说,虽然排演了无数遍,台词已背得滚瓜烂熟,可当晚演出前,从化妆开始自己就一遍一遍反复默念台词,一起演出的陈树涛也在后台安静的角落里比对动作。“演出结束后,我们的琴师鼓师手心的汗水能洇透两张纸巾。”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太行娘亲》片段完美呈现在国家领导人和观众面前。“晚会导演说,我们的演出是晚会上半场的小高潮,演出了上党梆子演员的精气神。”最让陈素琴激动的是,现场工作人员告诉她,在短短四分多钟的演出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太行娘亲》多次鼓掌。

《太行娘亲》是在晋城市委宣传部大力扶持下重点打造、由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倾力出演的一部上党梆子现代戏,是文化部年度戏曲剧本孵化计划入选剧目及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陈素琴说:“能够参加这样的晚会,对剧院、对《太行娘亲》剧组来说,是为年开了一个好头。”

《太行娘亲》邀请国家一级编剧、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李莉及其学生张裕创作剧本,通过前期搜集资料、深入太行山区采风,掌握第一手创作素材,五易其稿,于年10月底剧本定稿,取名《太行娘亲》。

该剧还邀请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王青担纲导演,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主任伊天夫担纲舞美灯光设计,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潘健华担纲服装设计,原山西省歌舞剧院院长孟只争、青年作曲杨阳共同担纲音乐设计,李秀荣、王长青担任唱腔设计,姚钥担纲造型设计等。

在前期排练期间,导演王青深挖“动情戏”“催泪戏”,不仅一次次让陈素琴“哭晕”在排练场,也让边上配戏的演员甚至乐队、工作人员感动得热泪直流。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曾评价《太行娘亲》:很好地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写出了中华民族两代英雄母亲的形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化交融整合、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的成果。戏曲唱词接地气,有着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性格特色,以及浓郁的地域特色,与上党梆子唱腔的结合相得益彰,直击人心。

从去年7月19日在晋城首演以来,该剧至今演出近30场,获得了业内业外一致好评,北京、上海的专家都对剧本的艺术价值给予高度评价。

回忆晋京演出的经过

年12月31日上午9时,在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排演厅的,陈素琴精神抖擞。12月30日,陈素琴乘火车返回晋城途中只睡了3个多小时。

陈素琴回忆说,年12月16日,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太行娘亲》11人剧组肩负着万晋城人民的重托,赶赴北京,参加年全国新年戏曲晚会排演。

剧组人员住在北京商务会馆,排演在中国戏曲学院大剧场和国家大剧院。到12月29日晚上演出,约半个月时间里,剧组人员每天上午10时至次日凌晨3时,始终都是处于从驻地到剧场(院)“两点一线”高度单一、紧张带妆彩排的节奏当中。

晚会正式演出当晚7时50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国家大剧院。

晚8时,剧院内代表年新年到来的三声钟响在穹顶上方悠然回荡。随着戏剧演员粉墨登场,首都近千名群众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被带入年新年戏曲晚会的唯美画面之中。

“娘哪,我的亲娘——百姓的儿子当为百姓想,还望娘见谅!”……当晚,上党梆子《太行娘亲》选段是作为整场晚会第一板块第四个上场的节目。4分10秒的戏,只有23句台词,但仍有细心人注意到,正是《太行娘亲》把晚会带入第一个高潮。

“这本来是一个7分52秒的唱段,但经过导演组十余次严苛的‘下剪刀’打磨后,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4分零10秒。”陈素琴说:“那段时间,大家都是掐着秒表排练的。要知道,整场晚会只有76分钟,要容纳13个节目、余名戏曲演员登台演出,舞台上的时间何其宝贵。”

全国一台戏,舞台磨合的难度相当艰巨,每一场排演、每一次走台,都不可避免地有着不同程度的调整与删减。

陈素琴说,就在上台前一秒,自己还在卫生间背台词儿。“这是十九大后,第一台全国新年戏曲晚会,也是上党梆子第一次以独立节目的形式,走进全国戏迷、观众视野,演出容不得半点瑕疵和纰漏。我就是把嘴皮子磨出泡儿来,也不敢有丝毫懈怠。”演出结束,走下台来的陈素琴两条腿几乎瘫软。

“有人说上党梆子唱腔太过激越、高亢,对此我本人也产生过怀疑。”就在当晚上台前,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董伟找对陈素琴说:“你不要有任何担心,要放开唱,唱出上党梆子的原汁原味儿来!”董伟是一个上党梆子资深戏迷,听了他的鼓励,陈素琴豁出去了,于是就放开唱。最后事实证明,赵氏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她的唱腔,在舞台上丰满地呈现了出来。

全国戏曲现有大小剧种个,除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等传统大剧种外,能参加全国新年戏曲晚会的剧种凤毛麟角,更别说类似上党梆子的小剧种。

年9月中旬,《太行娘亲》入选年新年戏曲晚会参演节目,这一方面是“戏”本身发挥了强大的艺术影响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也是晋城市宣传文化部门努力打造和积极推广精品剧目的结果。

陈素琴表示,此次进京参演是自己戏曲生涯中最难忘、最得到历练和成长的一次重大演出。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和衣而睡、只吃一包方便面的日子让她终生难忘。

“国家大剧院亮相仅有4分10秒,却让全国观众记住了上党梆子。”参加完全国新年戏曲晚会的陈树涛回到晋城后,还是很激动,“把这次演出当作一次激励,做个胸怀正能量的演员,真心实意为广大观众服务。”

在《太行娘亲》中扮演王营长的陈树涛,在舞台上已经度过32个春秋。

作为国家二级演员、山西省“杏花奖”的获得者,陈树涛扮演的角色通常是大角色。在《太行娘亲》里,他饰演的王营长是配角。戏份不多,却是老百姓眼中的共产党干部,是个大人物。为了准确把握戏中人物,他多次让晋城市著名戏剧导演、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老师李德胜帮着挑毛病。

前往北京参加全国戏曲晚会,唱词每天修改,唱腔每天都变,增加了演出难度。陈树涛神经天天处于紧张状态,对每句唱词、每个动作精雕细琢,生怕演出有失误。甚至现场直播半小时前,他还把自己关在一个偏僻的楼道开腔练嗓,直到没有一点暇眦。

《太行娘亲》演出中,与观众一起欣赏演出的党和领导人先后多次鼓掌,这是对上党梆子的肯定。而这次演出也让陈树涛更明确了今后的舞台人生:立足太行山区,服务太行人民,努力做新时代的“红色轻骑兵”。

晋城文艺界反响热烈

悠悠梆韵长,声声扣心弦。新年以来,《太行娘亲》唱进国家大剧院成为晋城的热门话题,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赵树理率原晋东南地区上党梆子剧团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三关排宴》,返回北京时在中南海小礼堂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李先念等的高度评价。

时隔50多年,上党梆子剧院艺术家两度走进国家大剧院,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和近千名观众演出。这是晋城市上党梆子通过几十年振兴和创新发展所取得新的成就。

“全国有个地方戏种,而上党梆子能连续两次亮相新年戏曲晚会,这是晋城文艺界的骄傲。”晋城市上党梆子研究院副院长、上党梆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郭孝明认为,地方小剧种唯有多出原创戏,多出正能量戏,多出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戏,才会具有更大更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晋城市退休干部、摄影爱好者曹进堂此次新年戏曲晚会的全程见证者:“做事先做人,无论是创作一件艺术精品,还是平凡生活中做成一件事,必须具有‘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他表示,今后将继续用手中的相机为上党梆子做好宣传、做好服务。

“全国类似抗日题材的戏曲很多,可为何《太行娘亲》越唱影响越大,越唱评价越高?因为《太行娘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艺术家们创新、传承与坚守的精神。”晋城市作家协会会员赵欣认为,无论戏曲艺术,还是其他艺术,都要把根扎在养育自己的土壤,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推陈出新,砥砺前行,讲好身边故事,用优秀的、接地气的作品讴歌伟大时代,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陈素琴、陈树涛的精彩表演,为晋城赢得了荣誉,也给同行莫大的鼓舞和力量。”沁水县人民剧团演出公司演员樊花琴说,作为一名基层演员,要像陈素琴那样,认真执著演好剧中角色,把职业当作事业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做一个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群众喜欢的演员,无怨无悔地把传统戏曲传承下去,为晋城文化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采访: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李吉毅

通讯员袁泉吴希莲李斌曹进堂

编辑:李吉毅









































白癜风治愈后复发吗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说明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zx/1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