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非遗系列~1
女娲
许慎在《说文》中说
娲,古之神圣女,化育万物者也
神话中的女娲是造化万物的伟大女神,由于没有过多的文字记载,所以女娲文化的传承最早是靠人们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到了战国时期,通过考古、发掘、研究楚墓、汉墓、帛书,了解到当时女娲传说非常盛行。主要讲述了:
女娲
拯救人类的伟大壮举
所以她的地位也一路彪升
超越
所有的
天地神灵和历代帝王
列入三皇之列
非遗小黑板
师傅:三皇指的是谁
师傅:女娲补天的工具叫什么
师傅:应该怎么看“女娲补天”的传说
神话传说是虚幻的但是女娲确有其人女娲是指生活在母系氏族社会原始社会早期的一位代表人物她与伏羲一起创造了辉煌的原始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奠基者被尊称为“华夏始祖”由于古人追求“天人合一”所以女娲从原始部落首领变成了造化万物的女神她辉煌的一生也被披上了神话色彩女娲的一生有九大功绩生万物、造人类、别男女通婚姻、创笙簧、教耕稼补苍天、立四极、斩黑龙女娲文化
它所承载的
造化自然、造福人民
博爱仁慈、自强不息
的精神内涵已内化
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品性
支撑着中华民族
数千年来繁衍不衰、傲立于世
1
河北
现在,全国仍有60多处信仰女娲的地方,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女娲,在这其中,涉县的“女娲祭典”是我国留传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原生态的女娲祭祀活动,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涉县娲皇宫
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城西10公里的古中皇山上建有娲皇宫,占地面积亩,主要建筑有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和娲皇宫等,分为山上和山下两组,中间以十八盘山道相连。传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女娲的生日,因此,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十八日,来自晋、冀、鲁、豫四省的人们都要前来朝拜女娲,由此形成影响深远的娲皇宫庙会,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而在女娲一生的九大功绩中,女娲补天的故事流传最广,但是女娲具体是怎样补天的?女娲身高是多少?或许大家就不知道了。
补天神针
高平是山西省晋城市的北大门,也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相传在高平发现了一根“针”,木质,通长6米,正中设卯榫接口,针身凹刻金书“娲皇补天针”。娲皇指的就是女娲,这简单明了的五个字说明:这根针就是女娲娘娘补天时所用的工具。
女娲娘娘
如果女性的平均身高是厘米,一根绣花针的长度是5厘米,那么身高就是绣花针长度的33倍。而这根“娲皇补天针”长度是6米,6米的33倍就是米,因此可以推断出,女娲娘娘的身高就是米。
针之文化
女娲娘娘用神针穿桑皮丝补天,从那时候起也就开始了原始针文化的脉络。不管是玄女族人收天蚕织丝,还是神农族人种麻织布,要想把丝麻做成衣服都离不开“针”的缝制,所以“针”在古代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因为有“针”的出现,才加速了中华文明的进程。
明代潞州
据文物专家推测,这根6米长的“娲皇补天针”,应该是明代遗物。当时的上党地区(上党郡,是秦代山西省东南部的一个古地名)丝织业十分发达,据《潞安府志》记载,洪武初年(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名),潞州六县有桑树8万余株,织机余张,绸庄丝店遍布街巷,机杼之声随处可闻。
潞州潞绸
潞州所产的潞绸在明代时曾发展到鼎盛时期,山西的潞州也因此成为北方最大的织造中心。潞绸长期就是作为皇家贡品上贡朝廷。而在明万历年间的《金瓶梅》里有17处也提到了潞绸,在同时期的另一部名著《醒世恒言》里,也是多处提到潞绸,在其他典籍中也可不断看到关于潞绸的记载和描写,由此可以想见在明朝时,潞绸生产和销售的繁荣景象。
祭祀嫘祖
潞绸如此兴盛,归根结底离不开女娲娘娘的“娲皇补天针”和由此产生的”针文化“。没有针,再漂亮的丝绸也做不成衣服。所以,古人便设坛祭拜,立庙敬神,在祭祀嫘祖(嫘祖又称西陵氏,属女娲一支)的同时,也不忘把这根穿越古今的神针一同祭拜,这也体现了古人饮水思源的思想和价值观。
针文化的演变
可以这么说,从古至今,人们的衣服鞋袜,被褥巾单都是由女人一针一线缝出来的,世世代代都是如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针”也成了女人必不可少的配饰,发簪其实就是“针”的演化之物。女娲补天留下了“娲皇补天针”,也给世世代代的女人留下了用针的习俗。女性的伟大就在于她的博大和温暖,她们用一生的勤劳和爱心缝织了一个个爱的延续。
女娲补天的文化内涵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时代的前进代替了古时手工的很多劳作方式,但“女娲补天“的故事却不会因历史的变迁而被遗忘,因为,这是中华的文化根源,是这些看似虚无,其实是真实存在的鲜活的历史人物,是她们一代代的创造了今天的华夏民族。我们不能简单的看轻这些神话传说,因为它确有深意。
非遗美学
我是朗读者您是传播者
我们都是守护者
使用就是最好的传承分享就是最好的传播
▼
用美扮靓我们的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