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配合近日开幕的“千年壁画·华彩重生——山西高平开化寺壁画巡礼”北大站展览,特邀精研开化寺壁画多年的谷东方老师作学术讲座,并邀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李路珂老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凇老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李四龙老师等三位来自不同学科的讲谈嘉宾进行交流、评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教授担任活动主持人。
开化寺壁画为北宋寺观壁画保存至今的仅见之例,谷东方老师依学术的通例,从高平开化寺的沿革史、壁画作者、作画时间等几个基本问题切入,用碑刻等一手材料揭示开化寺壁画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之后,谷老师依次介绍了西壁及北壁西的四铺说法图(报恩经变)、其间的八个本生及因缘故事、北壁东的弥勒下生经变和东壁的四铺说法图(华严经变)。在释读报恩经变的过程中,谷老师适时地将部分壁画场面与敦煌莫高窟的相应内容进行比对,一方面,细微的图像差异可能体现了不同的经变内容,从而影响学者对壁画内容的判读,如善友太子本生的“太子殿上供奉宝珠”,这类相似的题材都出现于贤愚经变与报恩经变中;而另一方面,开化寺与敦煌壁画存在着艺术水准的高下,如善友太子本生的牛王舔刺场景。
谷老师讲座现场
谷老师着重强调了各本生、因缘故事与“报恩”主题的联系。尤其是对于善友太子本生和大光明王本生的“布施”主题,他指出“报恩”中包含“下报众生恩”的重要内容。谷老师还列出了报恩经各品的内容、表现主题和此幅报恩经变的各部分对应经文位置等数张表格,帮助我们从宏观的视角了解壁画的构思、选材。
开化寺报恩经变诸故事相关信息
在释读弥勒上生经变和华严经变时,谷老师按照经文内容,尊重画面现存的部分进行比对,不仅建构了各铺壁画的内容框架,还探究出画面间的逻辑——东壁北一与北壁东两画面的承接关系及东壁北二、南二、南一各画面之间的关系。最后,谷老师再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ly/18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