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城市 >> 晋城市新闻 >> 正文 >> 正文

开化寺开化寺宋代壁画栩栩如生

来源:晋城市 时间:2021-7-4

宋代壁画精美绝伦

在开化寺内,有通明万历年间所刻的《开化寺重修大悲阁壁记》。在查阅《高平金石志》时,竟有关于雕刻这块石碑的石匠李仲时的介绍:“李仲时,张壁人,石匠,此人心灵手巧,做工精细,在本地很有名气,人称‘冒圪断’。”相比之下,在开化寺绘出“比敦煌好”的壁画的画师,人们也仅从留下的题记知道他的名字叫“郭发”。他来自何处,多大年纪,一生绘出多少作品,这些疑问,已无人能找到答案。

  开化寺最具价值的,就是郭发和另一位不知名画匠所绘的国内现存面积最大的宋代彩绘壁画。壁画位于大雄宝殿内东、西、北三堵墙壁上,是我国现存宋代寺观壁画中代表作之一,在全国古建筑中亦是孤例。

  开化寺壁画面积为88.68平方米。据殿内北壁西侧土墙及石柱上的题记记载,西壁及北壁西侧的壁画完成于宋绍圣三年(年)十一月初六日。“从时间上看,显然壁画是在大雄宝殿完工之后开始绘制的,来年春天上的彩。”张广善说,东壁、北壁东侧的壁画虽然出自另一位画匠之手,但东西两侧应当是同一时期作品。

  寺内壁画内容从可分辨的画面来看,东壁南起依次顺序为兜率天宫会、普光法堂会、重会普光法堂、三重会普光法堂。西壁南起须阇提太子本生经变,中间分三个内容:忍辱太子本生、华色比丘尼经变、转轮王舍身供佛本生。北壁为善友太子本生与光明王舍头本生。北壁东侧为观世音菩萨法会、西侧为鹿女本生与均提童子得道经变。张广善认为:“开化寺壁画无论从形象塑造、构图布局、用笔着彩,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在继承中原地区唐、五代十国壁画艺术基础上的一个新发展。可以说是代表了这一时期壁画画师的最高水平。”

(善友太子佛本生故事)

  相形之下,三面壁画以西壁壁画最为精美。壁画中部为气势恢弘的释迦牟尼说法图,二菩萨二弟子二金刚相伴。说法图的左右两侧分别是题材丰富的佛教故事,如须阇提太子割肉奉母等。画面中除了大量的佛教人物外,还有渔翁、织女、官吏等各种人物和亭台楼阁等各种建筑。画面中的服饰、冠带、器皿、兵器、刑具等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宋代的社会风貌。整个画面以大红大绿为主,在人物冠饰及画中建筑上配以贴金,显得绚丽多彩,金碧辉煌。画面上生子、乞火、割肉救母、刺瞎双目、流落异邦、回家团圆等情节,都栩栩如生。画中的宫廷贵族、官吏学士、僧侣道徒、耕织渔牧、商贾贩夫……一幅幅宋代社会生活的情景,跃然壁上,连环画般呈现眼前。其中,“华色比丘尼”故事中关于《刑场》一图,是郭发高超画艺的体现。这幅作品表现的是华色比丘尼和她的强盗丈夫被处决时的情形,虽然仅有30厘米见方,但郭发却能够用精致细密的笔调,将这个人物众多、场面复杂的情节刻画得淋漓尽致,各类人物表情各异,其艺术手法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刑场图)

(讲经说法图)

(织布图、捕鱼图)

壁画里还有舞乐,画的是双人对舞,有乐队伴奏的精彩场面,这说明在宋代已出现了队戏和说唱的文化活动,也是研究我国戏剧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画中的经变故事虽然是依照佛经经文作画,但画师反映的却是当时社会的现实景象。”张广善说:“一千多年前的宋代社会景象,被画师用画笔记录留存,使后人得以穿越时光隧道,走进宋代社会”。

(乐舞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xw/18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