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草夏木长,舍利松柏苍!今天,小编带大家“飞”到了陈区镇的千年古刹——开化寺。
往下一看~不得了了!这么多人?这是要搞大事情啊!咱们先不飞了,落地看看去!
呦!还真是有大事情呢,开化寺艺术节,开幕啦!
对话?追本溯源?今天的开化寺绝对是有料有内涵!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上官建红用“四张名片”为大家介绍高平!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刘旭光介绍艺术节组织及策展工作情况。
河北美院东方美术研究院院长、国美岩彩画研究所所长王雄飞介绍传统壁画临摹艺术展工作情况。
德国卡塞尔大学教授、著名策展人乌苏拉·潘汉森·布勒讲话。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敖日力格讲话
河北美术学院院长甄忠义讲话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志刚讲话并宣布高平市开化寺艺术节开幕!
此处应该有掌声!
哇!这么多观众呢,大家都等不及了吧,走,我们进去看看,去艺术的天地里飞一会儿。
坂口宽敏作品《炎帝的庭院》,作品在半山腰开化寺院内的大雄宝殿前,建立一个献给炎帝的山,白山作为入口的正面造型,参拜者在这里能感受到土地的力量。
尹秀珍作品《般若波罗蜜多》,开化寺中有一幅精彩的宋代壁画,作者把佛教的故事和真实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使用壁画的外墙与壁画形成一个隔墙的对话,创作了一件观众互动的作品。作者将“般若波罗蜜多”这句佛家用语的录音转换成可视波形,用织物做成若干的条状物组成这个波形,悬挂在壁画墙壁的外墙。
观众通过抽签的方式,可以选择波形中的一件条状物带回到日常生活中。“般若波罗蜜多”是“智慧到彼岸了”的读音,众人可以分享这个波形,但每人只能得到其中之一,并不是全部。这些分散在各处的波形部分将“般若波罗蜜多”扩展到空间,将拥有这波形的人连接在一起。
管怀宾作品《炫迹》,它是在开化寺正殿与后院演法堂之间的院落地面设置一块正方形太阳能蓄电板,并将电能输送到东侧的蓄电池中,每天对应开化寺正常开放时间,定时输电到东侧廊房与三大士殿之间狭窄过道的铜制圆环之中。
这个直径3.6米的黄铜圆环,外侧一圈蚀刻着数十组与黑暗的情境和状态的中英文词组,轮回循环。环内置的LED灯带透过小孔投射到两侧幽暗的壁面,形成虚实相应的弧形光韵。《炫迹》的创作既与开化寺这座千年古刹的悠久文脉相关,也表达着作者对开化寺的感受,光的传输既是一种物理能量的交替,同时也隐含着佛光生灭所带来的的启示。
林岚合作社作品《嫘石》,在古老的中国,到处相传着神话故事,将有贡献的人和石头、树或自然联系起来。作者初到开化寺,有感于开化寺的清雅古朴,心想,定是有神仙庇佑。后来发现飞来之石——嫘石,相传它是女娲补天时遗留于世,守护天下纺织工坊,为世人暖身避寒,遮羞守礼,造福天下爱美之人。然而人间久经沧桑,工业科技日新月异,对自然的过度开采,不务手工,嫘石深感愧对女娲所托,静修于开化寺地藏殿内,帮世人忏悔。望有缘人于门外一窥,得以感化。
宋冬作品《演法堂》,作者选用开化寺的演法堂呈现作品,与演法堂中原有佛像和庙宇共同构成这件作品。作品使用旧门窗做成玻璃方盒,每个方盒中摆放陶瓷佛像,这些佛像的灵感来自“禅宗公案”。是不同的禅师对“如何是佛”的回答,与整个庙宇形成一个整体,共九件。
蔡广斌作品,《透视——三色归一》。作品源于开化寺、炎帝陵及周围黄土文化、地域环境。
林俊廷作品《降灵》,天地万物都有灵魂,并且能够操控或影响其他自然现象乃至人类社会的世界观。
电子显像如同一种灵视,电子空间如同平行世界,被“施法”的电子设备,开启文化幻想模式,透视符咒图文,神物降临。
刘旭光作品,《衍场——》,八卦中的离卦为火,是由阳、阴、阳组成,它的数字编码是.炎帝是最先用火的部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火,如同一首古老的曲目,悠悠扬扬,变化万千,将它的影像变化投射在度旋转的磁盘上,八卦的数码排序中的二进制01概念,把我们带入了数字信息时代的今天。
戴安·维柳作品《呼吸的空间》,互动声音装置《呼吸的空间》由五个震动式圆形扬声器组成,扬声器由扁铜片、传感器和放大器制成。扬声器放置在5个圆锥形的盐堆中。呼吸声被每个铜圈放大。人们在现场的呼吸声被放大,所有的声音和人们现场的呼吸在开化寺把世界各地的人连接在一起。
保科丰巳作品《思考之井》,在拥有宇宙观的佛教建筑空间里,想象着与观众互通情感的场面,作者决定在开化寺的观音殿内做一口思考之井,纸质的屋顶上可以看到下过黑雨的痕迹,四根柱子是由开化寺附近自然界中的木头作为支撑。往井里一看,猫头鹰正在看着我,旁边还有一尊佛像。
刘建华作品《落叶》,这是用瓷做成的叶子。几乎以假乱真的完美色泽与形状将落叶的物质形态瓦解,落叶被转换成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象征物。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所提及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一脉相承。看似随心所欲的陈列方式实则蕴含了艺术家理性的思维方式与缜密的逻辑判断能力。《落叶》已非落叶,它们形成了一个抽象的场域,一个需要你静心感知的世界,一个艺术家精心布置的思想道场。
任光辉作品《泫水流丝》,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高平的泫水河畔则是缫丝织绸的首创地,也是丝绸渊源的发祥地之一。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造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行为不断滋养和孕育着泫水流丝的神话。而在开化寺的壁画中就有描绘当时丝绸织造景象的珍贵画面。在当下,高平的蚕桑神话又反过来赋予种桑、养蚕、缫丝。织绸这一系列行为更加深刻的内涵。这是丝绸纤维艺术与高平乡村文化的交织碰撞。
这么有范儿的开化寺,还能近距离欣赏艺术家的作品,你不想来看看么?
航拍:杨贵荣
编辑:段思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xc/18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