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城市 >> 晋城市新闻 >> 正文 >> 正文

三晋美食高平十大碗现存世最早最系

来源:晋城市 时间:2018-1-31

高平十大碗

现存世最早、最系统的中华美食

作者:李军雷

高平十大碗曾经是晋城人日常生活中难得一遇的大餐,只有婚丧嫁娶的大事时才会见到。我们通常讲的吃酒席主要来讲就是吃“十大碗”。近日,在读史的过程中,将几处历史连接起来,按照“大胆假设,小心论证”的原则,提出一个观点,即日常生活中备受晋城人民喜爱的饮食——高平十大碗应当是现存世最早的、最系统的中华美食。

十大碗就是先秦的“羹”

现代重要的烹饪方法“炒”大概产生于南北朝时期。也就是说,现在所谓的八大菜系,最早也不过年的历史。南北朝之前主要用来佐餐的美食是羹。

羹就是汤,在炒菜发明以前,它是人类日常用来佐餐的最重要的美食。《礼记·王制》中记载,“羹食自诸侯以下至于庶人,无等。”可见羹是人人可吃的大众化菜肴。最初的羹是由清水煮制而成,到先秦两汉时期,人类烹饪水平提高,开始使用五味(酸、苦、辛、咸、甘)作为调料来制羹,制羹渐渐复杂起来,成为反映当时烹饪最高水平的菜肴。

高平十大碗里除了不具备“苦”这一味,其它味道都具备。比如“辛”,高平十大碗专门有一味芥末粉皮汤,真是将辛味调到了极致呢。还有“甘”,扁豆汤就是典型代表。

在周代,羹的种类很多,几乎凡是可以入口的肉类都可以做羹,其名称随主料不同而异,有牛羹、羊羹、豕羹、犬羹、兔羹等,高平十大碗以猪肉作为主原料,当属于豕羹之列,是极为精致、更成体系的豕羹。当然,羹不一定都是肉做的,穷人无肉,就用藜菜、蓼菜、芹菜、苦菜做羹,聊以下饭。我们的刺芥酸菜拌汤应该属于菜羹。

十大碗起源于商汤时期,与伊尹有关

伊尹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名相也是第一位名厨,他辅佐商汤灭掉了夏朝。

伊尹是制羹的祖师爷,他系统地提出了制羹的理论——“凡味之本,水为最始。”“九沸九变,火为之纪。”也就是说,食物放在鼎中烹煮,水多次沸腾,味道屡变;清除腥、臊、膻等怪异臭味并实现食物的美味都要靠火来控制。

晋城有一座伊侯山,一说是伊尹生于此,一说是伊尹跟从汤祈雨到过这里。我认为后一种说法更可靠。在人类对自然界认识还非常有限的时代,商汤由伊尹陪同,寻找可以祈雨的圣地,路线应该是溯丹河而上,走白水河,来到了伊侯山脚下。在此或许耽了较长的时日,然后才一路西行,沿着更为著名的获泽河到达析城山,完成了祈雨的盛举。或者还可以认为,祈雨之事并不是只做了一次,可能是一种较为固定的仪式,借此,商汤也可以了解民生,传播自己的执政理念,树立自己的威望(沁河一带如今还保留着非常古老的祈雨方式,非常值得研究)。所以,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晋城会建有如此多的汤帝庙,不是无来由的。而且汤帝庙多分布在河南安阳、焦作、济源和晋城的泽州阳城一带,与沁河、丹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祈雨的线路一览无余。

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伊尹将烹煮的技巧传播给了当地的百姓。再大胆一点设想,羹为什么后来会变成“汤”的称谓呢?十大碗为什么大多以“汤”命名?或许正是伊尹以此来传播汤的威名,收买民心的一个举动呢。

十大碗成型于长平之战之后

乔欣和刘国亮先生编辑的《方物大观》(晋城历史文化丛书之一)中讲到高平十大碗时,认为它与长平之战有关,是老百姓在祭奠被坑杀的将士时,献供里淋上雨水后,因为味道鲜美,逐步演变成了水席十大碗。

作为一个传说,当然很不错。我也认为高平十大碗与长平之战有关,但说法上与两位老师有比较大的差别。

南怀瑾先生在其《历史的经验》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说法:“在后人的笔记中记载,有人杀猪,刮毛以后,背上出现‘白起’两个字,这是讲因果报应,说白起直到现在,生生世世还是在被人宰杀。”

高平人有“吃白起”一说,是指吃烧豆腐。我认为,这是后来延伸出来的说法。真正的“吃白起”应该是水席——高平十大碗。

众所周知,做十大碗时,整个猪都要派上用场的,里脊肉、红瘦肉、下槽肉分别用来做过油肉、核桃肉和水白肉;杂碎肉用来做“小酥肉”;猪下水收拾干净做肠子汤、肚丝汤;猪头肉用来做凉菜。真可谓吃干榨尽,有节俭的成分,但也似乎含有“生气”的成分。

直到现在,养猪业仍然是高平非常重要的一个产业。

高平十大碗应是洛阳水席的前身

传说洛阳水席与武则天有关,是武则天传旨将洛阳水席这一民间大餐引入皇宫的。而且,根据洛阳地方研究者的说法,洛阳水席最早出现的年代正是唐代。为什么会突然在唐代出现?为什么没有一个演化的过程?

或许这正我们认识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因为,正是在这个年代,有一位皇族在泽州担任刺史,他叫李元嘉,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一子,也是李世民同父异母的弟弟。唐高宗末年,李元嘉任泽州刺史。李元嘉多才多艺,想来对地方风物也颇感兴趣,很有研究。或许是出席某位地方豪族的婚宴时,见识了十大碗,很是欣赏。于是,将其改造后,引入到了东都洛阳。或许是出于讨好武则天的需要,将整个菜名菜品都进行了皇族式的改造。一个生于民间、兴于民间的十大碗摇身一变,成了皇宫菜肴。菜名里再也没有直白的称谓,而是多了些治国的理念,多了些朝拜的意思。

洛阳水席来自于高平十大碗,是高平十大碗的升级版——这个想法虽然大胆,但从逻辑上来讲也是行得通的。否则,依洛阳人对洛阳水席的考证——“水席起源于洛阳,这与其地理气候有直接关系。洛阳四面环山,地处盆地雨少而干燥。古时天气寒冷,不产水果,因此民间膳食多用汤类。之所以称为水席,一是它的每道菜都离不开汤汤水水,二是一道道地上,吃一道换一道,仿佛行云流水一般,故称水席。”——此种说法,倒显得有些牵强,逻辑上讲不清楚了。

善待晋城的饮食文化

“朝失求诸野。”作为一个相对闭塞保守的地方,晋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单从饮食方面来讲,我们的烧豆腐、烧肝、疙瘩麻糖、刺芥酸菜、软米饭(黍米饭)、枣山等等都是非常古老的饮食菜肴。特别是十大碗,包括高平十大碗、晋城十大碗、阳城十大碗、周村十大碗等等,应该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菜肴之一,应当把它纳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之列,把它作为我市旅游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权作为引玉之砖,期待更符合晋城实际,更具有全国视野的地方文化研究佳作。

注:转发只因太喜欢这十大碗了,版权属原作者。

赞赏

长按







































白癲风最有效治疗偏方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xw/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