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辖1个街道、10个镇、7个乡:东城街道、凤城镇、北留镇、润城镇、町店镇、芹池镇、次营镇、横河镇、河北镇、蟒河镇、东冶镇、白桑乡、寺头乡、西河乡、演礼乡、固隆乡、董封乡、驾岭乡。
那么哪个最富,哪个最穷呢?阳城县东城街道(原名八甲口镇)是年5月从原町店镇划分出来的一个新镇,年由于撤并乡镇改设为东城办事处,距县城7公里,位于县城东芦苇河下游两岸,辖7个行政村,总面积19.2平方公里,耕地亩,人均耕地0.46亩,总户数为户,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
凤城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辖5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个自然庄、个村民组,19个镇直企事业单位,,其中农业人口5.83万,农村劳动力个,耕地亩,人均不足0.7亩。
凤城镇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古有“万山拱翠、三水环城、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美誉,因镇驻地古称“凤凰城”而得名。该镇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历史悠久,三庙(孔圣庙、关帝庙、水草庙)两园(烈士陵园、西池园林)一院(潘家十三院)传颂远近,“两封国公”、“八座双隆”、“十凤齐鸣”、“十凤重鸣”的历史佳话脍炙人口,这里还是明代工部尚书白所知、刑部尚书白胤谦、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田从典的故乡。独特的人文景观、古老的历史传统,使得凤城宛若太行山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北留镇位于山西南部,晋城与阳城中段,东接泽州周村,北连沁水。交通便捷,侯月铁路、晋阳高速公路、陵沁线穿镇而过。改革开放以来,北留人民锐意进取,依托传统煤铁产业,异军突起,迅速跻身“明星乡镇”行列。全镇总面积83.7平方公里,33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3.5万口人,耕地亩。
北留镇煤炭、矿石、旅游资源丰富,阳城电厂、兰花科创田悦化肥厂等大企业均在该地。北留镇拥有皇城相府、海会寺、郭峪古城、九女仙湖、刘秀岭、牛头寨等旅游景点,拥有皇城、郭峪、大桥、尧沟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皇城、郭峪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海会寺、郭峪古建筑群2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润城镇一直是山西阳城县最繁华的城镇之一,富商巨贾辈出。沁河明清时称“洎水”,它如乳汁浸润,哺育了润城镇的人们。明末时,富庶的润城镇曾多次遭到流寇的袭扰,为了抗匪自保,润城修建了3座城堡:屯城、刘善城和砥洎城。几百年过去了,屯城与刘善如今仅存遗址,只有砥洎城基本保留了下来。年7月2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批准决定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町店镇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县城北部10公里处的芦苇河畔,东与该县润城镇、沁水县嘉峰镇交界,南与该县凤城镇、东城办事处为邻,西与该县西河乡接壤,北与该县寺头乡、沁水县端氏镇毗连,辖区总面积61平方公里,是山西省百家试点小城镇之一。
町店镇先后被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委授予“完成工作目标先进乡镇”、“文明小城镇”、“文化先进乡镇”、“双拥模范乡镇”等荣誉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纳税在万元以上乡镇”、“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环境保护先进集体”、“计划生育先进集体”、“民政工作先进集体”、“中小学危房改造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镇党委还被县委授予“红旗党组织”光荣称号。
芹池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20公里。面积59.9平方公里,人口0.9万。晋韩公路过境。辖芹池、阳陵、大峪沟、刘西、刘东、吕家河、川河、侯甲、武甲、南上、槐树腰、宜壁、游仙、将军腰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盛产烟草、花椒。名胜古迹有寿圣寺琉璃塔、阳阿县治旧址。
次营镇位于阳城县西南21.5公里,获泽河南侧,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宽约6公里,总面积约60.4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南次营村。全镇总耕地亩,总户数户,总人口口人(平均每平方公里约人)。
该镇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资万元,共铺装水泥路里程达75公里,居全市、全省第一;谭村村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户户通”。二00四年,该镇又多方筹集余万元,完成了35公里的水泥路建设任务,两年共修路达公里,绝对铺装长度和人均里程均为全县第一。次营镇因此被市、县授予“村村通”水泥路(油路)红旗乡镇荣誉称号。
横河镇位于阳城县西南,恰置全县有名的析城山、小尖山、云蒙山、鳌背山四山环抱之坳。东西直线距离15公里,南北直线距离23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居全县各乡镇之首。现辖20个行政村,个自然庄。
横河镇属历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全镇有耕地1.2万亩,林地23.18万亩,牧地3万亩,为全县境内主要林牧基地之一,
河北镇位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境南部,距县政府12公里。县阳(城)杨(柏)公路过境。面积61.6平方公里,人口1.7万人。乡镇企业产品有缸瓦、缸砖、水泥、钢塑门窗。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盛产蚕茧。该镇为明代右都御史原杰、佥都御史杨继宗、御史杨新期的故里。
蟒河镇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南部山区,以其境内蟒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得名。距县城30km,总面积56平方公里,森林综合覆盖率达81%。蟒河风光以山水为胜,山雄奇险峻,层峦叠嶂,岚雾缭绕,瀑布成群,蟒河水清流澈如玉,似巨蟒蜿蜒奔腾于群山峡谷之中。峡谷内10km长的地表钙化景观,是我国东部唯一的钙化型峡谷景观。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素有“山西动植物资源宝库”的美誉,是华北地区观赏游览价值极高的生态旅游区。
东冶镇位于阳城县东南部,距县城21公里,境内阳济公路穿镇而过,侯月铁路纵贯东北边缘,是我县直通中原的南大门。全镇辖33个行政村,个自然庄(目前有个无人居住),户,口人,人口仅次于凤城、北留、润城,位居第四。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亩,林地18万亩,为全县面积第一大镇。产业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辅之以传统的采矿冶炼业。
白桑乡是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辖乡。年属应朝公社,年置白桑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7公里,香台山北侧。面积58.1平方公里,人口1.8万。阳(城)济(源)公路、侯(马)月(山)铁路过境。
寺头乡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部,半山丘陵地带,距县城约25公里。东与町店镇相连,西与芹池镇接壤,南与西河乡相邻,北与沁水县交界。全乡国土总面积7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森林覆盖率55%。辖21个行政村,个自然庄,户,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是革命老区,曾是阳北县抗日政府所在地。
十一五期间,寺头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蚕桑兴乡、生态立乡、项目强乡”的战略思路,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转型发展的助推器,牢固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改善民生,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年底社会总产值达到1.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
西河乡位于阳城县城西5公里处,总面积38.4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5万口人,境内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区位优越,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截止10月底,全乡社会总产值达到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
演礼乡位于阳城县城西七公里处,地处丘陵区。面积40.1平方公里,下辖19个行政村,58个自然庄,口人。拟建中的阳垣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县内的主要粮棉产地和蚕桑基地,主导产业主要有煤炭、冶炼、铸造、陶瓷、蚕桑、畜牧。
固隆乡是全县重要的现代农业之乡、传统工艺之乡和历史文化名乡。固隆乡位于阳城县中西部,距县城14公里,东与演礼乡相邻,南与次营镇邻近,西与沁水县交界,北与芹池镇接壤,总面积40.1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32个自然庄,户口人。
董封乡位于阳城县城西南24公里处,年撤并乡镇由原董封乡、李圪塔乡合并组成今董封乡。总面积平方公里,居全县第三,辖32个行政村,2个林牧场,户,总人口人。有耕地亩。
驾岭乡位于阳城县境中南部,一道山岭东西横贯其中,村落多散布于岭的南北两侧。该乡为县城通往横河乡的又一经地。面积75平方公里,该乡是特有油料树种椋子的主要产区,也是玉米、小麦、小米、核桃、苹果的特色产地。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xc/16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