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城市 >> 晋城市新闻 >> 正文 >> 正文

星汉灿烂回首晋城历史文化名人

来源:晋城市 时间:2018-1-16

小胖读晋城

用轻松的语气,解读晋城人文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城市都曾诞生过无数的风流人物。历数晋城历史文化名人,会有一种星汉如此灿烂的感觉。身为晋城人,我为他们骄傲。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巍巍太行山才更加青翠,沁河、丹河滋润的这座小城才更加充满韵味。斟一杯清茶,与朋友畅谈,金戈铁马带走了历史,诗韵风流留下了一个个熟悉的名字。

公元前年,在晋城市高平爆发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长平之战。秦军获胜,坑杀赵国降卒40多万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累累白骨背后,是白起、王龁、廉颇、赵括的传奇故事,是李白、李贺、陈子昂、元好问历代诗人70多篇诗文的千年咏叹,更是赵国百万妇孺、老人的哭泣哀嚎。

“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能回造化笔,或冀一人生。”当李白感叹谁能力挽狂澜“回造化笔”时,或许他曾想到蔺相如。是啊,如果赵孝成王能够听取蔺相如的忠告,是不是长平之战就可以避免?今天,蔺相如静静地长眠在泽州县莒山之巅。每当夜幕降临,他的英灵透过墓碑遥望高平廉颇祠、骷髅庙,完璧归赵时的勇气、负荆请罪中的谦和大度,都随着年轻人赵括的纸上谈兵化成了一声叹息……

长平之战的创伤,似乎必须有一位神医来抚平。年后魏晋时期,高平诞生了“晋城第一名医”王叔和。王叔和,名熙,字叔和,是当时与华佗、张仲景齐名的中医学巨人。他生在战乱中,从小便胸怀救世济人之心。通过不断努力钻研,王叔和编写了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为中医脉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他还汇编整理了张仲景的医学著作,把《伤寒杂病论》重新编撰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推动了中医方剂学的发展。王叔和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扶危济困,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被人尊称为“药王”。

注:青莲寺

医学救治肉体,心灵上的创伤似乎还需要佛法来抚慰。于是到了公元年,泽州诞生了“晋城第一名僧”慧远。慧远(—)俗姓李,祖籍敦煌,世居高都霍秀里(今泽州县霍秀村)。他自幼丧父,13岁出家,16岁到北齐首都邺城学习佛法。法师佛根深种,佛法高超,30多岁便成为名震天下的高僧。于是他返回家乡,在珏山附近创建了古青莲寺(当时名叫硖石寺)。魏武帝灭北齐后,在邺城废佛,遭到慧远当面斥责,以死相争。隋朝建立后,法师以高尚的德行被推举为统管天下僧民的六大僧官之一,被隋文帝尊称为“国宝”。慧远是佛教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以弘扬佛法为已任,为我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注:《匡庐图》

佛法劝人向善,却比不上艺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于是到了唐末五代时期,沁水诞生了“晋城第一画家”荆浩。荆浩(约—?),字浩然,沁水实和庄人,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整个十世纪,他的画法独步天下,不但留下了旷世名作《匡庐图》,还为山水画创作了理论著作《笔法记》。形与神皆备,情与景交融,荆浩的山水画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对北宋前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称为“唐末之冠”。

注:《中兴瑞应图》局部

到了北宋末年,阳城县又诞生了晋城画家“双子星座”中的另一颗巨星——萧照。萧照(-),字东生,是稀世珍品《中兴瑞应图》的作者。他年轻时,参加了周村镇抗金义士梁兴领导的太行忠义社,配合岳飞北伐。一日,义军捉获了当时画坛大师李唐,萧照乘机拜李唐为师,潜心学习绘画,后来成为与李唐齐名的南宋四大画家之一。

两宋时期,晋城名人星光闪耀,仅泽州一县便培养了杰出的天文学家刘羲叟和戏曲家孔三传。刘羲叟(—),字仲庚,高都镇东刘庄人。他博涉经史,明于治乱,受到欧阳修的赏识,两次向朝廷推荐。公元年,刘羲叟担任了《新唐书》的编修官,历时11年,完成《历志》6卷、《天文志》3卷、《五行志》3卷。他还创作了《刘氏辑历》,被称为“羲叟历法”。刘羲叟在天文学、数学、书法上都有很高的成就,被司马光称赞为“三晋奇才”。

孔三传是一位宋朝时期活跃在泽州县大阳镇的民间艺人。他创制了诸宫调。诸宫调是一种以多种宫调曲子联套而成的演唱形式,在戏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孔三传为我国戏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为元代唱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被尊称为中国戏曲之父。

两宋以前的晋城人才辈出,他们在医学、佛法、绘画、天文、戏曲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然而他们的辉煌创造并没使这片土地安静下来。晋城作为三晋门户,同时拱卫着洛阳、开封,战争变得更加频仍。公元年,周世宗柴荣与北汉在泽州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巴公原之战。仅仅过了6年,泽州又爆发了宋太祖御驾亲征平定李筠的战争。这里历经战乱,迫切需要寻找一条永葆和平的道路,更需要培育更多优秀的、有担当的人才力挽狂澜。

公元年,年仅34岁的儒学大师程颢走进晋城,担任泽州晋城县令。程颢以“兴起斯文”为己任,大力劝学、办学,教化百姓,启迪民智。到了金元时期,这里虽仍然战乱不断,但兴学重教却成为晋城人生生不息的信念。郝天挺、李俊民、郝经等儒生,在战乱中手执文明火炬,承继明道先生遗教,为晋城这片土地开辟一条新的文明道路。

程颢之前,晋城境内五六十年无一人考取功名,程颢之后大儒辈出,以致有“泽州学者如牛毛”的盛誉。到了金代,晋城地区更是连续出了七名状元,在山西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盛事。七状元中,李俊民名气最大。他是金末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教育家。金元之交晋城大乱,泽州豪杰段直挺身而出,安靖地方。他礼聘李俊民为师,招徕学子,兴学办教。仅五、六年时间,晋城考取秀才以上功名者便达人。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曾“三召两诏”李俊民。李俊民拒绝入仕,仍以兴办教育为己任。他的气节与人格受到忽必烈的敬重,死后赐谥号庄靖先生。

郝天挺(—),是金代陵川县人。他才学出众,却淡薄功名,以教书育人为乐。他的学生元好问是上承两宋、下传明清的大文学家。郝天挺家教极好,子孙多人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孙子郝经(2—),字伯常,是可以与耶律楚才相提并论的元代杰出政治家。他曾受诏出使南宋,被权臣贾似道秘密囚禁16年,时人称之为“南国苏武”。

从宋朝中期到清末,晋城人文熙洽,科第相望。特别是明清两代,晋城泽、高、阳、陵、沁五县就出了名进士。他们活跃在中国的政治版图上,有的功业卓著,位至卿相;有的一身正气,清廉自守;有的以诗文名世,更多的则以经世济民为己任。

晋城毗邻黄河,元明两代先后出了两位伟大的水利专家,他们为治理黄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贾鲁(—),字友恒,是高平人。面对黄河决溢带来的灾害,他不辞辛苦,往返数千里亲自考察河患,提出了两套治理方案。公元年,他从容指挥17万人治理黄河,创造性地采用“船堤法”,取得了可歌可泣的巨大成功。刘东星(—),字子明,沁水县端氏人。公元年黄河决口,他临危受命主持疏浚漕运河道,取得了成功。后来,因为积劳成疾,死在治理黄河的征途上。

明清两代,晋城高官层出不穷,仅尚书级别的就有数十人。正统年间,军事家侯琎为平定边疆叛乱,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卓越贡献。万历年间,经济学家王国光辅佐张居正进行改革,推行“一条鞭法”,对“万历中兴”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他组织汇编的《万历会计录》,更是我国财政史上的一大创举。成化年间的杨继宗,当时名列四大清官之首。顺治时的名臣毕振姬和雍正时的重臣田从典,都是享誉天下的廉臣。

注:上党梆子《悟因楼》剧照

皇城相府的陈廷敬,被称为“晋城第一名相”。陈廷敬(年―年),字子端,号午亭,是康熙年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一生深受康熙赏识重用,官至帝师、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曾以总裁官的身份领导编修《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明史》等。他擅长诗文,通晓音律,其诗品位极高,人称“燕许大手笔”。陈氏一门人才辈出,先后培养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9个进士、6个翰林。他们不仅功名卓著,而且多数擅长诗文。其中陈廷敬的孙女陈静渊“抒写性灵”,有“巾帼之才”,是山西女诗人的杰出代表。“只怜欲谴愁无力,憔悴形容暗里凋。”她的诗辞风温润、蕴意深远、凄婉动人,年后读来,依然催人泪下。

晋城士人不但才高、官大,而且都铁骨铮铮。明朝末年,因为太监魏忠贤弄权,以顾宪成为代表的“东林党”被推上了历史舞台。魏忠贤亲信编纂《东林点将录》打击正直士人,人中属于晋城籍贯的有6人。《东林党籍考》收录了山西东林士人20名,其中仅晋城有8人。张慎言、张光前、孙居相、孙鼎相、杨新期、王允成、翟学成、张道濬——他们谔谔敢言,忠荩一气,沐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是太行山灵气浇铸的铁骨男儿。

回首晋城如此多的名人,他们的产生既得益于太行山、沁河水的灵秀,更得益于晋城繁荣的商业活动。泽、潞、平阳商人是比晋中商人更早走上历史舞台的商帮。泽商早在明代、清初便已富甲天下,涌现出了王泰来、卫其杰、王重新、赵文熙等许多杰出的商人。他们以盐铁、丝绸为依托,赶着驼队从福建到俄罗斯恰克图,踏出了一条白银铺就的“万里茶路”。

注:大箕王泰来留下的小寨

泽商以“义”闻名,被誉为“大义泽商”。他们把诚信、重义作为经商根本,富裕后又以铺桥架路等公益为己任。泽州楸木山庄的王泰来家族传闻家财“现银一千七百万两有奇”,但王家数代人都没有做守财奴,而是“轻财好义”,做公益更是“用财如泥沙”。为了整治太行道,王家从王璇到王廷抡、王廷扬,父死子继、兄死弟继,不惜工费终于成就了不朽功德。整个工程耗资巨大,全部由王家承担。康熙皇帝称赞王家“义高北岳”,可谓名至实归。明清两代晋城商人的义举史不绝书,民间碑文更是清白文字、历历可见。

注:东关马骏故居的屋顶

晋城古代文化精英群星璀璨,到了近代更是光彩夺目。同盟会会员刘以东在武昌起义中壮烈牺牲,是开创民国的功臣。企业家刘知章、祁鲁斋有志实业救国,创办了晋东南第一个近代工业“大德造针厂”。郭象升是20世纪山西首屈一指的教育家、文学家,被誉为“山右第一才子”、“中国古文殿军”。马俊兴办教育,抗战中倾尽家财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被敌人劫持后宁死不屈,大义凛然……

注:赵树理文学馆

丹河、沁河浩浩流淌,最后汇入了汹涌澎湃的黄河;太行山云卷云舒,最后凝结成一个伟大名字——那就是赵树理。赵树理(—),沁水县尉迟村人,他是最被中国人熟知的晋城名人。赵树理没有高贵的出生,没有多少财产,也没有不朽的功业,但他却深受人民的喜爱。他是一位杰出的人民作家。他创作的《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作品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不朽的名著。他开创的“山药蛋派”,是新中国史上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赵树理以一颗朴实的心,







































中科白殿疯医院
北京中科中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xw/1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