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书院
中国古代书院是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从唐朝中叶开始至晚清教育改制,书院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化教学组织延续了一千多年之久。
书院在宋代发展至鼎盛,出现了著名的四大书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应天府书院·
应天府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中国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
应天府书院前身为睢阳书院,是五代后晋(至年)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创办。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年),宋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并正式赐额“应天府书院”。
大中祥符七年(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的陪都,应天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
庆历三年(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北宋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府书院设立于繁华闹市之中,人才辈出。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坐落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
北宋开宝九年(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北宋祥符八年(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山长是中国古代书院的负责人,就是现代意义上的“院长”),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
随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
教育家和文学哲学大师张栻、朱熹、王阳明在此讲学;经学大师王文清、王先谦在此从事教育及文化学术活动;近代名人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曾国荃、郭嵩焘、刘坤一、唐才常在此就读。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
宋代,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间,中国的重要文化摇篮。
自南唐到晚清,白鹿洞书院培养出状元3人,进士约人,举人、秀才不计其数。先后走出了如南唐状元诗人伍乔,宋末宰相江万里,宋末名将、军事战略家余玠,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清代状元、军机大臣戴衢亨等众多英才名士。
白鹿洞书院以其悠久的办学历史,深远的文化影响而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在中国教育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以理学著称于世,以文化赡富而名扬古今。
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其初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年),名为嵩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僧待多达数百人。隋大业年间(至年),更名为嵩阳观,为道教活动场所。
五代后周(至年)改建为太乙书院。北宋至道二年(年),改为太室书院。宋景祐二年(年),赐名嵩阳书院,此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
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范纯仁等众多名儒。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九卷至二十一卷就是在此完成。
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书院里的每一块砖
仿佛都流淌着墨香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你去过几个呢?
逐一去打卡吧!
特别说明:图文部分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ls/1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