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老城初建于唐高祖元年(公元年),迄今已有年的历史。唐初为晋城县治所,唐贞观元年(公元年)为泽州州治,辖晋城、高平、阳城、陵川、沁水、端氏六县。后历经宋元、明数代,至清雍正六年(公元年)泽州升州为府,并在原泽州所辖地区置凤台县。当时的泽州府共辖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五县,其府治就设于凤台县城内,直到清末。
据《泽州府志》载,凤台县城“明洪武十四年(年)始以砖筑城墙,城周为九里三十步,城内面积约1.6平方里。弘治正德年间相继修葺,至光绪时,城周仍九里三十步,城墙高三丈,厚四丈余”,有“列雉一千二百三十七,城楼七,角楼四,敌楼二十三,营坊六,兵洞三十九,将台三,炮台三十六”,护城河“池宽二丈余,深亦如之”。“城内井百余眼”。城设南、西、南三门。可见,该城早在明初已颇具规模和气势。
当时泽州府与凤台县同居一城,东西两河夹城而流,城内衙门司署、粮仓驿馆、魁楼庙宇、书院祠堂均坐落有序。直到年,城墙才被先后拆除,与原属城外的黄华街、驿后街连为一体。年又新开了新市街1公里,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年,建成面积达8平方公里,较原来扩大4.3倍。到年,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是原来旧城的15.3倍。
旧城城内大十字西北角是泽州府衙,府衙以南是凤台县衙,府衙以东是考院、都司署、干总署、东关帝庙、元妙观,府衙以西是袁公祠、节孝祠、城隍庙、西关帝庙,府衙以北是七贤祠、张公祠和高台寺。县城东南部是忠烈祠、明道祠、学署、文庙、魁楼,县衙以西是广教寺、广丰仓、太行驿、县城隍庙。城东北角有郡历坊、先农坊,城东南有演式场,城西北有社稷坊。东关有永济桥,西关有景德桥。城南还有晋南桥(俗弥南大桥),城北有凤凰台。这些古老建筑大都毁于日本侵略者之手,也有少数因年久失修,无法保留,被改建它物。新中国成立后,城墙、城门渐被拆除,现仅存原东门内一段城墙遗迹。
解放前和建国初,城内有六街、三十巷,主要街巷有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前西街、西安街及府衙巷、老府巷、东仓巷、马道巷、后巷、周元巷、司家巷、三元巷及高都寺胡同等。街巷总长约16公里。
上世纪60年代,打通了新市街的一段(1公里);70年代,新修了建设东巷及后河等街道和巷路;80年代初,又建成了花园巷、七府巷等街巷。到年,城区街道总长达82公里。
昔日的晋城老城,城内街道多狭窄不平,除大十字西北角府衙门街和小十字以西的县衙门街用青石铺砌外,其余街道用土垫而成。新中国成立后,屡经修整。到年,城内31条,大小街道全部用沥青铺过,全长13.3公里;用耐火砖铺设小巷道11条。
编辑:晋城老城
青泽空间介绍
创业者沙龙︱知识分享︱求职驿站︱读书荐书︱观影︱交友
青泽空间是帮助青年人交流和成长的平台,也是北京晋城青年的家园,年11月由晋城驻京团工委主办,山西驻京团工委、晋城团市委、晋城驻京办、西城区团委、北京晋城企业商会、山西大学北京校友会、惠道科技、晋善晋美读书会等多家单位和机构支持。主要举办创业者论坛、知识分享、求职交流、读书观影等活动。
..........................................................
赞赏