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近年来,晋城市城区以洞头村为试点,精准发力“五大振兴”,奋力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城区篇章。
依托康养产业,谱好“产业振兴”篇章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洞头村乘上了“康养”高速列车,依托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舒缓的生活节奏,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康养+”道路。“康养+民宿”洞头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现有林地亩,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特色民宿,是洞头村在全省“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定位下的积极探索,更是晋城市着力打造“康养之都”的生动实践。洞头村盘活现有的闲置宅基地这个“沉睡资产”,以每户元租金,流转3户村民的闲置房屋,建成了特色高端民宿;借我市点状供地先行先试之机,分两期共修建14座林间小木屋,现已全部投入运营,吸引大批游客观光体验;年,抓住我市“百村百院”工程机遇,成功申请洞头雅居22座康养民宿项目,力争使民宿经济成为洞头村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康养+农家乐”生态旅游的环境美了,游客也变多了。村民们利用自己的闲置房屋,办起了农家乐。让游客们在欣赏风景的同时也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晋城“农家风味”。村民们用土特产品加工成美味的饭菜,由于价格不高而且绿色健康,深受游客们的喜爱。游客们在美景中、放松身心,舒缓精神压力,在农家乐感受“农”的文化,收获“家”的关怀,享受“乐”的体验。年全村完成改造提升后,这个只有61户村民的村子里,经营农家乐、小吃摊的农户超过15家,可同时容纳人就餐,收益达到每年十多万元,村民的钱包也日渐鼓了起来。“康养+培训”洞头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绿色”生态旅游特点,逐步开发会议接待、农业实训、团建培训、红色研学、廉政教育、电商推广等培训、研学等业务,参训人员在培训之余同时体验洞头的红色历史文化。洞头村目前已成为晋城市城区党校党员教育示范基地、晋城市党性教育示范基地,晋城市农业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并于年11月被山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确定为全省第四批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省级示范基地。据统计,年培训基地成功完成14个单位委托的培训任务,培训规模超过人次。作为“晋城市城区乡村振兴示范村”,洞头村培训基地已圆满完成三期创业致富带头人“文旅+康养”示范培训班的培训任务,是全省乡村振兴创业致富带头人的“摇篮”。吸引各类人才,谱好“人才振兴”篇章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曾经的洞头村,是个“三无五难”村,村里绝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不愿在村发展,人力流失严重。如今,洞头村良好的生态旅游发展势头和优厚的扶持政策,成功吸引了一大批本村年轻人和外来投资者在村投资。村民王晋波回村开办“舒心”农家乐,每年有着十多万元的稳定收入;“城里人”韩圆圆她和合伙人租用村民的闲置老宅建起了“老磨坊”咖啡馆,目前已完成工程的主体建设;浩翔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成立晋城市大洞头宸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是洞头的主要合作企业,是有一支具有专业文旅管理经验的管理团队,目前运营团队已突破30人。各类人才汇聚洞头村,用自己的专业和特长助力着洞头村的振兴发展。挖掘“红色”资源,谱好“文化振兴”篇章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洞头村曾是晋城人民抗击日寇的重要据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驻足视察的地方,依托红色底蕴,洞头村建起了廉政教育基地、村史馆等红色教育专题馆,开发出了红色研学游线,初步兴起了红色产业。村北的二层建筑,是晋城市城区纪委为传播新时代党中央反腐倡廉精神打造的以“永远在路上”为主题的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村中的村史馆展示着齐家抗战历史,老一辈革命家在晋城工作的事迹、讲述了晋城三区区长连一山在洞头村的抗日故事和洞头村村民英勇抗战精神。村南的麦田步道,是主席视察山西来到洞头时走过的小路,广大党员干部在这里重走主席步道、重温主席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现在麦田步道已成为党员学习教育和市民参观学习的打卡地。洞头村的实践形成了全市“洞头速度”和“洞头精神”。现在的洞头村民,对未来的乡村振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决心。保护“绿色”资源,谱好“生态振兴”篇章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洞头的振兴之路也是总书记“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洞头村立足自身资源,坚持绿色发展,注重保护林地生态,并先后建设和改造了沿河观景长廊、登山步道、麦田广场等旅游设施。走进洞头村,街巷干净整洁、绿化美化有序、农房立面整齐、庭院美丽卫生、垃圾分类投放、田园整洁美观。走一走麦田步道、吸一吸林间浓氧、听一听琵琶泓的飞瀑、赏一赏清风壁的诗句,都成了游客们流连忘返的体验。洞头村持续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zx/19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