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发生了7.0级地震。次日7时27分,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又发生6.6级地震。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我们在为灾区人民祈福的同时也不禁发问:“如何才能在地震来临时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为了加强同学们的防震抗震意识,我校社会实践团走进晋城市地震局学习地震相关知识。
初入地震局的大门,墙上是一幅赫然醒目的市行政区图。据工作人员介绍,我市范围内存在两条大断裂,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地震,距今已年代久远。即便晋城不是处在地震带上的城市,但仍有发生地震的可能。
进入数字监测地震台网,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一般对人类危害较小的纵波首先被观测到,这就为我们进行避震争取了十几秒到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于地震波的观测是微观的观测,一般波形比较平稳,频率也较小。如果发生地震,波频率会变大,出现较大波动,且距离震中越近,出现时间越早”技术人员调出历史上地震时的波形介绍道。
“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的养殖场设置了十多个观测点,通过宏观观测来判断地震的发生。当地震来临时,动物们会做出各种反常的举动。比如蛇群迁徙,鱼翻肚皮。但要注意,只有多个地方一起发生类似于这种奇怪现象时才可以判断,这也是我们大范围设点的原因”。据术人员说,地震来临时还会出现地光,发出地声。
随后在地震局科普园我们观看了地震发生原理模型和各种监测设备。同学们一起体验“模拟地震”,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地震来临时的“地动山摇”。一起学习逃生技能、打绳结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技能。工作人员介绍说,现有的技术条件对地震还处于预警阶段,所以必要的防震抗震和逃生自救技能就显得尤为必要。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经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和同学们的亲身实践,大家不仅印证了书中所学,还学到了不少课本外的知识和技能,对地震的观测与防灾有了更为详尽的了解。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熟练掌握这些知识技能,才能当灾难真正来临时冷静地保护自己!
真正的学习是不仅要读课本有字之书,还要读社会无字之书。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
开学在即,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也将告一段落,但学习之路不停,实践之路不停!我们坚持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真心追求真理!
综合实践教研组景龙龙
晋城一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ls/14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