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城市 >> 晋城市历史 >> 正文 >> 正文

诗文探微女娲真的补天了吗

来源:晋城市 时间:2021-7-27
上周课上,中中老师说今天要讲女娲补天的神话,小朋友们都很兴奋,说这个故事他们早就知道了。但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大家有看过女娲补天的原文,就会发现其实这件事情并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这个故事最早出自西汉初淮南王刘安组织门客编写的《淮南子》,原文如下(节选):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Part.1

女娲真的补天了吗?我们虽然把这个故事称之为女娲补天,但其实不难发现,女娲一共做了四件事情:1.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熔炼五色石用来修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砍断巨鳖的脚用来支撑天柱)3.杀黑龙以济冀州(杀死黑龙制止冀州的水患)4.积芦灰以止淫水(堆积芦苇灰用来堙塞洪水)而其中只有第一件事跟补天有关,其余三件事则是在治理洪水。但我们回过头来看第一件事,其实是很有问题的,天怎么会破裂呢?有的朋友会觉得这是神话故事,有什么不可能的呢?当然没有这么简单。神话故事不等于胡编乱造。一般来说,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只不过他们当时还无法科学地认识世界以及种种自然现象,所以才会认为世界上有超越自然的“神”的存在,将种种现象归结于“神”的身上。说到底,神话的背后是有现实根据的。所以,女娲补天这个行为本身是说不通的。首先,古人不会飞,其次,天也不会破裂。这似乎就是个伪命题啊!其实答案藏在女娲补天的方式里,用五色石补苍天,大家不觉得这就是在堵漏洞吗?洪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来的。把天堵上,不就相当于把洪水的根切断了吗?至此,我们可以推断当时的现实背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雷雨,引发了森林大火,加之山洪爆发,森林里的野兽无法生存,纷纷跑出来危害人类(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巨鳖(鳌)巨蟒(黑龙)也在洪波中出没。大雨连月不息,整片天空灰暗惨淡,就好像要坍塌一样(四极废),大地轰轰作响,就好像要崩裂一样(九州裂)。更何况,用石头堵,用芦灰塞都是最最原始的抗洪手段。正如另一个治水英雄鲧的故事。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我们剥开神话的外壳,就会发现鲧治水的方式就是用泥土(息壤)堵塞(堙)洪水。这种治水方式跟女娲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我们再看女娲补天神话,就会发现,包括“补天”这个行为在内,女娲的根本目的是在治水。可以这样说,女娲是神话里第一个治水的英雄。至于后世都说女娲补天,不说女娲治水,据袁珂先生分析则可能是因为历史上治理洪水的神话已经很多了,而补天神话不仅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都是极为罕见的,所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就流传开来了,而其治水的内核则被掩盖了。

Part.

天柱是怎么倒塌的?女娲补天这个故事我们已经分析完了,但这里还有一个值得说一说的题外话:撑天的四根柱子(四极)是怎么倒塌的呢?中中老师在课堂上问到这个问题时,有小朋友马上就回答说:“是共工撞断的!”确实,历史上真的有这种说法。因为《淮南子》中还记载了“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原文如下: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共工和颛顼发生战争失败了,一怒之下一头撞向了不周山,导致支撑天的柱子断了,系着大地的绳子也断了。这两个故事看上去好像真能无缝衔接,但其实我们仔细去分析就会发现漏洞百出。首先,数量不一样。女娲那个时候是“四极废”,即撑天的四根柱子全部断了,而共工只撞断了一根天柱而已。其次,后果不一样。“四极废”带来的后果是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洪水滔天,凶兽横行,宛若世界末日。而共工撞断天柱与地维的后果,则是对天地造成了影响,日月星辰向西北方向移动,河水向东南方向流动。最后,目的不一样。女娲补天神话的目的是为了歌颂女娲治理洪水的丰功伟绩。而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的目的则是为了解释天文和地理的现象。因此,这两个其实是完全毫不相干的神话,只不过后人觉得女娲补天里没有交代清楚天崩地坏的原因,于是把两个故事强行拼凑起来的。这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神话的一个重要特征——碎片化。我国的神话往往是片段式的,每个故事基本上都是单独存在。比如女娲补天神话就不可避免地有上述缺陷。而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则有前因,因为共工和颛顼分属于炎帝和黄帝两个阵营,所以这个神话属于炎黄战争神话的余波。另外像刑天、蚩尤的故事,也属于同一类。但其实这类神话之间的联系也是极为薄弱的,尤其是与希腊神话一比较,这种特点就更为明显。希腊神话有完整的体系,而我们中国的神系则是破碎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中国古老的神话滋养着后世的文学,比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身世就借助了女娲补天神话,说当年女娲炼石补天,一共炼成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仅剩的这一块就被扔弃在青埂峰下,便是贾宝玉的前身。▲《红楼梦》电视剧中的“通灵宝玉”因此,希望大家都能正视并注重我们的神话故事,说不定你也会受到某个神话故事启发,灵光乍现,从而写出一本传世佳作呢!作者:中中老师责编:乌桐监制:凌老师参考书:袁珂《古神话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袁珂《中国神话通论》四川人民出版社

-往期精彩-

缇萦救父之后怎样?——汉文帝废肉刑的后续真相

诗句对仗巧,也是个烦恼!怎样解读诗词中的“写景”——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落日”为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ls/19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