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城堡是民族交融中过渡地带的文化遗存,而晋城古堡则是我省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第三届山西文博会举办期间,在晋城市委宣传部主办的“说说晋城古堡的故事”文化论坛上,众多晋城籍文化名人到场,为公众介绍晋城古堡的特色和价值。
论坛中,国家二级摄影师、晋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副主任王林,晋城市文联副主席、资深媒体人谢红俭,皇城相府文化事业中心总监张明霞,山西地方文化研究学者、专栏作家杨平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晋城的古堡,并且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了晋城古堡的美丽和壮观。
砥洎城资深传媒人、晋城市文联副主席谢红俭
让古堡成为“万里茶道”上最令人向往之地
这些年,我到过雁门关、杀虎口;考察过张壁古堡、朔州广武城;去过西安古城、湖北荆州古城、辽宁兴城古城、江浙、皖南古村落;专程去了解过广东的开平碉楼和福建的永定土楼,还有四川羌楼。
在行走和比较中,我发现,晋城古堡与福建土楼和开平碉楼一样,都是平战结合的古代乡村古堡建筑。它们既不同于平遥古城那种以执行行政功能为主的古城,也不同于西北纯军事用途的那类城堡,而是具有防御功能的中国乡村民居建筑。开平碉楼和永定土楼因地处南方,山明水媚,风景绮丽,显得非常精致秀气。而晋城古堡群落雄踞太行,有一种荒朴、苍凉的粗犷气韵,其中皇城相府高达7层,登楼眺瞰,天广云舒。
晋城古堡不仅具有堡寨的坚固性和严密性,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性与观赏性。现存古堡的主人大多在外地为官,他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将南北的不同建筑风格都熔铸进了堡寨的建造设计中,多有匠心独运之处。在考证的过程中,每每游走在碉楼垛口、飞檐斗拱之间,我都会特别感慨,惊叹于那些精巧绝伦的独特构思,建筑的优雅精致、雍容大气,以及凝注在内的文化和理念。
在我看来,古堡更是一个很好的媒介,通过了解它,认识它,我们可以和自己的文化重新连接,和自己的祖先连接,并从中获得能量,滋养我们自己。而晋城古堡作为中国北方乡村古堡的代表之作,如果也能像开平和永定那样作为一个文化品牌来经营,才有机会加入到世界文化遗产行列中,更好地进行保护和开发。
山西全域旅游,在深化现有优质景点的基础上,更需要开发拓展新的具有时代印记和山西特色的人文景点。而在时代背景和格局下,我省境内“万里茶道”沿线的古城古堡,呈现出很大的发展机遇,优势尤为显著。
谢红俭(右)为读者签名。
目前与“万里茶道”申遗相关的山西首批遗产提名点有:大同市新荣区得胜口古堡群,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忻州市代县的雁门关,太原市迎泽区大关帝庙,晋中榆次区常家大院,晋中太谷县曹家大院,晋中祁县古城,晋城泽州县碗子城、“羊肠坂道”题刻等。除此之外,山西30多家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也大都与此相关。
如果能结合“万里茶道”的文化底蕴和沿线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集古堡体验、户外探险、农业生态、峡谷度假、人文教育等为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多元文化旅游线路,使山西古城堡成为传统文化、生态旅游的保护区,成为贴近现代人内心世界的寻梦之地,必定能带动山西全域旅游的发展。
专栏作家、山西地方文化研究学者杨平
用慢生活的氛围打造古堡旅游综合体
中国古代经济中,盐、铁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山西河东地区的食盐和上党地区的冶铁无疑是帝国十分重视的战略资源,也是历朝历代重要税赋来源。从秦汉至清末,煤、铁资源和冶炼业是晋城重要的财富来源。
无论是北魏以前的古交通运输干线,还是自北魏迁都洛阳之后的太行道,还是通往中原的商旅道路——白陉古道,晋城都是古时交通要道上的必经之地,身处要道的重要地理位置,无疑是晋城成为财富聚集地的重要原因,也为后世古堡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晋城古堡大致分为庄园式古堡、帝国高官故宅、抵御外敌的功能性古堡三大类。
历史上,沁水、阳城交界区域的沁河两岸曾出现了一批担任帝国重要职位的高级官员(宰相、尚书、外交官等),由此便形成了诸如天官王府、窦庄古城、湘峪古堡、皇城相府、砥洎城等古堡。
除了帝国高官式的特色古堡,晋城古堡在发展中还形成了一批产业制造基地的古堡古镇,如泽州大阳古镇;还有一些传统商业古镇,比如泽州南村、泽州高都等;此外,还有一些商业富豪故里和庄主故园,比如高平良户、高平永宁寨、高平河西镇、泽州大箕等。
晋城古堡是中国最优秀、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群,是中国最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是高等级、高水准的度假旅游休闲地,古堡、沁河、生态农业互相映衬。
用世界的眼光看古堡,它未来是承载历史文化的,它是追求田园生活者的乐园,它是宜居、适合度假的,它必将是现代的、生活舒适的、富有个性和张力的,它也是年轻的、富有活力的。
行走在三晋大地上,杨平甘之如饴。
晋城古堡群的经营需要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他古堡与皇城相府的差异化经营;度假与文化性差异化经营;上党文化基地对于文化的挖掘和展示;宁静与活态化经营。
古堡的未来必然是现代化思维建设的人人可以享乐的且与心目中期望相契合的美好家园:耕读传家的生活体验;庄园主宁静优雅的生活;太行人家的乡村生活;上党文化的享乐。此外,还应用前瞻性的贴心服务的眼光来服务古堡未来更多的“主人”,比如先进的基础建设,古堡群“五水”治理的体系化建设,所有管网入地建设,90后乃至00后旅游享乐基本设施完善等。
慢生活的氛围营造古堡的未来不是梦,打造沁河古堡旅游综合体,使古堡里融合农耕、民俗、商业、田园、庄园文化为一体,既是游客的旅游休闲目的地,又是静谧的田园生活体验地,还是上党活跃的文化生活欣赏地。只有彼此照应又各有差异,这个有着庞大体量的建筑群,才能真正发挥其效应。晋城古堡的未来必然是太行山下中国最美的文化品赏、休闲、度假、漫游地。
来源:三晋都市报
责编:刘倩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ly/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