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启七年(公元年)郡藩桂端王①告即藩位致祭祭文
于惟神灵,挺生邃古,开物成务,立极继天,功参二仪②,泽垂万世。予祗承藩位,明祀式修,永绥运祚③!
注释
①桂端王:《炎陵志》载:“按《明史·诸王世表》及《传》,桂端王常瀛,神宗庶七子,万历二十九年封,天启七年就藩衡州。崇祯十六年献贼(诬指张献忠—编者)陷衡州,王由永州人苍梧,十七年薨。此碑立于就藩之初者也。
②二仪:指天地。《曹子建集·六惟汉行诗》:“太极定二仪,清浊始以形。”
③永绥运祚:全句意为永远保佑世运昌盛,江山稳固。
祭文大意
神圣英明的您,是远古杰出的帝王,开创并完成了前所未有的事业,奉天承运,制定准则,树立表率,登上帝位,治理百姓。丰功伟绩堪与天地相匹,洪恩浩泽永远留传后世。而今我继承藩位,认真履行祭祀神明的职责,请您明鉴,并享受这些祭品,永远保佑我大明、保我衡州世运昌盛,江山稳固。
背景简介
有史可证的藩王祭祀炎陵是很少的。桂端王何以有此一举?
桂端王朱常瀛是明神宗第七子,庶出。神宗一共有八个儿子,除太子朱常洛外,另有三个儿子幼年时即已夭折,所以没有受封,得封为藩王的有四个,他们是:福恭王朱常洵,封河南府;瑞王朱常浩,封汉中;惠王朱常润,封荆州府;第四个便是桂端王朱常瀛,封衡州。这四人都是神宗万历二十九年(公元年)立常洛为太子时同时受封的。四人中,常洵年纪最大,他的生母郑贵妃甚得神宗宠幸。在母亲的支持下,常洵有意夺储,迟迟不肯离京,遭到朝廷内外的抵制,直到万历四十二年(公元年),他年届29岁时才不得不到受封地就藩。其他三个藩王因为年龄较小,一直留在京师。万历四十八年神宗去世,39岁的朱长洛即位,是为光宗。他只做了两个月皇帝就死了,由其长子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建元“天启”。这么一来,仍留居京城的瑞王、惠王、桂王就成了皇叔了,关系自然疏了一层。刚即位的熹宗大概没有能力和时间顾及诸王就藩的事,又过了七年,即熹宗天启七年(公元年),三王才分别就藩。这年熹宗也死了。史书没有记载三王就藩的时间是在熹宗去世之前还是在去世之后,为什么选定在这个时间就藩呢?也许是年龄关系,因为天启七年离三王受封的时间已26年了,三王的年龄均应在30岁以上,还留在京师就再也没有道理;也许是熹宗逝世,新皇帝崇祯即位,朝廷给三王施加了压力。三藩就任时,明王朝已一步一步走近它的末日。这个时候,明朝的统治已历经年,由于一代代帝王的昏庸,宦官的专权,其政治之腐朽衰败到了顶点,加以从神宗万历到熹宗天启年间的五六十年里,几乎年年发生大小水旱蝗疫灾害。天启七年末,陕西全境灾荒不断,禾苗枯焦,人民争食山间蓬草、树皮,哀鸿遍野,死者枕藉,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整个国家有如装满了炸药的火桶,随时可能爆炸。年逾三十的桂端王们不会不了解当时的形势,他们都是怀着一种命运难测的恐惧心情就藩的。桂端王当然不可能有什么挽救时局的灵丹炒药,在那个迷信鬼神的年代,乞求祖先神灵的保佑便是很自然的事了。桂端王所在的封国衡州又靠近炎陵的所在地“长沙茶乡之尾”,占有“地利”的条件,这大概就是藩王桂端王之所以到炎陵祭祀的原因和条件吧。
就在桂端王就藩、崇祯帝登位的不久,明末农民大起义在陕西揭开了序幕,到了崇祯六七年时,反抗之火已成为燎原之势,无法扑灭,官军望风披靡;各处藩王无不颤颤惊惊。以瑞王朱常浩为例,他在崇祯七年上书给思宗说:“臣托先帝骨肉,获奉西藩,未期年而寇……臣在万山绝谷中,贼四面至,覆亡无日。臣肺腑至亲,藩封最辟,而于寇盗至迫,惟陛下哀怜。”(《明史·列传第八诸王五》)恳求朝廷搭救之辞,句句声泪,然思宗自顾不暇,哪里管得了各地藩王。不久,崇祯十七年,张献忠攻下重庆,瑞王被杀。福王朱常洵则先于瑞王在崇祯十四年(公元年)李自成攻陷洛阳时被杀。惠王朱常润治所荆州于崇祯十五年被张献忠攻陷,他先逃到长沙依附于吉王,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陷长沙,他又逃到衡州依附于其同母弟即这篇祭文的主祭人桂端王,可是到处都不是安身之地,不久,衡州也失陷了,他又和吉王、桂端王一块儿逃到永州。
且说这篇祭文的主祭人桂端王,他在天启七年就藩后,按照“有明诸藩,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明史诸王传》)的规定,自然不会有什么作为,只不过是吃喝玩乐而已。《明史》上交代了他的结局,崇祯十六年(公元年),衡州被张献忠攻破后,他与吉王、惠王一同逃往广西,居住在梧州。清顺治二年(公元年),清军南下,南明小朝廷福王朱由崧(福王朱常洵的儿子)束手就擒后,尚书陈子壮等准备奉他(桂王)监国(古代君王外出,大子留守,代行处理国政谓之监国),恰好唐王聿键在福建自立为帝,陈子壮的这个主意便打消了。也就是这一年,桂端王在梧州去世。桂端王能够在流亡中自然死亡还算幸运。后来他的第三个儿子桂王朱由榔于顺治四年在广东肇庆称帝,改元“永历”,在失败了的农民起义军余部的支持下,这个政权还存在了15年。康熙元年(公元年),朱由榔被降将吴三桂所绞杀,南明小朝廷也就彻底覆灭了。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ly/18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