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古堡保护、旅游开发
这些都是晋城发展旅游业
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应该如何处理
学者张辉提出了
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一起来看看~
张辉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
一、历史与文化的问题
在中国文化、历史和旅游的格局中,晋城是一个重要的区域。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晋城具有良好的旅游发展条件。
晋城的旅游是依托于历史还是依托于文化,是历史为大还是文化为大,这个问题困扰晋城旅游发展三十多年了,至今并没有解决,但这个问题却不能回避,因为它不仅涉及晋城旅游发展的定位,也涉及晋城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及开发的重点。
01
从历史源头来说
晋城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一个地级区域内拥有这么多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在我国也是少见的。
同时,除了历史文化资源之外,晋城也拥有良好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所有这些都为晋城的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02
从世界旅游发展来说
文化旅游和自然旅游是两大市场主题。文化旅游依赖于历史文化,自然旅游依赖于生态环境,一个地区拥有这两类资源中的一个,就具备了旅游发展的基础,如果一个地区同时拥有这两类资源,它的市场面更为广泛,地区旅游吸引力更为强大,旅游对社会经济的带动力更为显赫。
近几年,晋城的旅游充分表现出这个特质,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来晋城旅游,晋城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周村镇东岳庙
二、旅游与文化的内在关系
我国的旅游发展中,在处理旅游和文化的内在关系上,我们经常说到的一句话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总被人从史书中和故事中找出来被作为标签贴在旅游产品或项目上,似乎迎合式地在说“我们是有灵魂的”。
近几年,我国一些地区在发展文化旅游时,大多数是以景区建设思维来展现历史文化,新建古城、新建古街、新建古墓、新建古道、新建古庙、新建古居,这些做法是否符合文化旅游发展的方向?
01
从旅游形态来说如果从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不反对对一些遗址的修建,如果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说,如果这些新建仅仅是为了旅游发展,是值得商榷的。这是因为,从旅游形态来说,这种以物理外形为核心的景区形态对应的是观光旅游,是难以满足度假旅游的休闲旅游需要的。
02
从文化旅游的核心来说
从文化旅游的核心来说,旅游者要的不是文化,而是文化感,是文化的体验。文化感需要从场所记忆和集体记忆中摄取、转化为场景、故事、故事线,从而带给游客感官、行为、思维和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才是文化旅游的核心。
在晋城文化资源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文化资源便是古堡。通常,中国人对于古堡的印象多来自国外,特别是欧洲,实际上,在中国内地也有数量繁多的古堡,国内古堡存量最大、分布最密集、品质最高的地区就在山西。
皇城相府是山西古堡中总体品质最高的一个。山西及晋城之所以现存众多古堡,是与其历史密切相关的。现在晋城区域内的古堡遗址大概有个,遍布太行古道和丹河、沁河流域。
▲谢氏古堡
三、古堡保护与旅游化
发展问题
古堡保护与旅游化发展是晋城当前一个重要问题,问题的破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01
古堡的管理方式和治理模式
晋城的大多数古堡仍然是“世界级的遗产,乡村级的管理”,因为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缺乏统一管理、科学谋划、学术研究、保护监测等明确的职能分工,难以上下一致、统一协调,而是存在各自为政、职能混乱、职责不清等问题。
02
古堡保护经费筹集问题
目前,古堡保护经费主要来自于各级政府专项经费,在引入社会资本方方面,也未有大的突破和进展。面对文物密集区庞大的文物保护工程、旅游开发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拆迁及周边环境整治,以及申遗、顶层规划、宣传推荐等工作,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社会资本引入乏力。
▲大阳古镇
03
古堡旅游转化
如何将世界级资源转化为世界级产品,发挥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带动晋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处在一个破题阶段。为此,我提几点建议:
1
一是对现存的古堡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进行分类管理与分层开发。
首先,按照古堡的单体体量、历史年代、文物价值、景观价值确定资源等级,设立不同的管理层次进行分类管理。同时,按照以上评价标准对不同的古堡确定旅游化发展方向,有些古堡以重点保护为主,有些古堡以旅游开发为重,有些古堡以观光为主,有些古堡以度假为主,通过分类管理和分层开发,极大发挥古堡资源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2
二是要研究古堡资源的活化问题。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生产方式,与此同时也有与其相对应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建筑、礼仪、风俗、习惯、节气、服饰、音乐、艺术、制度。当这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固化、沉淀后便形成了文化。因此,古堡资源的旅游价值,就应该站在当代人的角度来审视和体验历史文化的精华。通过创新手段,打造符合当代人的旅游产品。文化旅游的发展应该通过活化的方式,与现代旅游类型相结合,形成旅游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许多精彩绝伦的旅游产品,才能形成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才能打造出文化旅游的高地。
在发展古堡旅游时,通过对古堡的历史文化的挖掘,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通过对古堡这个物理外形所内涵的戏曲文化、歌舞文化、工艺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战争文化、根祖文化、商文化、山水文化、养生文化的挖掘、提炼和活化,创造出具有IP概念的文化体验旅游、研学旅行、休闲旅游、度假旅游、主题旅游、健康旅游、体育旅游等各种旅游形态和产品。
3
三是将古堡打造成不同旅游者的度假形态。
不同的旅游形态需要不同的旅游要素来支撑。对于观光型旅游产品,其资源必须要有说头、有看头、有玩头,也就是说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按照文脉和地脉展开。但是对于度假旅游产品,旅游地的环境、气候、风景性资源就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围绕着市场定位,进行产品开发,通过产品开发来整合旅游资源。
对于古堡这种资源形态,它既是一个景观资源,同时,也是一个住宿形态,也就是说,利用古堡开发旅游,它既可发展观光旅游,形成景区形态,也可发展度假旅游,形成度假形态。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古堡这种资源开发一种叫做“数字古堡”的旅游形态,来满足那些数字游民的需要。在古堡里,形成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对话,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住宿与度假形态。
▲良户村
4
四是要研究古堡资源的开发方式与商业模式。
首先,要破解古堡古民居使用权流转难题,鼓励依法通过流转、征收、租用等方式取得属于文物建筑的农民房屋及其宅基地使用权。其次,要鼓励古堡村落统一对外招商和认养,鼓励集中连片的古堡村镇开展协作,形成古堡景观带。再次,要创造分权和分时度假的商业模式。它是西方国家在度假开发中常用的一种商业模式,分时度假是将度假区的设施按每个单位分为一定的时间份,出售每一个时间份的一定年限的使用权。
消费者拥有一定年限内在该度假区每年一定时间(或一周)的居住权。分权度假是将度假区设施的每一个单位分别出售给投资人,同时投资人委托管理公司或分时度假网络管理,获取一定的投资回报。一般情况下,投资人均拥有该酒店每年一定时间段的免费居住权。
5
五是通过旅游化的方式,形成晋城古堡旅游景观体系和度假体系。
具体来说,旅游化要形成空间的旅游化、要素的旅游化、产业的旅游化的发展格局。空间的旅游化,是要改变以景区为主要架构的旅游空间经济系统,构建起以景区、度假区、休闲区、购物区、露营地、旅游街区、旅游小镇、旅游城市、旅游风景道和旅游绿道等不同旅游功能区为架构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系统,推动地区旅游空间从以景区为重心向以旅游目的地为核心转型。
产业的旅游化,是要改变以单一旅游形态为主导的旅游产业结构,构建起以旅游为平台的复合型旅游产业结构,推动地区的旅游产业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产业旅游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则是产品化和产业链。要素的旅游化,是要改变以旅游资源单一要素为核心的旅游开发模式,构建起旅游与资本、旅游与技术、旅游与居民生活、旅游与城镇化发展、旅游与城市功能完善的旅游开发模式,推动旅游要素由旅游资源开发向旅游环境建设转型。要素的旅游化是要围绕着地区资源属性形成旅游功能的主题化。
处理好历史与文化
古堡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问题
让晋城文化旅游更上一层楼!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xs/18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