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水
二
十
四
节
气
01
雨水由来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雨水
02
建州读写艺社团
24节气来源于农耕文化,天然具有中国的文化基因。24节气的认知与体验,能够鼓励孩子融合多学科知识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发明创新,引导孩子参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增强综合思维,打下坚实的人文和自然基础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用中国式的表达传播中国智慧,树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我们建州小学在践行“五赏”课程,渗透全科的理念上,设计校本课程《“向阳社”读写艺》,以24节气传统作为实行“赏雅”、“赏智”、“赏行”、“赏美”、“赏健”课程的时间轴,将阅读、写作、艺术等学科进行整合,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渗透“全科”教学理念,丰富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此我们将在年初始建立“五赏”自然社团——“向阳社读写艺社团”,在每个节气开展一次社团活动。
雨水
03
社团活动展示
第二期社团活动:
一场春雨一场暖——听春吟诵会
雨水活动辅导教师:建州小学谢乐美
“向阳社读写艺”社团的孩子们在学习完云课堂《一场春雨一场暖》后,发起了听春吟诵会,你听,雨水来临!
二十四节气:雨水
诵读一:
咏廿四气诗雨水正月中(唐·元稹)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诵读二:
雨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郑愁予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我也曾是孩子和你们一样地爱玩可是,我是幸运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著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建州小学雷子航
建州小学二(1)班周筱雅
建州小学二(4)班刘奕彬
建州小学四(6)班谢雯馨
建州小学徐子涵
建州小学二(5)班叶炘怡
建州小学五(5)班龚可欣
建州小学三(6)班朱子涵
自由诵读:
《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他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著有《樊川文集》。这首雨水七绝诗句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胧的美景。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词今译:好雨似乎知道季节变化,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儿声音。田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彩都是那样漆黑,只有江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等到明天拂晓看看被淋湿的花朵,整个成都都显得沉甸甸的,那红花一定更加迷人。
全首诗词未着一个“喜”字,而“喜”字却渗透于字里行间,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诗人的艺术表现手法。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薯笠,绿袭衣,料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姿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此首雨水诗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这首雨水的诗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雨水
编辑:沈少琼
审核:谢乐美
建州小学五赏课程活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ly/18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