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城市 >> 晋城市新闻 >> 正文 >> 正文

晋城一中这个不服输的女学霸你知道么

来源:晋城市 时间:2024/3/13
如何确定白癜风病因 http://www.wzqsyl.com/search.asp?Keyword=%C8%E7%BA%CE%C8%B7%B6%A8%B0%D7%F1%B0%B7%E7%B2%A1%D2%F2&field=title

编者按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所有的付出终会有回报,所有的痛苦终将成为礼物。从入校八百多名,到六百多名,再到三百多名,最终高考考入华南理工大学,这个不服输的女孩不断积蓄力量,终于破茧成蝶,完成蜕变。

余天贝,原晋城一中班,班主任原鹏程,年高考考入华南理工大学。

我的高中三年

以全校八百多名成绩考入晋城一中的我,在录取通知出来的一瞬间,第一反应不是欣喜,而是忧虑,忧虑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如何在高手如云的一中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

高一:打击后勇敢,实践中成长

由于入校前我就坚定了学理的想法,所以文科的科目不怎么上心,想着这样就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理科科目的学习上。

但高一理科新内容的数量之多和难度之大给我造成了降维打击:我可以看到我的同班同学很轻松地做出一道物理题,而我只能焦头烂额地啃笔头;我可以看到他们的《必刷题》完成进度已经超过老师所讲章节,而我还在为老师上节课留下的作业所担忧……更让我焦虑的是,他们不仅理科成绩比我好,文科科目也没落下。当时我就意识到:自以为是的那一点小聪明简直可笑至极。

但我并没有放弃:高一第一次正式考试来临前,我一吃完饭就回到教室去啃那本至今让人难忘的《物理必刷题》。仍记得那一道道高考真题给我产生的巨大冲击,物理考三十分就是家常便饭,数学及格比登天都难……越挫越勇,越勇越挫。随着考试答案哗一页一页地发下来,选择题上一个个刺眼的红叉映入眼帘,表面上笑嘻嘻和别人开着玩笑“哎你对了几个?哈哈哈哈我才对了三个!”,其实内心极度悲伤……

我的成绩在高一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上学期没进过前名。文理分科后考得最好的成绩是理科年级多名。

当时我乐于参加各种活动、广交朋友。其实参加校园活动本身并不会非常影响学习成绩,原老师说得很对:“真正想学的孩子是会挤出时间来学习的,大胆让他们做喜欢的事就好了。”也就是在高一的时候我当上了班的班长,没想到一当就是三年……在这里特别感谢原老师对我的信任。

高二:调整心态,重新出发

高二是我提升最快的一年,也是我最累的一年。我认为高二是高中三年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在这里要特别感谢都云霞老师——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语文老教师。虽然她不是我的班主任,但在她的课上我学到了很多除课程内容之外的人生哲理,这些哲理令我受益匪浅。

如有一次在语文课上,都老师说:“其实高二是最重要的时期,在高二这一年把科目打好基础,高三复习的时候会轻松很多。”这句话简直一语点醒梦中人。我调整了自己的状态,也意识到高三离自己很近了。

从那一年我养成了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写作业的时候我从来不会边看书边写,或者写一道题翻一道题的答案,类似这样的习惯其实很不利于独立思考。现在翻回去看我的化学练习册,每一道错题旁都有我参考答案思考过后写下的注释。

那一年我好像打了鸡血一样,一改往日上课的“种地”风,永远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看着下课大家都趴在桌子上睡一片,竟然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后来物理刘兰老师说:“只要心中有信念,早上醒来就只会想到这个知识点还没搞懂,那个题目还没有彻底理解,就不会困了。”现在想想当时可能就是这种信念支撑着我。

虽然那一年我的成绩并没有很大的起色,年级理科五百多名是常态,六百名开外也正常。时不时问问学长学姐:“年级四百多名能上一本吗?”

但该做的题我一道都没落下过,该改的错我也一次都没偷过懒。就算期末成绩出来后在教室提不起劲地趴在桌子上怀疑人生一节课,回家沮丧地大哭一通、看着同学又比自己少错了一堆选择题时焦虑得头秃……也并没有打消我继续努力的想法。毕竟没有困难的学习,只有永不放弃的学习人。我永远相信我妈妈从小跟我说的话“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每一次的挫折过后我都可以笑着迎接下一次的挫折。

在高二后期,我的成绩排名基本可以稳定在四百多名。那个时候有一位考上北京化工大学的学姐来我们班分享经验,这位学姐也是原老师的学生。她当时说她在高三的时候成绩都一直是处于年级四百多名,叫我们不要轻言放弃。这位学姐的话在当时也给予我莫大鼓舞,让我拾起希望的火炬。我当时心里想:我加把劲应该也可以上院校的。现在想想当时对自己也太没自信了!果然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这不也冲上了嘛!

高三:咬住牙,永不言弃。

刚上高三的时候,我的成绩简直滑铁卢般惨不忍睹。排名一次比一次低,史上最低考到了年级近七百名。当时我也一直很迷茫,不知道接下来到底该朝哪个方向努力。

高三一年因为成绩把我这十八年的泪都流完了,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老师、同学,家人。我一直在质疑自己是不是自己真的不是这块料,脑子真的不如别人聪明。但是哭没用,质疑没用,抱怨更没用。

还记得第一次考完一份完整的理综试卷,我的选择题错了十一个半,理综三门加起来还没别人一门数学成绩高。当时原老师在课上问“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我苦笑着问出来“老师,选择题错十一个半还有救吗?”。全班人都笑了,但原老师没有笑。他说:“怎么就没救了?现在不错什么时候错?等着高考错吗?”他说完这句话我就心想:这次我一定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总有一天可以把这些漏洞补上。

那时还有“一模定高考”论,意思就是一模考什么成绩基本就决定了你高考是什么成绩。我又想:凭什么一模成绩就决定了我的高考?谁说来不及?我觉得来得及就一定来得及。

我选择沉下心来从错题下手,不再追求新题的数量和做题的速度。那段时间别人在做题,我在改错题;别人在买新题,我在翻以前考过的旧试卷;别人在讨论一道又一道的偏题怪题,我把最基础的题目看了一遍又一遍。

因为高一偷懒,我的语文文言文学的很差,所以我每次考完一份语文试卷都会把文言文的翻译抄在旁边。老天真的是会眷顾努力的人。在高考前我翻译了一篇有关鲍叔和管仲的文言文,结果高考作文题目正好提到了这两个人物。因为我了解到了这两个人物之间的一些故事背景,所以高考场上看到那篇作文题目时心里没有感到慌张。

另外推荐大家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这真的很有用。那时候最喜欢每天不布置任务的自习时间,这样我就可以静下心来去整理那些错题,而不是一味的为了赶进度完任务去机械化的“刷”一份又一份试卷。

那时候最简单的选修题满分15分我经常性只能拿3、4分,物化生三门课都是如此。为了补上这个漏洞,后来化学选修三的试题调研我一页一页写了整本,物理选修3-3的题我整理了好几十道,生物选修1的知识点自己全部动笔整理了一遍。数理化三本错题本也是我高三最大的财富。到高考,理综选择题错了半道,物理化学选修题满分。让我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疫情期间在家学习的日子。下午四五点网课结束之后,我可以在桌子前写作业写到半夜十二点甚至凌晨两点都不出卧室门,每天晚上在钉钉提交作业后那种成就感是除学习之外的事物无法给予我的。

后来妈妈跟我说那段时间她可以明显感觉到我有在努力,现在想起来都很惊讶我那时候的毅力。结束在家学习的日子回到学校后,我的成绩有了大幅提升,以前觉得遥不可及的三百多名竟然成了我的平均成绩,时不时还会跳到年级二百多名。我深刻理解到了“厚积薄发”、“触底反弹”这两个词的意思。

虽然返校后每天玩的也很开心,但成绩也没有落下。别人惊讶于我每天嘻嘻哈哈还能这样取得的成绩,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为了这些下了多少功夫。在这儿我又不得不说一句,高二打基础很重要,高三总复习起来会比别人轻松很多。

就这样,我迎来了高考。提笔前我的心里一点都不紧张,更多的是一种期待: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迎接这场无声的战斗。

高考落幕,我也取得了高中三年以来最好的成绩,幸运的考入华南理工大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xw/21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