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一点,我也是晋城人中的一员,昨日在山西晚报上看到一篇名为《“国际花园城市”晋城为何入冬后也遭“十面霾伏”》的文章,心里往下一沉,虽然我不是一个“热血报国”好青年,但作为一个普通的晋城人,也要开始考虑自己的健康和状况。那么,这篇文章到底说了什么?让我们来看看:
年11月27日,第16届国际花园城市决赛中,晋城市荣膺国际花园城市综合金奖。如今,晋城市民看着漂浮在上空的雾霾,不禁疑惑:“国际花园城市”为啥也会出现雾霾天气?1、雾霾接连袭扰市区空气质量一度爆表从11月27日开始,晋城市区连续3天,不是雾就是霾。11月29日,晋城市区空气质量一度爆表。当天深夜,市区突然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足百米。11月30日上午,晋城市环保局网站上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数日报数据显示,11月29日,为三级轻度污染。晋城市六大污染物最近24小时均值变化趋势图显示:从11月27日17时至11月29日16时,除PM2.5、PM10超标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及臭氧四大污染物含量,均远低于国家标准。2 重度污染城市晋城为何“榜上有名”11月15日,环境保护部向媒体通报空气重污染情况,京津冀及周边地区5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空气环境质量重度污染的有13个城市。“晋城竟然是13个重度污染城市!”许多晋城市民产生疑惑:这座当年的“国际花园城市”“山西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难道真的沦落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重污染城市?
在11月15日8时这个时间点,市区的“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等2个监测点位,适时空气质量指数中的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超过微克/立方米,这个时间点上属重度污染。“但就全天综合指数而言,应该是在中度污染范围之内。”杨金中说。就晋城而言,发生重度污染是极个别现象,是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据晋城市环境监测站提供的数据,截至11月30日,晋城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天,与去年同期的天相比,超过了62天,在省内城市中的排名是靠前的。以上数据表明,晋城的空气质量是在持续好转的。3 连续出现雾霾天气系多因素叠加形成进入11月,晋城市区连续出现雾霾天气。杨金中说:这是由多方面综合因素叠加形成的。晋城市区还有许多城中村未改造,这些区域的居民多为分散供暖、自助取暖,燃煤量大。进入供暖季后,燃煤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硫、粉尘等浓度升高,导致空气污染。晋城市区周边20公里半径内,分布着许多电力、煤化工、冶炼铸造、陶瓷水泥等企业。这些企业由北沿东西方向将市区环抱,尽管其废气、废渣的排放全部达标,但“达标”是国家对企业排放的最低要求而非最终期望,许多“达标”企业一起向空中排放污染物,仍可形成二次颗粒物污染。据介绍,在晋城全年PM2.5主要排放源中,二次颗粒物源占42%,是造成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机动车尾气对空气造成的污染也不可小觑。晋城市私家轿车拥有量呈逐年上升态势,机动车尾气排放导致的氮氧化物与日俱增。尤其是每逢上下班高峰期,机动车在等待红绿灯时排放的尾气大幅增加,占到大气颗粒物PM10的14%。除此之外,城市扬尘、建筑水泥尘、焚烧秸秆等造成的污染,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晋城入冬以来大气污染物增加。4、改善空气质量不能寄希望“等风来”“晋城地理条件较为独特,市区周边高,中间低。在西环路行驶的车辆所排放的尾气及产生的扬尘,都会向市区方向汇集,而城市中产生的各种污染源又很难向外部扩散,所以造成市区空气质量的下降。”杨金中介绍,“近期气候条件较差,连日来晋城都是无风或微风天气,空气流动性很弱,造成了颗粒物的大量聚集。”“当然,改善空气质量不能只靠气候因素,不能寄希望于大风天气。”杨金中表示,晋城市环保部门将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全力抓好污染减排,加大对工业企业的防治力度,进一步提高防治水平;今年在已淘汰5余辆黄标车的基础上,淘汰余辆营运类黄标车;与公安交警部门联手,逐步优化、调整、提高城市道路机动车通行能力,减少机动车由于拥堵和怠速行驶造成的大气污染;对市区内的施工和拆迁工地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减少扬尘污染;将对市区餐饮行业的油烟防治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油烟净化装置正常运行;对城中村燃煤情况开展检查,严防高硫煤的使用并杜绝秸秆焚烧现象的发生。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今后一旦预测到会发生重度或严重污染,环保部门会立即实施蓝色预警,对工业企业采取停产限产、错峰生产等措施,并及时发布公告,让广大市民第一时间知晓。”杨金中说,改善空气质量是环保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将进一步加强监管,为广大市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节选自《“国际花园城市”晋城为何入冬后也遭“十面霾伏”》
如果我们认为这次的雾霾只是一个偶然,再我们再来看看年7月1日的《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行榜》:
中国环境保护部11:00发布《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行榜》,晋城以空气质量指数:的数据(重度污染)居于全国首位!
一场大风真的能挽回“国际花园城市”吗?
当晋城人在可见度不足百米的大雾(霾)里前行时,一定已经对自己的健康和后代的生存升起了深深的忧虑和恐慌。不管这些雾(霾)有没有传言中的那么可怕,但是看不见前路的迷茫,这种心理上的打击也远远超出了健康上的影响。
说到这里不免有人会问,晋城从一个“国际花园城市”堕落至”大雾难行“到底是谁的过错?
人们自然第一个想到的必然是环保局,毕竟数据监测都是他们负责的。虽然出现这样的问题他们难辞其咎,但是我们也不排除这个部门也有自己一定的局限性,难免出现《穹顶之下》中中国环保局出现的难题。但在此我们需要更需要深思的是:污染到底影响的是谁的健康?当自己身体因为环境污染出现病痛时又是谁来承担医药费?
笔者个人觉得将自己的健康完全寄希望于任何其他人或管理者,这种想法和观念本来就是无稽之谈。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健忘的,当年2月柴静发表了《穹顶之下》后,晋城人觉得污染离我们很远。时至今日,这部纪录片里反复提到的一个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今日“病急”的窘境之下,开始思过,但也要切忌“乱投医”。
希望所有的晋城人从今天起都能以身作则减少开车出行,同时也记住这个。对自己的健康多一份北京最好白癜风专治医院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ly/1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