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冬季总是阴雨绵绵,又湿又冷,周末只好带着两个孩子在家。他们在看电影《愚公移山》,我一边打扫着卫生。
七岁的儿子看到愚公带领着村民一起挖山,并要求自己的儿子世代为移山努力时,问我:“妈妈,为什么愚公移山不用炸药呢?他们可以用炸药的对不对?”
没料到儿子会这样发问,我一时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孩子的问题,大脑快速地在搜索答案。
“恩......,因为炸药也只能炸开一小块呀!”“这两座大山太大了。”
显然对于这样的回答儿子不太满意。“只要找到合适的点,安装足够的炸药,我觉得再大的山应该也可以炸垮。就像大楼爆破一样,不是吗?”
“恩,你说的很有道理。如果愚公他们有炸药的话,或许会这样做。”
“这个故事呢,其实是告诉我们人一定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不能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放弃。”
儿子似懂非懂,思绪仍旧沉浸在如何用更好更快的办法解决移山这个问题上。
看着儿子思考的样子,我既没有去打扰,也没有试图让孩子一定就要去理解愚公移山背后的寓意。
随着孩子的长大,我发现在他的成长里开始有很多我无法解决和回答的问题。
天空是灰色的不是蓝色的?
端午节为什么不吃月饼呢?
为什么动物不能和人一样生活?
面对这些奇怪的问题,虽然很多时候会让我感到窘迫,但同时又非常的开心,孩子提出这些质疑,实际上是因为他在思考。
罗素说:当孩子们懂得质疑了,教育就成功了。
面对孩子的质疑和提问,父母的态度将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
不做“知更鸟”妈妈,让孩子敢于质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
一个8岁的小孩对课文《羿射九日》提出了疑惑。
他说:“在《羿射九日》中,前一段提到了江河里的水都被蒸干了。下一段又说羿蹚过了九条大河。
水不是被蒸干了吗?羿是怎么蹚的呢?
孩子提出质疑,妈妈没有直接忽悠,她先是认真的咨询朋友圈该怎么回答孩子。
接着又多次打电话给人教社,希望有专家能解答孩子的疑问。
小男孩的疑问最终也得到了人教社官方回复,表示“蹚”确实用的不够恰当,在下一个版本中会修改。
大家纷纷为小男孩敢于质疑行为点赞,同时也对孩子妈妈认真对待的做法大为赞赏。孩子能够独立思考并且勇敢质疑显然和妈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作为父母,我们都渴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希望孩子像个机器人一样,只能接受已有的知识内容。
可是现实中很多的父母践行的却是“知更鸟妈妈”的做法:
在思想上什么都嚼碎放进孩子的嘴里,让他们吞下。小知更鸟不管妈妈给的是什么,都只会张大嘴巴欣然接受。
当孩子提出疑问时,很多父母会被孩子那些看似”无理取闹“的问题惹毛:“把老师教的学好就行,别管那些。”
父母们更看中的是孩子学到了多少,而不是思考了什么。
而在这种教育下长大的孩子,通常会缺少批判性思维,不敢去质疑“标准”和“权威”,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敢于质疑的能力著名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想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敢于质疑的能力,爸爸妈妈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培养:
1.认真守护孩子的好奇心
伊恩·莱斯利在《好奇心》一书中提出:好奇心开始于“为什么”的问题,这是人与其他物种根本性的区别之一。
犹太民族被称作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他们非常重视孩子教育。
犹太父母通常鼓励孩子提问,激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在提问和探究中寻找出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孩子的质疑和独立思考习惯。
孩子的问题越多,知识内化的效果越好,他的好奇心就越强,进而,孩子有更多的问题,这是孩子获得知识的良性循环,也是孩子获取智慧的重要源泉。
2.给孩子敢于提问的底气
黄磊对于孩子的教育一直被称赞。
在一次的访谈中黄磊说,我们从没把她当做孩子,更多的是朋友。
我们希望她成为有思想的人,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因为能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仅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的思维,更是对一生的价值观也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法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在让孩子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的过程中,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心灵得到了放飞,思想得到了解放,自主意识得到了加强。”
父母对待孩子提问的态度是孩子们是否敢于说的关键。
面对孩子天马行空的问题,无论是复杂的还是幼稚的,父母的耐心倾听和鼓励是孩子敢于提问的最大底气。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由提问」的宽容度,和对自己好奇心的支持,会更乐于去思考和探究。
3.引导孩子自己观察和探索
在《小马过河》的预言故事中,小马不知河的深浅,马妈妈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鼓励小马,让他自己去试一试。
探索后的小马得出结论:小松鼠个子小所以认为河水深,牛伯伯个头大所以觉得河水浅。
在生活中,面对孩子的提问,如果直接告诉孩子答案,那么孩子就失去了独立思考、探索的机会。
在孩子提出问题时,我们不妨学学马妈妈,从孩子的问题出发,延伸到更多层面,鼓励孩子积极去探索和思考。
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提问和鼓励中慢慢培养起来了。
敢质疑,会质疑的孩子未来才会发光世界著名音乐家小泽征尔,一次在参加指挥家大赛时,他发现乐曲中出现不和谐的地方并提出了质疑。
在场的著名作曲家和权威人士都声明乐谱没问题。
可小泽征尔考虑再三,依然坚持乐谱错了。最后小泽征尔夺得了比赛的冠军。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测试环节。前面的选手虽然发现了问题,但太听信权威,申明没错后就不敢再质疑,最终与冠军失之交臂。
袁隆平说:“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如果老是迷信和害怕,那永远也创不了新,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
心理学上有种著名现象,叫“羊群效应”,是指人随波逐流习惯了,就会丧失自己的判断,没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会坚持自己,变得盲从。
当多数人都秉承着统一想法时,发出质疑的人,通常都显得特别不合群。敢于质疑注定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罗素说:“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
敢于质疑,相信自己,步伐坚定走下去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
-End-
从贫民窟混到美国总统候选人:被富养的孩子,人生有多精彩?“我能只做观众吗?”接受平凡的自己有多重要?请告诉孩子:读书才是最容易走的路,收好这6个期末复习指南蒋方舟自称讨好型人格,不敢说“不”的孩子,长大后自己都嫌弃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engshizx.com/jcsls/19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