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懒人新生活
项目类别:传统戏剧保护单位:泽州县文化馆保护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分布区域:泽州县及周边地区代表性传承人:李小菊、李小修、李修房、李小河
泽州秧歌是一种流行于晋城市全境的传统戏曲剧种。因晋城市古称泽州府而得名。又因发源于高平东部,也称高平秧歌,陵川人称府腔秧歌,此外还有干板秧歌等称呼。泽州秧歌形成于清乾隆年间,嘉庆年间搬上舞台,到咸丰年间达到极盛。20世纪初,晋城市境内的高平、陵川、阳城、沁水的泽州秧歌自乐班,曾达数十个。
传统曲艺——打酸枣
泽州秧歌光用武场音乐,不用丝弦乐器伴奏,所以也叫“干板秧歌”。主要伴奏乐器有:鼓、板鼓、锣、钹、小锣、梆板等。舞台道具、表演形式和其它戏曲剧种相近似,服装、头饰较其它剧种稍简单。
板鼓
梆子
锣
泽州秧歌属板腔体,主要板式有十字腔、七字腔、五字腔、紧板、慢板等,唱词明白如话,演员嗓子高中低音均能演唱,大部分剧目以唱为主,道白很少,有的剧目甚至是一唱到底,没有道白。演出剧目有《打棒槌》、《打酸枣》、《小姑贤》、《打油堂断》、《杀狗劝妻》、《三娘教子》、《喜日》、《新羊工》等传统与现代剧多部。泽州秧歌的剧目大都表现的是家庭矛盾、婚姻纠纷、人生伦理,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民间流传着“遍地秧歌遍地戏,人人都会唱几句,黑夜唱上台,白天唱到地”的顺口溜。其秧歌剧团、自乐班在鼎盛期几乎遍及古泽州府的村村庄庄。泽州人民对于秧歌可以说到了入迷着魔的程度。三里五庄,庙会社火,没有几台秧歌戏压轴就过不了瘾。民间就有“热圪瘩秧歌冷台子戏”的说法。可以说泽州秧歌反映了泽州人民的思想感情,是他们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赞赏
长按鑷櫆椋庢帶鍒舵偅鑰呯粡楠?娌荤櫧鐧滈鍗楁槍鍝鍖婚櫌濂?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xs/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